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代的“达康”书记为什么必须去死 | 旧文新刊⑥

《人民的名义》剧中汉东省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备受追捧。网友对其初始印象是包庇贪官的“大反派”,后来才知是“好官”。

这在明朝,也有类似的“官员”。

《大明王朝1566》剧中,也有个官员最初也被认为是“奸臣”严嵩一党,没想到他却抵制其推行的“改稻为桑”的国策(历史上这个国策不存在),是名维护百姓田产不被趁机兼并的好官。

这个人就是浙直总督胡宗宪。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10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1、“依附”严嵩义子

2、破坏规则的权斗

3、“严党”的原罪

撰文▼ 任建敏(“彰考局”专栏作者)

“依附”严嵩义子

胡宗宪(1512-1565)是徽州绩溪人(胡适的老乡),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当时身为礼部尚书的严嵩是会试主考官与殿试读卷官,在科举意义上,胡宗宪是严嵩的门生①。

但这时二人没有什么交往,所以,胡宗宪去了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做知县,这在新晋进士中算是比较差的去向(当时中了进士,最好的是进翰林院,其次是成为给事中或御史,再次是进六部等中央衙门,最后才是外任当知县)。

不过,胡宗宪倒也没怨天尤人,就像在金山县当县长的达康书记一样,踏实工作,“严信赏罚而民服之”,最后还进了《青州府志》的名宦传②。在益都、余姚当了差不多10年的知县,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胡宗宪才被提拔为试御史,第二年获得实授监察御史③。

知县和御史虽然都是正七品,政治地位却大不一样。

御史“主纠察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④。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加检察院的工作职能。成为御史的胡宗宪,先后巡按宣大、直隶、湖广、浙江⑤,好比现在派往山西北部军区、河北、湖南湖北与浙江的中央巡视组组长。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守”,凡是巡视区内,上至巡抚、下至府州县官,官员的举动都在其监察之内,“大事奏裁,小事立断”⑥。就连总督、巡抚也对这个小官忌惮三分。

▲明军抗倭图。

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皇帝派工部侍郎赵文华以祭告海神为名,察视江南“贼情”,以钦差的名义巡视江南。

赵文华与严嵩关系密切,当时人就说他是严嵩义子⑦。《明史》记载,赵文华来了之后,浙直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而唯独胡宗宪依附他,结果赵文华弹劾张、李二人“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并冒夺张经“王江泾大捷”的功劳。二人最终都被嘉靖帝问斩。

二人死后,胡宗宪就接替李天宠巡抚浙江⑧。在外界看来,胡宗宪勾结赵文华害死了两位封疆大吏,并得以升官,这不是严党,什么是严党?

严嵩倒台,胡宗宪自然也就跟着倒霉。

破坏规则的权斗

胡宗宪挺冤的。

首先,张经、李天宠二人避战之事应当属实。

当时,倭寇盘踞在松江府(今上海附近)一带,“纵横肆掠,周回数百里”。而张经手下之兵没有敢出战的⑨。

严嵩曾向嘉靖帝抨击张经以钱粮不够、兵寡贼多等为辞,未见实效⑩。

松江人何良俊也曾与张经幕僚盛南桥对话,批评张经对“逗挠军机”、“临阵畏缩”的将领置之不理。张经另一位幕僚陆五台也承认,他在幕府“终日寂寂,无益胜败”⑪。

这种情况下,负有钦差使命、急于立功的赵文华当然会督促张经出战。

但张经说手上只有广西狼兵,此兵“勇进而易溃”,要等湖广土兵到了才一起动手⑫。

张经此前曾令俞大猷率狼兵与倭战于曹泾,丧师二千。据说倭寇最初还比较怕狼兵,但此役之后,倭寇更肆无忌惮⑬。

所以张经确实很为难,手头能用的只有广西狼兵,初次对倭就首尝败绩,这时学司马懿坚守不出,以待援军⑭,确属明智之举。

但张经这样做,只讲军事,并不讲政治。赵文华代表嘉靖帝与严嵩,他们没耐心陪张经慢慢等。

负有巡按、纪功之责的胡宗宪,本身就是主战派,倭寇攻嘉兴时,他就以毒酒计杀死数百人⑮。所以赵文华弹劾张经、李天宠,胡宗宪附议无可厚非。

▲《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

赵文华扳倒了张、李二人,更要尽快向皇帝证明自己比张经更优秀。

他本身对沿海的情况并不熟悉,所以要拉拢有过对倭作战经验、并且曾帮助弹劾张、李二人的胡宗宪。

最终呈现的胡宗宪“依附”赵文华的情况,也是顺理成章。

其次,赵文华攘夺张经“王江泾大捷”功劳,并不属实。

据赵文华奏报,倭寇徐海等率四千余人攻嘉兴,赵文华与胡宗宪合计,请张经调湖广兵迎敌,张经、俞大猷随后合兵督战。赵文华据实上奏了张经的功劳⑯,不过他可能是夸大了自己与胡宗宪的功劳。

至于张经、李天宠最终被处死,可能出乎意料,这是嘉靖皇帝严酷驭下之术的结果。

当时的官场斗争,争夺的是权位,不是要把对手置诸死地。因为一旦开先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在失势后丢命。

严嵩和内阁首辅夏言斗,夏言被嘉靖帝杀了,赵文华和张经斗,张经也被皇帝杀了,严、赵二人把权力斗争上升到了死活之争,破坏了官场规则,自然都被列入《明史·奸臣传》。

当然,胡宗宪也正是因为这个机会,一跃成为浙江巡抚,不久又升任浙直总督,成为东南地区的第一把手。

“严党”的原罪

没有严嵩、赵文华支持,胡宗宪不可能爬到如此高位。

如果严嵩所用之人都是严党,那胡宗宪自然也得算是严党。和达康书记背着的“秘书帮”标签一样,胡宗宪怎么也摆脱不了“严党”之名。

但胡宗宪确实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他在任期间,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招致茅坤、徐渭、沈明臣、郑若曾等有识有谋的幕僚⑰,以计擒灭陈东、麻叶、徐海、汪直等当时的倭中巨酋,稳定了东南沿海的社会秩序,其功甚大。

▲严嵩像。

他的结局让人扼腕,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倒台,胡宗宪的日子也就难过,南京户科给事中弹劾胡宗宪“欺横贪淫十大罪”(很可能是在新首辅徐阶的授意下),胡宗宪随后被逮下狱⑱。

嘉靖帝还是想保他,强调胡宗宪不是严党,从升御史开始就是皇帝自己的意思,所以只给了撤职闲住的处分⑲。

但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宪幕僚罗龙文家中胡宗宪写给严世蕃的信被搜出,其中有胡宗宪自拟圣旨的文字。胡宗宪再次入狱,随即去世(死的蹊跷)⑳。

胡宗宪接任浙江巡抚、浙直总督之后,就一直带着“严党”的原罪,就像达康书记一直戴着“赵立春秘书”的帽子。

但严嵩并非十恶不赦的奸臣,他以及其所任用的很多大臣,很有能力(21),后世形象这么差,也是成王败寇的结果。

当然,胡宗宪私德上肯定有瑕疵,他不像达康书记严于律己,《明史》指他贿赂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在被人弹劾侵吞公款时,他说“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22)他“顺便”为自己谋了多少的私利,很难说。

如达康书记约束不了妻子欧阳菁一样,胡宗宪也管不住他儿子,胡公子借其名号招摇敛财,被淳安知县海瑞狠狠治了一番,但后来也没有因此给海瑞穿小鞋,可见胡宗宪的气量(23)。

明人张鼐说“东南数百年免倭患,皆其再造力也,抑公可谓杜稷臣矣!”(24)评价大体允当。

达康书记比较幸运,赵立春走了后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沙书记,但胡宗宪在严嵩倒台之后,就没有人替他说话。

真是成也严党,败也严党。

R

EFERENCES

参考文献

①曹国庆:《严、胡交谊与嘉靖东南抗倭》,《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第774页。

②嘉靖《青州府志》,卷13,《宦绩》。

③《明世宗实录》,卷342,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己亥条;卷348,嘉靖二十八年六月乙丑条。

④《明史》,卷73,《职官二》。

⑤多数胡宗宪的传记只记载了胡宗宪曾任宣大、浙江巡按御史,但据《明世宗实录》可知他还曾经巡按直隶、湖广。

⑥《明史》,卷73,《职官二》。

⑦见兵部员外郎给嘉靖皇帝所上奏疏。《明世宗实录》,卷393,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庚子条

⑧《明史》,卷295,《胡宗宪》。

⑨《明世宗实录》,卷422,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己酉条。

⑩严嵩:《嘉靖奏对录》,卷9,《论虏情及倭贼》。

⑪何良俊:《四友斋丛抄》,卷2,转引自曹国庆:《严、胡交谊与嘉靖东南抗倭》,《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第788页。

⑫《明世宗实录》,卷422,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己酉条。

⑬谈迁:《国榷》,卷61,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乙丑条。

⑭《皇明肃皇外史》也提到张经手下诸将“名位已抗,骄不为用”,手下狼兵又不受约束,所以连战连败。见:范守己:《皇明肃皇外史》,卷35,嘉靖三十四年四月。

⑮《明史》,卷295,《胡宗宪》。

⑯赵文华:《嘉靖平倭祗役纪略》,卷1,《王江泾大捷》,转引自曹国庆:《严、胡交谊与嘉靖东南抗倭》,《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第789页。

⑰胡宗宪的幕僚,可参见吕靖波:《胡宗宪幕府人物考略》,《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⑱《明世宗实录》,卷515,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条。

⑲《明世宗实录》,卷516,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丁丑条。

⑳《明世宗实录》,卷551,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丙戌条。

(21)曹国庆、赵树贵、刘良群:《严嵩评传》(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22)《明史》,卷295,《胡宗宪》。

(23)《明史》,卷226,《海瑞》。

(24)张鼐:《宝日堂初集》,卷24,《胡总督梅林公宗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