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杂记之三,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1日,晴,周四

除夕,屋里漆黑一片。窗外的星星还亮着,在老家反而半夜失眠了。听着偶尔经过的车流, 几个年轻人谈论着,似乎是打牌刚刚结束,回乡的年轻人,消磨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牌喝酒。屋子里的塑料单子时间长变得风化了,自来水管滴答滴答的水声可以听得见。凌晨两点半一直刷抖音,原本想写一份新春献词,甚至想去说说清洁小手的项目,但是春节的氛围淹没了整个村庄,什么也不想干。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三件事还是要一个个捋一捋,上坟,贴春联,吃饺子熬年。把昨天的日志整理下发了出来。

寨河干涸了,南水北调大桥上可以俯瞰整个村庄。上一次书磊吃饭的时候说到,我们村原来是一个大徐营寨,寨门寨墙寨河,算是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村子里的先民走到这里,据说徐家先来,后来是蒙家。这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村子,姓氏越来越低,那一次去黑龙庙村子的古碑才发现我们庄的王姓也是同宗同源,只是迁徙的路径不同,血浓于水,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村子里的人对大徐营共同信念。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节目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精了。但是年味和感觉却越来越淡了,也许文化大餐平时吃的太多,春晚也就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轰鸣再也不可能了,南阳城乡不准卖鞭炮、火爆集市、春晚饺子的感觉,是不是年龄大了了的原因呢?我起身走的时候太阳出来,昨晚的露水和雾气让视线变得朦胧起来,打开暖风。喊孩子起床,除夕的事要一个一个的办。

1

所有关于年的准备,总是要在除夕中完成。沿着207国道,路边的年货给没有准备的人带回一些温暖。一个朋友发来过油的视频,说过年炸油馍、丸子、鱼、肉,虽然也为人父母,但是过油不让说话的方式,依然传递着春节的独特记忆。峰打来电话,问起春节在老家过节怎么办。因为疫情不能离京,可以和老母亲和妻儿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在中原荷花博览园,一节节刚从莲菜池里起出的莲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有不少顾客青睐。

展展和小妹打来电话说已经到母亲的坟上烧了纸,田野里已经弥漫着烟花爆竹的声响。只是说家家户户不准放鞭炮烟花,总认为春节这个怀念与展望的节点,只有在鞭炮的声音处才能找到理由。在张林街南头的一个火纸门市部,问有没有鞭炮,老板说有啊,只是不让一家一户放鞭炮,但是没有说不让上坟祭奠不放。顺手买了几串,先到舅爷妗奶的坟地上。在207国道马庄路口,一个写着张金河的村标大理石矗立在村口。田野里,新翻的耕地,青青的麦苗,还有远处电线杆上的喜鹊,来回在田野里盘旋嬉戏。原来的瓜蒌地已经复耕了,架子全部拆除。地全部犁了。踩着松软的黑土地,舅爷妗奶坟地上,我习惯步行过去。拉长时间的角度里,可以缅怀故人,更多的是思索这些事背后的精神。种瓜蒌失败了,还要重新翻了地,泥土的味道加上春色的生机,让我良久的想起表叔王见贤的事来。

顺着脱贫攻坚新修的道路,到大徐营小学门口,这里是村部,停了不少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角角落落都停满了车。这些年城乡的发展,让我想起那些一直在打工的同龄人已经物质上已经毫不逊色。所以,我们在村子里房子随着城市化都变成小洋楼,老瓦房反而成了稀缺的资源。中午五娘吃不进去饭,说去国辉老婆那里去输点水,血糖高。去年骑三轮车腿骨折,早年因为家庭困难有胃病,这些老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但他们更多的是安于现状,尽量减少麻烦。五大说着家务事,红英忙着手收拾中午菜。聊着这些孩子的学习,聊着在外打工的事,也聊着兄弟姊妹的近况,有时候在一起吃顿饭才有家的感觉。

2

太阳出了,我去小妹家接孩子。去贾宋街帮大姐办事,街面上的行人少了不少。事情很快办完,原来的信用社改成镇平农商行,冯行长八三年人,孩子在实验中学上学,说起好几个同行,不由得更加熟络。办完事去师洼村的路上,其实我一直在琢磨贾宋这个地方为何这些年一直这么有魅力,不管是商业,还是独特的加工业,或者是文化遗存都可圈可点。比如北大门的牌楼,过街楼,区公所,山陕会馆,清真寺等。这些年花卉苗木、棺木寿衣都可圈可点,更是的日用百货也很多,就是很多大城市的业态也都延伸的镇区。

玉兰花开,立春后,田野里莺歌燕舞的气息多少有了几分。这两年没来,路走过了,展展和师叔正在贴春联。师叔字写的好,有很有节凑感,聊起展展的婚事,房子,就业,学业,一个比一个棘手。开车穿行在田野里,去给外婆烧纸,从李普吾过去,老君庙的河坝,是老家东河的上游,显然已经干涸了。小舅和妗子正在刷三轮车,干了一年,交通工具也要干干净净。两个老表说着年关买车的事,东东也回来了,把车也刷了一遍。小舅说今年的萝卜少卖一万多块钱,一毛多卖了,到最后收三四毛。我说货卖当时值,后悔那干啥,要说还不胜种葱。

去那个种满艾草的地块,旁边有一个弯曲的河沟。外婆就安葬在那里,每年都会过来烧纸,尽管在我十七岁的时候,离我而去,但是亲昵的表情依然历历在目。地上的艾草正在发芽,栽了几棵柏树的坟边,柳树也开始发芽。

3

去小妹家接孩子,一群在城市的孩子,跟同龄人因为手机,反而没有任何的隔阂,也没有违和感,城市孩子的优越感,在自由自在的农村孩子眼里也是一般般。开车穿过种满大棚菜的李慎动。越过慢慢稠密的鞭炮烟火声,因为没有说上坟不停放鞭炮燃放烟花。一群群人在田野里,那些入土为安的故人,缅怀与思念,其实像一条脐带把我们与这个大地紧紧连在一起,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去看我们的来处与归途,其实这里面蕴含太多的生命历程。

乡村是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有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从古老的农村传承下来的,张贴春联就是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农村在过大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在的腊月三十的这一天,在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的喜庆。说起春联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子和门画,它里面蕴藏着很多的学问和讲究。既然春联是辞旧迎新保护家人平安的使者,那么,农村怎么会有连续三年不贴红春联的现象呢,这就要从民间的传统孝道说起。在农村谁家里如果有去世的长辈亲人,他就要守孝三年。而这守孝三年又分为重孝、轻孝和换孝这三个过程。守孝的形式最主要的就是从住户的门上贴什么样颜色的春联,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守孝的年限了。

当年贴白色,去世后第一年贴米黄色;第二年贴绿色;第三年贴紫色。第四年就是红色了。母亲这已经是第三年了,而三大是第二年,所以专门嘱托小妹去贾宋街买了紫色两幅和绿色一幅。邻居娜娃贴春联的浆糊还剩不少,明臣这个时候要去黑龙庙点名,今年是禁止乡村烟花炮竹。村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主要是疫情防控和禁止烟花爆竹,还有就是儿童保护,特别是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一个大喇叭,把各项要求传达到位确实不容易。去老宅子贴了春联,虽然别墅式楼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老房子的纹路不一样,有故事,也可以追溯这个村庄的过往。

4

带着孩子去上坟,这让我想起我的父辈和我,一如现在的我和儿子。噼噼啪啪,烟雾蔓延在青青麦苗间,把情感用一个支点,让一个家族甚至家风在这里流淌,就像已经干枯的东河一样。我特意换了几张百元钱,正反面的贴着火纸,一次次拓过,阴阳两隔的人,似乎也有春节的交集。此时教育孩子,敬畏之心不由自主。磕头与静思,爷奶,爹,三大,四大,父母,孩子甚至已经记不起父亲的样子,父亲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岁,但是依然可以叫出父亲的名字王国和。烧纸会讲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曾经的过往,功绩自由评价。回去的时候,遇到钦娃哥和辉娃,骑着电车来烧纸。

东河像寨河还是干涸的,但是就是这个东河和寨河,儿时因为曾经玩冰凌失足落水被小爷救起,少时在这里游泳逮鱼捉青蛙游泳挖泥鳅。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条河自然会觉得是一个坚固安全的港湾。小爷泡茶聊着新年的打算,小叔和婶子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聊起现在的禁止放鞭炮的规定,要求比较多,但是村子一个老人去世了,天理国法人情,总是有一个点结合在一起才不会引起反感。去老房子把门口的春联贴好,小学同学全中在门口跟母亲聊天,母亲因为膝盖骨痛,严重变形,身体一直不好。因为是邻居,另外这里有一段保存最完好的寨墙,另外还有这里的一排排老柳树和葛花树,曾经游荡着童年的欢笑,在这个寨墙边下红薯窖,在葛条上荡秋千。全中在镇平买了房子,现在在一个光学仪器厂上班。几个老邻居过来,老远就喊玉娃玉娃,是不是玉娃,亲切就是在声声的唤名字的时候,我更多的还是想起我的父母,还有那些老邻居和发小。

小爷家的三个小妹子拿着压岁钱去买东西,走路不灵便的大奶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拉着。雷娃打电话说饭好了。回去的时候才知道,侄女冰冰去贾宋饭店吃饭的时候,被狗咬着右手掌,很严重,下午雷娃开着刚提回来的比亚迪越野车去了一趟镇平。五大和五孃说着孩子不注意多花钱,也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晚上喊着小爷一起过来吃顿饭,三个人喝了一瓶酒,真的热热闹闹才像一家人,也才有港湾的感觉。吃饭,聊天,说事,从子女教育到养老服务,一家人坐在一起才有春节团圆样子。跟晓芳视频,尧尧已经考上大学,聊起一年的生活,老家还是牵挂,不仅有父母,还有我们自己。

5

春晚开始,好多年没看春晚了。几个孩子各拿着各自的手机。自从本山大叔离开春晚舞台,春晚舞台最好看的就是舞蹈了,没有其他。语言类节目,编剧水平极低,胡诌八咧,侮辱观众智商。今年也不例外。春晚的节目一个没记住。但是记住了4个人杨孟飞、张柏楠、谢军、孙泽洲,说明啥,看那么多过眼烟云,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关牛气冲天,扭转乾坤,似乎有关。

辛丑年,自然想起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中后期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每次的辛丑年,都是变革的起点,也是新生的起点。跟几个侄子交流,侄女萱萱的调皮与可爱。读书和赚钱都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两者结合才算真正的不困于世,不流于俗。我们不是说上学都一定有好出路,但是打好基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也能能够看的更深。几个群里发着红包,手机里满是需要回复的信息,三二一,喊着翻开新的篇章。恭祝益博社工的伙伴和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和顺安康!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15日,是由南阳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机构秉承“公益博爱”的服务宗旨,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和方法,主要为儿童、老年人、社会文化等群体提供优质专业化的社工服务。我们的使命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办公地址:南阳市解放路孙家楼二号院 。微信公众号益博社会工作。方式yiboyihe。电话83868107.

(0)

相关推荐

  • 记者手记 | 回故乡过年

    回故乡过年 文/何鹏 2016年除夕的前一天,我赶回老家过年.侨 路上,我问不满四岁的儿子:"你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吗?" 他说:"知道!去爷爷奶奶家." &quo ...

  • 胡连河||鞭炮声声

    鞭炮声声        在我看来春节就是一个欢乐的大舞台,每家每户都在这个大舞台上各自表演着自己不同的节目,那么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无疑就是这个舞台上的背景音乐.       有人说"姑娘爱花儿 ...

  • 隔窗听雨丨年前年后(中)

    年前年后(中) 作者:隔窗听雨 腊月的天气很冷,尤其是春节前的几天,气候一直不松劲.常听老人们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能是那几天没有冻掉我们的下巴,老天不甘心,连场雪都不下,就这么干冷着.弄得我们小 ...

  • 说故乡 / 李社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0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说故乡」 ...

  • 【习作】三上第五单元 写一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你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话题:写一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你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风味小吃--毛豆腐 ■文/王昱诚 我的家乡在淳安县汾口镇.这儿山清水秀,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家乡的风味小吃有很多,如:馄饨.烧饼.油 ...

  • 春节杂记之十八,益博社工誌||益见 ​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26日,雨,周五 天色还没有亮开,闹铃至少响了三遍.这个闯祸的时候倒像没事人一样,依然故我的睡在孩子床头,原本准备把卷在笼子里,我没有舍得,这个浮躁的社会总 ...

  • 春节杂记之十七,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25日,雨,周四 半夜的雪伴随着春雷闪耀着夜空,似乎春天的消息来的有些旋转,从艳阳高照到风雨飘摇.朋友圈里燃烧着雪花飘落的视频,一群小朋友在沸腾中堆雪人,开 ...

  • 春节杂记之十四,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22日,晴,周一 春风拂过卧龙岗,如果烈一些就会自带口哨,或者通过这些高楼间形成的风口,闹铃了几遍,懒在床上不想起床.倒是孩子精神,不到六点半就收拾好准备出 ...

  • 春节杂记之十三,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21日,晴,周日 每一个春天似乎涌动着向上的力量,不管是太阳跃升的姿势,还是整个窗外的氛围,一下子都灵活亲切起来,鸟鸣,还有楼下早晨晨跑锻炼的一群初中生.喊 ...

  • 春节杂记之十二,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20日,晴,周六 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是在我扭头俯瞰白河的一刹那,我猫着腰惺忪睡眼.外甥蒙蒙要去上学,还要跑步.天气显然比昨天清丽,似乎解开薄纱,甚至连对面 ...

  • 春节杂记之十一,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9日,晴,周五 太阳每一天都会升起,昨晚睡的早,醒的晚,按说睡的时间够了,但是还是懒床.直到太阳照在衣柜上,慢慢的亮起来.喊孩子和蒙蒙起来跑步,蒙蒙八点多 ...

  • 春节杂记之九,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7日,晴,周三 三天戏,五天年,呲溜呼啦就过完.今天是大年初六,六六大顺.人们寓意吉祥,是开业的大好日子.天晴开了,睁开眼睛都八点半,墙上已经照过来一绺行 ...

  • 春节杂记之十,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8日,晴,周四 雨水,该是春天一个独特的节日.雨水到,草木萌动,润物无声,悠悠醺酣,是温暖时节不可缺的风景.五点半醒来,天还未明亮.我起身的时候,已经七点 ...

  • 春节杂记之八,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6日,晴,周二 大年初五的烟花爆竹声没有响起,倒是平安南阳微信公众号上说94个,因为销售烟花爆竹被罚的案例.乡野间还有灵星的声音,那也大多是偷偷摸摸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