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大帝时代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辉煌顶峰与衰亡
苏莱曼大帝
在奥斯曼帝国六百多年(1299 - 1922年)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便是苏莱曼时代(1520 - 1566年)。在位46年的苏莱曼一世继承先祖之武勇,极力弘扬加齐精神,以“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万王之王”自居。
此外,苏莱曼一世通过3次匈牙利战争、两次东方战争扩大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并与欧洲国家在地中海、北非、红海展开争霸,使奥斯曼帝国成为称霸东地中海的大帝国,被西方人称为苏莱曼大帝。
但也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帝国社会形成了后宫干政、朋党政治、财经困境以及对米勒特特权滥用等问题。其后果是,这不仅终结了奥斯曼帝国连续十世的明君政治时代,而且在事实上成为了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苏莱曼时代到来
苏莱曼时代的到来
公元1000年前后,生活在中亚细亚的一部分突厥人西迁,有的远至小亚细亚。13 世纪末,一支突厥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这个国家因他而得名为奥斯曼土耳其。这是一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首领称为苏丹,集政教大权于一身。
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就开始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逐渐深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微的拜占廷帝国。1362 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阿德里亚堡,不久就迁都于此。
1453年,土耳其索丹默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攻陷君士坦丁堡,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随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继续扩张。十五世纪后半期,土耳其已经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还攻占了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汗国。
而后在帝国内部之中,15岁的苏莱曼已开始参政,起初被任命为卡拉西撒的贝伊,也曾前往博卢和克里米亚的卡法担任行政长官。父亲谢利姆即位后,苏莱曼先后负责治理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尔内,后来被派往马尼萨。
在马尼萨他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匪盗,恢复法律与社会秩序,直到1520年回到“伊斯坦布尔”。1520年苏莱曼一世即位时,他父亲谢利姆一世留给他丰厚的政治遗产。他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不需要像祖辈那样费尽心思进行权力争夺。
苏莱曼一世先是在1521年8月29日,通过攻陷欧洲重镇贝尔格莱德,打开了进攻中欧的大门。迫降长期盘踞罗德岛、劫掠过往穆斯林船只的圣约翰骑士团(1522年12月20日),拔掉了欧洲人顶在奥斯曼人胸口的一柄尖刀。
后来,又在普雷维扎重创了第二次欧洲神圣同盟的舰队(1538年9月28日),让地中海几乎成了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内海。向西横扫匈牙利平原,围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529年9~10月),打的崛起中的欧洲强权哈布斯堡王朝丢盔弃甲,求和纳贡。
又向东屡破波斯沙法维王朝,几克波斯都城大不里士、占领伊拉克及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旧都巴格达(1533年11月)。在苏莱曼大帝在其46年辉煌的征服生涯里,纵横欧亚非等地,被欧洲人以苏莱曼大帝的尊号将其载入史册。
苏莱曼一世
苏莱曼一世的辉煌
到1566年苏莱曼一世辞世之时,奥斯曼帝国的版图覆盖了当今全部或部分的匈牙利、南斯拉夫、希腊、乌克兰、克里米亚、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地区,留下了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信仰多元共存的伊斯兰大帝国。
当然,这位伊斯兰君主并没有像以往的奥斯曼苏丹那样,只知使用武力,其文治也尽显辉煌。在后世土耳其人心目中,他是奥斯曼历史上最伟大的“立法者 ”苏丹苏莱曼。在其统治期间,他重用了数百名帝国内顶尖的伊斯兰学者,在整理、修订旧律的基础上,长年累月地推出新律,即使是在其征伐时期也不例外。
在苏莱曼大帝的参与或组织下编纂而成的著名的成文法典,包括1530年的《群河总汇》、1532 年的《埃及法典》和1566年的《苏莱曼法典》。尤其是以其名义制订的《苏莱曼法典》基于伊斯兰法、糅合了其他民族的传统法律和习俗,突出强调了公正和财政,对整个帝国机构进行了系统化和制度化,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
这几部法典奠定了奥斯曼法律制度的基础,其后一直实行了300多年,直到奥斯曼帝国宪政革命。不仅如此,苏莱曼一世推崇、倡导伊斯兰公平公正的价值,,对其后世的土耳其人来说,他是“高尚的君主和宽宏正义的化身”。
苏莱曼一世改组政府,整饬吏治,侵犯臣民权利的官员就会受到严惩。他推行良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改良米勒特制度,给予非穆斯林少数族裔和外国人以某种程度的内部自治的权利。他还颁布敕令,废除迫害犹太人的血祭诽谤,在犹太人遭受欧洲基督徒残酷迫害的时期接纳了大批犹太人。
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诗人和金匠,苏莱曼一世大力资助帝国境内文化、艺术、建筑事业的发展,如杰出建筑师希南设计的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做法也让这一时期成为奥斯曼帝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帝国的灭亡
由盛到衰,帝国灭亡
随着帝国发展,大量问题与矛盾日益严峻。长期征战耗尽了帝国国力,近卫军专横蜕变,政府腐败,官廷内讧,侵蚀了帝国机体,帝国兵源也出现了短缺,同时帝国动荡不定,为转移国内视线,帝国继续对外用兵。
在1571年,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1683 年7月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却遭到了波兰、奥地利、德意志联军的反击。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版图日益收缩,欧洲国家步步紧逼。与沙皇俄国进行的长期战争,也连连失利,土地反而被极富有侵略性的沙皇蚕食鲸吞。欧洲列强也利用坚船利炮威逼帝国订立城下之盟,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除了外部的问题外,从16世纪中叶开始,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及国内种族问题突出。政治上苏丹统治结构发生了变化,苏丹多不亲政,经常由苏丹的“首相“大维齐尔管理政权近卫军干涉政治、控制苏丹、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帝国内部的经济结构也趋于瓦解,财政拮据、工商业衰落、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帝国所统辖地域的广阔,因此政府未能有效地统领各地经济。再加上,19世纪欧洲列强的入侵关税等收入处处受制。
同时帝国内部的种族问题也日渐凸显,种族间的差异以及政府的政策主导导致种族间关系紧张矛盾激增,面对这些问题帝国政府未能及时处理。
虽然帝国也试图仿效欧洲,聘请欧洲人进行军事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及列强也并不希望帝国真正强大,这些改革有始无终,最后不了了之。
帝国梦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恢复昔日的辉煌,无奈隆隆炮声摧毁了帝国,帝国境内各民族纷纷独立。经过多年革命斗争,1923年,凯末尔宣布共和,废除苏丹和帝制,帝国到此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