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德的宗旨准则杂谈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道德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是每个人的规范;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准,首先提升每个道德主体的素质。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化或建设,其实效取决于每个人道德自觉与自律的程度。而每个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主要是通过自身不断修炼而成的。中国道德教化的着眼点在于引导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和实践的水平。《大学》 讲:”自天子以至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讨论道德。做人要道德,做事要道德,那么,“道德”一词究竟是何含义?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呢?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古代对于道德一词的解释!

  中国古代道德的宗旨:一是修已成人,二是修己安人,三是修己善群。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是修己善群。修身,是为了使自己真正融于和利于群体,”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修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修身”可达”自我完善”,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曾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意谓一一个人为了行善或追求个人的

  在中国古代”修养论"中,蕴涵着历代思想家对”修身”、”成人”过程规律性的思考。如《大学》之中”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