沟通的力量(9)︱评判具有暗示效应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期数:第502篇

心之力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编者案:
非暴力沟通线上直播课程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学习,这12节课的学习犹如一次次的洗礼,让我们知道如何与人联结,转化自己的内在。

这12节课从共通人性开始,物化沟通、评判牢笼、感受示弱、觉察需要、愿望请求、同理倾听、原谅宽恕、自我关怀、表达愤怒、化解冲突、慈爱平和,我想这就非暴力沟通达到的最终结果吧。

1

同理练习

分享之前,我们继续做同理练习。

请将注意力放在他(她)身上,重复的告诉自己:

“和我一样,他(她)也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和我一样,他(她)也想摆脱烦恼与痛苦。”

“和我一样,他(她)也有无奈和孤独。”

“和我一样,他(她)也在寻求精神上的需要和物质上的满足。

“和我一样,他(她)也在成长之中,也在学着了解生命。”

你可以把他(她)换成具体的身份,重复的告诉自己6次。

比如:

“和我一样,老公也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和我一样,老公也想摆脱烦恼与痛苦。”

“和我一样,老公也有无奈和孤独。”

“和我一样,老公也在寻求精神上的需要和物质上的满足。

“和我一样,老公也在成长之中,也在学着了解生命。”

念完之后,是不是发现这个挨千刀的老公,是不是也没有那么“可恶”了,好像还有呢么一点点理解了,咳咳!

如果有这样的体会,恭喜你!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说明自己也需要体谅和关怀呀!可以这样说:

“和老公一样,也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和老公一样,也想摆脱烦恼与痛苦。”

“和老公一样,也有无奈和孤独。”

“和老公一样,也在寻求精神上的需要和物质上的满足。

“和老公一样,也在成长之中,也在学着了解生命。”

如此类推,然后仔细体验说出这几句话的感受。

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一样重要,

本就息息相连,何苦自导自演。

2

评判具有暗示性

接下来和大家谈谈“评判牢笼”的话题:

首先,评判具有催眠暗示效应。

任何事物本没有意义,

是评判赋予了具体的意义,

也束缚了我们自己。

评判的语言成为了人的第二天性,

特别是我们有情绪的时候,

我们会给出负面的定义,

当我们开心的时候,

我们会赋予积极的意义。

所以,会带上主观的偏好和情感色彩。

比如:

你真傻!你真好!你就是个好人!

你就是个混蛋!真没素质!

不要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有评判,

古人有也评判,

比如“腐儒”“非人也”“竖子

……

人的沟通模式承载了人的情绪,

从“刺激反应”到“存在模式”,

透过观察减少评判的毁灭性的能量。

所谓“暗示效应”,

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此称之为“暗示效应”。

少年及成年中自信心较弱的人更易于接受暗示。

从社会层面讲,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

对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影响。

只要我们有所活动,就会被人感知与评判,

有对的评判,也有错误的评判.

只要我们做好自己,不被外在干扰,

而不改变自己真正的,绝对性的智慧与行为。

比如,有个故事《父子抬驴》。

有一对父子去集市上卖驴,他们俩牵着驴走,路上有人说:“他们有驴不骑,干嘛非要走路呢?”父子俩听后,父亲让儿子骑上了驴,他牵着驴走着。

在路上有人看到后又说“这小孩儿真不懂事,他骑着驴却让父亲在地上走着”。父亲听后让儿子下来牵着驴走,他骑到了驴背上。

路上又有人说:“这个大人真不知道心疼小孩,他骑着驴却让小孩在下面走着。

父子俩听后决定抬着驴走。

于是父子俩找来了木棍抬着驴去集市上卖驴。

路过一座桥时,驴突然一惊叫掉到了水里,父子俩傻眼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这对父子是如何轻易的就被他人影响。

所以,对他人的评判要学会向内看,而不能被外在干扰。

再来看,评判之所以具有暗示性,就在于语言的暗示。

比如,语言暗示:“好的,你做的非常好,你的颈部现在已经非常放松了,呼吸非常平稳,好的,继续放松……

语言暗示,不仅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经常使用。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出现,

尤其在教育孩子中,

老师会说:

你是个好孩子,你是个很棒的作家,

你是个很有天分的艺术家,你很聪明……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是被语言创造的现实所塑造而成的,

所以评判性的言语也是一种囚笼。

是体验者在表达自己的世界,

在表达自己眼中的人和事,

是自己在区分善恶美丑,

是自己在体验境遇中的二元对立。

简单说来,就是评判在强化我们的固有认知,

评判在割裂我们对事物的整体感知,

评判在限制我们的可能性,

评判的语言也是一种软控制。

你是要自由,还是要评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