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紅樓夢》的親筆手稿流落何方?|天下雜誌

曹雪芹為何寫作《紅樓夢》?

曹雪芹的家族到了雍正皇帝即位後,因過往諸皇子之間的糾紛而受到牽連。至雍正六年,曹頫便因騷擾驛站以及虧空等罪,被下令革職抄家。那時,曹雪芹約十二、三歲,或許正是在這樣敏感的青春成長期,親眼看到家庭遭逢大難,因此使他醞釀日後寫作一部家族生活史題材的小說。

曹頫罷官之後,曹家舉家歸旗,回到北京,族中人生活愈趨貧困,然而災難仍是接踵而來。曹頫死後,曹雪芹難以度日,遂搬往北京西郊,住在簡陋的屋子裡,時而三餐不繼,只得以薄粥充飢。回想起童年時光,家中的豪華生活,內心免不了產生感觸良多。於是他開始著手寫下這部親身經歷的小說《紅樓夢》。

《紅樓夢》第一回空空道人與石頭對話之後,即「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因此改名為「情僧」。曹雪芹便是以這情、色、空三個面向來抒發創作,進而領悟人生。因為人身為有形的物質,卻受到情感慾念的操縱與影響,然而無論物質或精神世界,其實都是因緣而生,非本來實有,因此萬般皆空。

廣告

曹雪芹在「色即空」的觀念中,加入了「情」的意識。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悟空之後,進入到曹雪芹首創的「由色生情」與「傳情入色」。蓋人因形體美色而生情,進而又將內在含藏的深情注入萬物之中,此間包含了有情之物與無情之物。

這後半部分的思想可以說是曹雪芹貫穿《紅樓夢》的主體精神。當年,他在逐漸步入青春期,正要展開對生活與生命的無限憧憬之際,家族突然橫遭禍端,使他貧無立錐,還得忍受親人一一離去。

究竟該如何化解他內心巨大的疑問?又該如何放下心頭沉重的壓力?許多無解的問題,也許成為他書寫的最大推動力。

廣告

故事中的一僧一道以「空」來觀照人生,顯現曹雪芹從聚中悟散的道理,在生的喜悅裡,孤獨地品味著死亡的意義。世間美好的事物與歡笑都難以久恃,於是一僧一道始終秉持超然的態度,冷眼旁觀世事興衰。而作家也在書寫中逐漸解消了內心的苦痛與憤懣,有時也能為自己找到全新的思維與人生出路。

原稿竟然迷失!

《紅樓夢》是一部非常複雜的書,而想要理解這部書,不可不知道曹雪芹這個人。然而,曹雪芹本人所留下的生平史料卻又非常有限,因此若欲探索曹雪芹,有時還是得回到《紅樓夢》文本,做深刻的挖掘和剖析。令人遺憾的是,曹雪芹的親筆手稿如今已是蕩然無存!當年他也工詩善畫,在生活最貧困的時候,曾經賣畫維生。

廣告

曹雪芹的朋友敦敏形容他:「賣畫錢來付酒家,舉家食粥酒常賒。」當年他所賣出去的畫,而今不知流落何方?有些私人收藏究竟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筆?也還有待鑑定。

更令人喟嘆的是《紅樓夢》八十回後文稿有很大一部分已經迷失,這也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根據脂硯齋點評所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的後半部,大約有三十回。而曹雪芹的好友富察明義也曾經讀過整部書,並寫下多首題詠。其中感嘆林黛玉的結局道:「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反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如此看來,黛玉病重不治,因而來不及與寶玉完婚,成為原著情節中最大的憾恨!富察明義的詩中還提及:「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總使能言亦枉然。」

廣告

此處也似指出《紅樓夢》的結局是頑石回歸青埂峰,所謂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最終都成煙雲。

「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賈寶玉僅度過了一小段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始終對不住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錦繡佳人。

富察明義不僅見過後三十回的原貌,而且明確地指出:「曹子雪芹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這一段話又明顯指出曹雪芹確為原作者,而他所記述的故事乃當年曹家在南京擔任織造時的繁華盛事,只不過這部書流傳的範圍很小,當時只有少數人看過鈔本。而這些看過鈔本的人應該都是曹雪芹的至親好友。

廣告

至於這些手稿丟失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我們也許可以在小說原著裡循繹,小說第四十二回薛寶釵曾勸解林黛玉不要沉迷於戲曲小說:「妳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兒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極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姐妹兄弟也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背著我們偷看,我們也背著他們偷看。

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丟開了。」此處薛寶釵的話已經道出小說、戲曲這樣的書籍,在清朝人的觀念裡是閒書和雜書,很多家長都怕孩子讀這些書,壞了性情,因此很可能在發現孩子讀小說的時候,氣得打罵,甚至於燒書。除了家庭燒書,朝廷也禁燬書籍。

廣告

乾隆三十七年開始官修《四庫全書》,政府寓禁於徵,重點收錄儒家典籍,民間大量奇技淫巧的科技類書籍,以及戲曲、章回小說等都在禁燬之列。這可能就是我們今天僅能見到《石頭記》甲戌本、庚辰本等極少數殘缺鈔本的原因了。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朱嘉雯私房紅學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