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江原》等三组文图(1978年)

64、宁静江原

这人生无力自我控制的东西,但随它去吧!明达的心灵,的确只应该把握住自己尚可把握的方面,好好走自己脚下的路。想来,即使时至今日,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尽如意、甚或简直就是相当尴尬的时候,我也都总以满怀兴致的意态,面对自己的人生,这习性,似乎也就正是从那时起养成的。当时,也不管日子过得有多淡泊了,只与从前当知青和在区乡学校时相比,因而还真能于深心觅得一种切实的自足,于是处理好生存必须的事务后,便全心地陶乐在这新的环境中。咳,独自游走在这蒲江野岸,内心里曾有过怎样的品咂玩味、遐想感思及审度规划啊!而那江原之上,不少地方,当时那份原滋原味的幽谧,有时甚至就象是一幅阔大空落的舞台布景,人在其间,委实能够感觉到某种脱离了尘世羁绊的自在优游。这儿所出示的这幅题为《宁静江原》的油画,就是在此情形下得来并表现了这种感受的。看,画中空无一人,除了左侧中景微露白色屋院,整个你就找不到什么人类活动的迹象。天空虽然不是很晴朗,但也没有阴沉的感觉,反是在一种微茫煦和的辉光下,显得是那样的空灵旷阔,无尘无垢。江水就在这相对宽广的川谷间悄然无声地逝去了。岸滩上,水草萋萋,沙洲隐隐。整体色调厚实而净洁。仿佛还记得,这好象也是因为那天调色板上的油彩比平常挤得多了点,才造成的。画上既有涂抹得比较平整的部分,也有些宽大洒脱的笔触;还有些地方,能看出是用画刀挑着色彩刮厾而成的。其他一些无关细节,就不再涉及了。画已在此,敬请读者诸君随意观看,有兴趣的话,不妨也推想一下作者彼时的心境及整个生活行状。

65、秋日田野

其实当时这心里也还是十分怀念从前在那区乡中学的日子。当然,这儿主要指的就是在那周边漫游写生,不管是独自一人时,或者是后来与S某一起。因这缘故,偶尔也就根据那时候留下、尚未加工过的速写什么的,画成一点相对正式的小画。又因这时县城里时常也抽调我去文化馆画些配合当时形势的宣传画,所以经常也接触平时里自己并不大看好的水粉画这画种,这时一时兴起了,也就画画它。这里出示的这幅题作《秋日田野》的画,就是这样得来。画中景致仍取自以前多次说过的石垭一带。这是在一片低矮的山丘前,坡地起伏,村道平阔。时间的设定是在晴朗的下午。原本已显棕黄的草树,在日照下另带上了一点紫橙色调;无论是瓦屋、茅棚、谷垛还是山形地貌本身,因光影分明,形体都显得非常肯定。天空中云朵飘浮,整个风物柔丽而似乎微含感怀的意味。咳,这又已是永存我心的记忆啊!年青的生命就这样一天天逝去且复渐渐进入新的境界;自己的画,同时也就默默地记载着这一段接一段的生命历程。敲写这点文字的时候,看见这画,我完全还觉得自己仍旧是处在那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年岁上,一点也感觉不到无情岁月对自己身心的蚀磨。我想,艺者之心不易衰老,大概就正因如此吧!

66、晴光小院

当时去到这本县的“最高学府”,生活中有件令人欣慰的事,就是学校居然直接便给了我个两间屋的寝室,说是外间可供我画画用。这虽是老式平房,却也显得清凉齐整。屋子正面,是学校的一个内操场;后门外,则是个小小的偏院。左邻右舍,都是已然成家的中青年教师,有一家,还是老幼三代都住这里。两位高邻本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分配来这儿的,待人谦和有礼,与我关系不错。当然,大家都是处世有分寸的读书人,所以彼此间毕竟也没有更多的交往。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后院。因为从来没什么人活动,长期都安安静静的;自己偶尔得闲时,倚守在那门边,亦易于堕入遐思。晴好的日子,阳光闲淡地洒落在院坝中,几株树木,怡然地矗立在光照下,将草石混杂的地面,弄得光影斑驳,颇有点印象派画中的感觉。久见及此,不免技痒,也想要画画它。一日终于付诸实践。这是个初夏的中午,日照充足,光线明艳但却并不炽烈。在这环境中,支上个小凳,面对煦和清朗的景物,随意摆弄手中的色盘,那感觉真的还是相当的好。正如读者诸君所见,这仍是幅水粉画。本来,纯以这僻背之院为题,画面似乎嫌少了点东西。可巧邻家不知为啥正好放了个药罐子在院中,而且恰处在光影交界线上,因此被我顺手撷入,倒也觉得有些趣味(以今观之,该莫恰是可用于疗我当时心头之伤病吧?呵呵)。咳,那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终归是很叫人怀念。前次重返巴山,还特意来此看了看,但物事皆非,故人亦不复见,一切,看来也只能是永存我梦及我画中了……

………………………………………

本人《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亦属相对私人性的资料,此前主要只发布于自己各博客或“空间”之内。现恭请各位订阅者予以点评,发表高见。倘是内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世事或人生经历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则作者我,将更会感觉欣慰。

另外,这西画虽为我青年时代之最爱,然而后来因为诸多原因,终至忍痛放弃。网络流行后,也曾将此前所作之油画连同素描、水彩及水粉等西画作品发布于一些艺术论坛,亦得到过不少网友的好评。这儿仍选取一些,以供大家参看——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搜狐社区 笔墨丹青 鬼枴_べ鬼

粗看时还以为是哪位大画家的名作,再看时方知是出自江南达者之手。钦佩!

喜欢油画的浑厚、喜欢油画的朴质,更喜欢思度于油画中的无言表达......

    ——红袖添香 → 红袖论坛 → 读图时代凤箫吟

典型的重庆农村写照,画的好!

涉猎广泛且均有建树,非潜心琢磨者不能为也

麻柳林/林间小石桥都有梵高的感觉在里面,顶!

    ——四川美术网论坛 司马长风

来自生活的杰作 好

    ——四川美术网论坛 yangyunlou

这帖好看呢....呵呵

    ——四川美术网论坛 蜀郡野人陈风良

内容上很有亲切感......来源于生活的作品.

    ——四川美术网论坛 iloveyou

麻柳林有梵高的感觉,好啊

兄之油画亦很有实力!

    ——四川美术网论坛  云飞扬

楼主多才多艺,佩服啊

    ——四川美术网论坛 刀尖

真是好作品啊,,,,,,,,

    ——四川美术网论坛  陈学高

楼主,看了你的各类贴子,感觉你多才多艺,不知道最精的是哪门?

    ——四川美术网论坛 laoqiang

总体上不错,风景要好些。支持,努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网【中国油画论坛】阿春

象徐悲鸿老前辈的画,很好,我喜欢,风景也不错。

真的很经典。偏爱风景!

——中国美术家协会网【中国油画论坛】wgdxhn

有情、有趣、有生活。有品位,有功力,更有个性!向老师致敬!

——国画网【艺术杂论】周俊一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0)

相关推荐

  • 【国画油画】蔡楚夫: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蔡楚夫在纽约历届双年展最佳作品前留影 此时的蔡楚夫定居纽约,风华正茂,以自己对中西文明的理解,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借<雪霁>系列油画作品,获得1989年"历届纽约艺术双年展&quo ...

  • 《城外金秋》等三组文图(1978年)

    78.城外金秋 一天,沿着平时常走的那条路,提着画箱儿朝城西方向行走,眼前忽然一亮.原来正值深秋季节,路旁几株不大不小的银杏树,满树的叶子,都黄透了.老实说,那时可不象现今的重庆,放眼全是这树,却还真 ...

  • 《村道》等三组文图(1978年)

    67.村道 这县中背后是道高坡,当时尚且僻静,正可算是如今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吧.自己偶尔也在那坡路上走走.印象最深的,路旁房舍,除民居外,多是一些砖瓦窑或别的小建材场地甚的.与巴 ...

  • 《八月》等三组文图(1978年)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中期)连载 75.76.77 75.八月 虽是不断地在谋划与实施着绘画创作,但日常的写生活动,也还照样在进行.这儿出示的这幅题作<八月>的油画,就是那 ...

  • 《清明蜀山》等三组文图(1996)

    一百二十一 此<清明蜀山>一画,若今日题之,当为"清明渝山"矣.幸而"巴渝"与"川蜀"两地,虽以人间行政区划观之已同泾渭,而以自 ...

  • 有关当时油画风景写生的三组文图(1976)

    22.溪路 当地的特征之一,是但凡道路,不管大路小路或新修的公路,都多沿溪行.平常日子,这路上鲜有人走,而一到赶场那天(三五天或者一周一场不等,视一时政策所定),则不说是熙熙攘攘,至少也是三二成串的人 ...

  • 《山寺秋暝》等三组文图(1996)

    一百二十四 一日于夕暝间见山林寺院浴于残阳余辉,当时感之于心,随即抛之脑后.孰料许久之后,面对素纸,这印象却杳杳地泛上心来,于是唬唬一阵地皴擦点染,移时间乃有此<山寺秋暝>一画.画已不拘任 ...

  • 《陈哥儿》等三组文图(1976)

    23.陈哥儿 这儿所说的"陈哥儿",追溯起来,就应该是<无聊>一画中的那位主人家了.当然,毕竟不能将其姓名原封不动地示之于世,所以这里就干脆来它个"存姓隐名& ...

  • 《灶台》等三组文图(1976)

    28.灶台 这区乡学校,毕竟始终都与乡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当时每学期都有一次为期在十天半月左右的农忙假,一到这时候,全校师生除少部分去本校农场外,其余都将分散到附近的各社队去参加支农劳动.我第一次参 ...

  • 《羡他僧家常得闲》等三组文图(1996)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选载第130.131.132.篇 一百三十 一日悠转于涂山寺后侧,偶见石坎路间,有农夫挑水上坡,将灌园,其举头遥望悠恬禅院,似有叹焉.见此心中顿感其内蕴,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