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所系,触手成春

□周松芳

游必有记,固是好的传统;记以照片、视频,配以简单文字,也属与时俱进。然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者系乎一心,故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即以文心为主旨。这也与西方美学大师罗丹的名言异曲同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徐南铁先生是文坛斫轮手,极善于从常人熟视无睹中有新异的发现,诚所谓文心所系,触手成春。挥毫当得江山助,这些年来,徐先生固然也壮游四方,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增益胸怀奇气,写万卷奇文。然而,就如张爱玲之传奇写作在于反传奇的庸常发现,徐先生之壮游,视其图文记录,初睹似乎琐屑庸常,稍稍沉潜,便会叹为传奇。

徐先生这些壮游的图文,以前在主编《粤海风》时,常能见于杂志,后来便多见于其著名的微信公众号“记忆”;其实,微信公众号的篇幅容纳量,更能彰显这些图文的独到与精彩。为了分享这些独到与精彩,徐先生架不住友人再三之请,准备结集出版。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传统村落:花开花落送黄昏”“少数民族:藤萝深处有人家”“浪花有痕:天容海色本澄清”“天南地北:远游无处不销魂”“文化养心:腹有诗书气自华”“岭表物语:木棉花尽荔枝垂”。从中可见,徐先生的足迹,天之涯、地之角、山之巅、巷之深,几乎无所不至,然而翻开细读,庸常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本身的图片却非常少见,多见的乃是其间居民的日常,旅客的回眸,亮丽的背影,等等,人所不经意处的经意的发现。

比如,他到访皖南查济古村,有一辑照片全都是以来此写生的学生为主,虽然也可借以见出一些古村的风貌,但毕竟大不同于寻常的风光之作。这一组照片的最后一帧,主题乃是两位学生写生一处废弃院落,这一般人哪会聚焦于此啊!而徐先生配文曰:“废弃的院落里藏着多少岁月,门外是青春和理想在画幅上燃烧。古老的乡村注入了新的元素,年轻的心跨越时空,接续了过去和未来。”如此一点睛,不仅活化了废弃的院落,使之与写生的青年学生一道成为绝美的风景,虽然转瞬或逝,但更可使我们领略古村如同“蛙声十里出清泉”般的神韵。如此图文,看似庸常,却诚非真诗人大手笔难以为之。

徐先生壮游天下,以一种幽怀别绪,使所摄图片,所配文字,无不显示出一种蕴藉的诗性光辉。比如传统村落之旅,他避开了游人如鲫的大热门,而恋恋于捡拾散落的“遗珠”。徐先生所拍摄围屋内的砖制戏台,也让著名研究专家、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康保成教授激赏——他正全国范围内搜寻考察现存古戏台,而尚未见过这种形制,不由得连声念叨徐先生功德。

除古村落外,徐先生另一关注重点是少数民族地区。无论云贵还是两广,他都是一如既往地聚焦于人;无论旅人、居民,都聚焦于各色人等在各样情境中的具体反应,细至面部表情的瞬间观察记录。因此,像我也去过的西江千户苗寨,可在他的镜头下和笔下,却仿如别有一个千户苗寨;他摄写入夜的苗寨民宿,引了一句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名句“夜深长帐灯”,真是神来之笔。凡此种种,不仅令访游的深广度大为拓展,境界也大为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