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宝妈宝爸和我一样,收藏了很多适合孩子看的纪录片分享,努力找到了观看链接,满怀期待的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电视机前,打开生动有趣的纪录片后,孩子看不到10分钟,人就跑了、消失了......妈妈好言好语劝着,爸爸坐在旁边陪孩子看,孩子都不愿意看,怎么办?难道是纪录片找错了?还是孩子太小压根不适合看纪录片?但为什么看电视的时候又很积极?
很多母婴博主只分享了适龄纪录片,但很少和父母聊“儿童看纪录片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先从这开始聊起。
无论是国内国外,大多数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很高,每一帧截下来都可以当屏保。
尤其是讲述自然界的纪录片,很多镜头都是摄影师在自然界拍摄的真实画面,有时候他们为了拍一个镜头要在这个地方等很久,为儿童认识真实的世界搭建了桥梁。
很多纪录片的拍摄初衷就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比如呼吁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还有普及科学知识等内容。
其次,看纪录片是孩子了解世界了解历史最方便的途径,看得多了,孩子的内心会更加充盈,同时开拓了孩子的视野。
尤其是当孩子开始写小作文时,孩子脑中的素材更多了。
而且紧凑的剧情,展现的都是最精华的内容,有趣的解说赋予了纪录片更多的人生哲学。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了,足以覆盖满足孩子所有的兴趣,比如动植物、科学、音乐、美食、历史、金融、医疗等。
既然纪录片和孩子的兴趣吻合了,制作水准也很高,为什么孩子无法坐住看完一整部纪录片?
尤其是孩子刚3岁,以前也没看过纪录片,突然让孩子开始看纪录片肯定是不适应的。所以当您发现孩子此时坐不住看纪录片,不要太早下结论,认为孩子不适合看纪录片或者没有耐力等问题。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纪录片的确选的不对孩子的胃口。有些父母会给孩子看一些访谈类的纪录片,或者新闻类纪录片。整个纪录片充满了数据和很多社会负面现象,成年人都不一定感兴趣,小朋友更不感兴趣了,尤其是孩子也听不懂啊。之前我让孩子和先生陪我看《人生第一次》,想让他们知道妈妈生孩子是多么的伟大,看完第一集我和先生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孩子只明白了“妈妈生我的时候,很痛”,更深层的内容孩子领悟不到。
因为他们缺乏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包括他们的同理心、共情能力都还不够成熟。第三个原因在年龄偏大的孩子身上更明显,源于家庭缺少“看纪录片”的氛围。就像阅读一样,家庭阅读氛围浓厚,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容易养成。有父母会想,难道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依赖于家庭环境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天生就爱看书、爱学习?据我工作这些年接触的家庭来看,95%爱看书爱学习的孩子,家庭肯定对这方面非常重视,并且为之努力,甚至连孩子的良好品格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比如我外甥女从3岁半开始学芭蕾舞,她年龄本身就小,刚学的时候非常痛苦。有次我陪姐姐去接孩子下课,当时到的比较早,隔着窗户就看到外甥女在里面哭得很惨,下课后抱着我姐就闹着不想学,再也不想来了。我姐是怎么做的?她和外甥女说“妈妈需要考一个很难很难的证书(财会类),而你要学很难很难的舞蹈,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坚持下来,并且能学会,坚持下来的人可以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园。”就这样,每天我姐一家人晚上吃完饭后该学习的学习,该工作的工作,外甥女就在客厅练习,整个家庭氛围特别好,久而久之外甥女愣是坚持下来了。自打外甥女上小学后,我发现她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业余爱好,都有股韧劲,她一定能把不会的、难的知识都啃下来。我姐说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有家长问她,孩子能主动学习是怎么教育的。我认为答案就藏在她家的“家风”中。
原因我们剖析完了,接下来分享几条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爸爸妈妈们,能成功的让孩子们爱上看纪录片。
首次给孩子选纪录片的时候,尽量选择自然类、动物类的内容,这类纪录片画面生动有趣,再加上拍摄设备足够先进、处理手法细腻,孩子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自然界景色,在视觉上达到了绝对的吸引。
尽可能通过“看”的视觉刺激传达内容,不挑选以采访描述事实和普通记事性画面为主的影片,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如上文所说太小的孩子理解不了,缺乏人生经验和知识基础更是看的云里雾里。
而且不能因为教育博主推荐了某个纪录片,就直接放给孩子看了。父母们需要进行二次筛选,比如看看该纪录片的片段、找找网上的赏析(豆瓣上有很多)。大家也可以在抖音上搜索“故事飞船”,里面有很多我们剪辑好的纪录片片段,和孩子一起观看精彩节选片段,为孩子挑选出最适合他们的纪录片。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有的孩子对历史有天然的兴趣,在纪录片选择上要优选挑选与历史相关的。如果你家孩子有特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不妨从这方面入手。培养家庭氛围最笨的方法就是硬磨,全家找个固定的时间带着孩子看,看完后父母找些纪录片提到的问题或者与生活相关的调动孩子的情绪和思考。短期看硬磨的方法没有任何帮助,孩子可能依旧不感兴趣,但父母能做到坚持的话,三年后五年后就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成效,孩子能够从这里面获得帮助和益处的。(这个三五年一点都不晚,孩子可能都还没上高中。)
当然也有巧妙的方法,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父母可以依靠“高超的演技”引导孩子进入家庭看纪录片的氛围中。比如全家吃完饭后,父母到打开一部纪录片开始看,先不要让孩子过来,父母就当成自己的爱好,夫妻两人煞有其事的讨论纪录片的片段,这样坚持几次,孩子就会跟着父母进入看纪录片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以身作则是儿童教育中最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模仿父母的行为是天性。尤其是6岁前的小朋友,看父母做饭都想模仿。当孩子主动加入看纪录片的队伍后,父母要从纪录片中找到有趣的话题,再次带动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和父母积极讨论,此时他对纪录片的兴趣就慢慢形成。
整套流程下来,父母要表现的自然,就像平时在看电视剧一样,也不要边看边玩手机,有时候浮夸的演技或者心不在焉的表演很容被孩子看出来,大家不要潜意识地认为孩子“傻”。我之前想哄孩子多吃菜,因为演技太浮夸,几次后孩子就发现我是演的了,他就不理我这个茬了......
最后是家里如果有两个孩子,环境的塑造往往更容易,最重要的是让老大先养成阅读或者看纪录片的习惯,在老大的带领下老二的培养就会简单很多。像同事家里老大初中,老二还在上幼儿园,老大平时爱看科普类的书,在老大的影响下老二非常自然的看书就先看科普书。以此类推,无论您想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兴趣爱好,制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都是最有效的,这种有效不是孩子表面上感兴趣几天的,而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难点是父母要坚持。我一直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锋绘》很多父母用户都会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爱看书/看纪录片/赏析电影?”“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如何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自强?”“如何让孩子勇敢/坚强一些?”等问题。问题其实大同小异,方法就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搞文化强国的时候优先弘扬家风,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到现在都经久不衰。当您认为周围很多孩子的优秀品质都是自发形成的,那一定是错觉。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支持他们、爱他们、为他们付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