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类风湿... 中医八大神方之“阳和汤”组方(加减)、方解、医案汇总 #

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学家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的《外科全生集》。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

此方为治疗阴疽、流注的主方。以此方治疗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从病理角度分析,阴疽发于筋骨,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也不发热为特征,属于少阴阳虚,寒凝血滞,痰湿内阻机理。少阴心肾,一主血脉,一主水液,阳虚不能温煦血脉,化气行水,若遇邪侵,邪从寒化,着于筋骨、血脉、腠理,遂致血滞痰阻,成为阴证。

近代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疽者。
【方名】阳和汤|温里剂

【歌诀】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方义】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处方】熟地一两(30-4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5g)麻黄五分(2-3 g)鹿角胶三钱(10-15g)白芥子二钱(6-10g)姜炭五分(2-3g)生甘草一钱(3-5g)

【用法用量】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

【临床应用】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药理作用】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注意】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皇封参古医馆整理发布
--------------------------------------------------------------------------------------
医案精选
--------------------------------------------------------------------------------------
头风 

患者,女,72岁,2003年5月9日初诊。患者于6个月前因受凉后,头痛、头晕、咳嗽。服日夜百服宁、头孢拉啶等药后症状消失,但自此后反复发作头痛,疼痛呈针刺样,头顶畏风怕冷,尤以前额为甚,每外出必戴帽护头,若稍不慎着风,则头痛头晕加剧,周身不适。曾服中药散寒祛风之剂,效果不显。近日症状加重,复诊见:面容愁苦,精神萎靡,头戴毛帽,身着厚衣,头冷痛晕,四肢不温,酸软乏力,舌暗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治以温通阳气,散寒凝、和营血,药用阳和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味。处方:鹿角胶15g(烊化),熟地30g,肉桂6 g,干姜4.5g,炙麻黄6 g,白芥子6 g,赤芍12g,川芎15 g,桃仁12g,红花12 g,葛根30g,党参15 g,生黄芪24g,生甘草6g,5剂药后前额疼痛减轻,仍感乏力,四肢不温,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治疗继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益气养血,处方:生黄芪15g,当归15 g,生地15g,熟地30 g,白芍12g,黄精30 g,桂枝6g,鹿角胶15g(烊化),干姜3g,炙麻黄3 g,生甘草6g,大枣5枚,20余剂而愈。
按:此例头风,头冷痛,头晕,四肢酸软疲惫,拟阳虚论治。但其舌暗淡,边有齿印,则提示不仅有阳虚,亦有瘀血作祟,此乃平素阳气虚,营血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入,遇湿寒则凝为痰,致寒痰阻滞,痹塞不通,遂成头冷痛呈针刺样。辨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之证,治以温阳益气。通窍活血,改肉桂为桂枝以借其温阳化气,通达四肢之功。由于瘀阻血络已久,正气损伤太过,遂加当归四逆汤。故温阳益气,与滋阴养液并顾,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告愈。

(通窍活血汤方解

病情分析:通窍活血汤主治头面淤血证,证见:头痛昏晕,头发脱落,或耳聋年久,或酒渣鼻,或白癜风,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方中麝香辛香走串,上行至头巅,活血化瘀,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作为君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作为臣药;老葱、鲜姜辛温走散而上行,为佐药;红枣益气养血、黄酒活血上行,为使药。共行通窍活血之功。)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催产下胎。)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当归,细辛,通草组成,可以看作是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作用,可以用于阳气不足,血虚寒凝的四逆证。主要以头痛,关节痛,手足逆冷,脉细为特征,其体质一般以面白,体瘦,无力型的女性多见,也可以见于“白面书生”型的男性,体质比较弱,平时爱感冒,女性多有痛经。)

多寐

患者,女,56岁,干部,2004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发病已月余,精神萎靡,心神昏浊,倦怠嗜卧,畏寒肢冷,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寒凝,清空失养,治以温阳益气,滋养清窍;药用阳和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处方:鹿角胶15g(烊化),熟地30g,炮姜4.5 g,桂枝6g,白芥子6 g,炙麻黄4.5g,薄荷15 g,党参15g,炙甘草15 g,五味子10g,天麻6g,7剂药后,患者精神好转,白天嗜睡明显减少,原方去麻黄、炮姜,继续服药14剂而愈。

按:此患者乃体质素亏,久病失养而致,阳气亏虚。阳气亏虚则精神不充,不能温煦血脉,故畏寒肢冷,面色淡白,阳虚无以气化则四肢倦怠,嗜卧,药用桂枝温阳化气,通心脉,鹿角胶、熟地、白芍、五味子养阴,以阴中求阳,天麻升阳,麻黄开窍以醒神,黄芪、党参益气升提,共奏温阳益气通寒凝之功。

口糜 

患者,女,72岁,初诊于2003年2月6日。3年前无明显诱因,罹口舌溃疡,用抗生素、维生素B2及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等治疗不愈,且反复发作。诊见口腔、舌体大小不等溃疡,伴四肢不温,肢体酸软,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肾阳虚,寒凝痰阻,治以温补心肾阳气,祛痰浊、散寒凝、和营血。药用:熟地30 g,鹿角胶15g(烊冲),干姜4.5g,肉桂6 g,炙麻黄4.5g,升麻4.5 g,生甘草6g,党参20 g,生黄芪30g,陈皮pan >10 g,制半夏10g,茯苓15 g,吴茱萸6g,服药7剂,口腔溃疡退之大半,四肢已温。又进7剂,溃疡消失。再进14剂,以资巩固。随访两年未复发。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按: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大多认为系心火上炎,胃火上炎,阴虚火旺所致,惯用导赤散、白虎汤或玉女煎、知柏地黄丸等,用以清心降火,清胃降火,滋阴降火,个别患者病机相宜而获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仅无效,且病势更重。本例患者虽有口舌溃疡等火炎之象,但伴四肢不温,怕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此乃阳气虚衰,阴气内盛之症。其火炎之象乃阴盛格阳于外所致,故方用温补阳气之品,佐升麻一味,借其升举之功,领格拒于阳分之清气通其宅,而清除内寒之象,佐半夏等以清痰浊而达治愈之功。

肩周炎

患者,女,52岁,2004年7月9日初诊。患者自诉患“肩周炎”2年,曾经西医理疗、封闭及中医针灸治疗,效果不显。夜间因疼痛加剧而影响睡眠,日常工作生活均受影响,患者甚为痛苦。刻下:患者肩部冷痛,肩关节主动和被动外展、外旋及上抬均明显受限,肩峰下有广泛压痛,伴有气短、失眠、梦多、面色苍白、夜尿多、腰以下有冷感,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阳虚血弱,寒凝血滞。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选加味阳和汤治之,每日1付,水煎日服2次,配合肩部功能锻炼。药用:熟地30g,鹿角胶(兑服)15g,丹参20 g,黄芪30g,白芥子9 g,炮姜9g,制乳香12 g,当归尾12g,桑枝12 g,附子3g,细辛3 g,生甘草6g。服7付后,冷痛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进7剂。患者肩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全身其他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病未复发。

按: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老年性常见疾病。患病后多表现出肩关节疼痛局部有冷感,同时伴有心慌、气短、失眠、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等症。病机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寒凝血滞。阳和汤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于补益之中蕴温通之义,再加入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之品,故可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方中重用熟地,鹿角胶温补营血为主药,生精补髓,养血助阳,二药配伍是治其本。炮姜、肉桂散寒温经,引熟地、鹿角胶直达病所;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三药合用足治其标,能使血气宣通,且又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腻。细辛散寒通滞,丹参、制乳香、桑枝化瘀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  

上述诸案,病虽各异,而病因病机颇为相似,运用本方治疗均能获效,很有启发。故而在临证时既要熟悉古方,理解古方,又不能拘泥于古方的应用范围,才能使经典方有所发展。通过实践不仅再次验证了阳和汤的功效,而且可窥见中医临床精髓在于辨析病机,不要拘泥于病名,尤其不要被西医病名所束缚。▲
人参产业网里还有详细的介绍每种人参营养价值及真假辨别。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中国人参产业网

(0)

相关推荐

  •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 30g 肉桂 3g 麻黄 2g 鹿角胶 9g(烊化) 白芥子 6g 姜炭 2g 生甘草 3g 熟地 鹿角胶 姜炭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 漫肿无 ...

  • 中医学总汇>『古方新解』阳和汤临床新用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一书,由麻黄.肉桂.白芥子.炮姜.鹿角胶.熟地黄.甘草七味组成,本为肿疡阴虚寒凝之症而设.笔者根据本方具有温阳补虚.散寒通脉之功效,临床应用于雷诺 ...

  • 方论——阳和汤

    阳和汤 清·张秉成 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 ...

  • 召唤阳气的方子!改善腿凉腿疼、夜间加重,荡平人间湿与寒,与君共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与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阳和汤.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 ...

  • 阳和汤临床验案两则(全文)

    关键词 阳和汤 过敏性鼻炎 睾丸疼痛 医案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干姜炭.生甘草.鹿角胶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导滞之功,主治阴疽.鹤膝风等症,笔者根据其温 ...

  • 分享妇科中补血与温阳并用的一良方

    阳和汤 在妇科中的应用 ·阳和汤 阳和汤为外科治疗阴疽的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 ...

  • 【纪实连载】(1)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加减方

    [方剂] 柴胡15,党参10,清半夏10,黄岑12,生姜片3,甘草3,大枣5枚 加减---热毒炽热,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湿热流连不退加茵陈,生薏苡仁,黄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5日为一个疗 ...

  • 【纪实连载】(2)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加减方

    [方剂] 竹叶10,制半夏10,麦冬10,人参10(另炖),生石膏30(先煎),山药15,甘草6 加减===津伤加沙参,乌梅,天花粉:多汗加黄芪,防风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7日为一个疗程 疗效 ...

  • 〖罗老中医〗治肩周炎《阳和汤》加减

    罗老放在桌上的一本书是一本已经发黄的书,其名<家庭医生宝典>.罗老的师傅是一个和尚,传给罗老的十二本书都陆陆续续在文革前后遗失了. 罗老说别人的方子很保密,我的方子能救人就好,没什么保密的 ...

  • 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给予五积散加减治疗 – 中医中药网

    运用"运气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2则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辨证论治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以"运气理论"为指导治疗类风 ...

  •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医泰斗印会河自制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医泰斗印会河自制方) [提要]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为治疗痹痛呈游走不定或病久痛定,关节肿胀变形者而设. [药物组成及用法] 秦艽9g 独活9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9g 地龙1 ...

  • 中医五味原理之汤液经法五味方解

    理解经方必须明晓内经五味功效: 以此功效归纳入术数模型,得出五味补泻图诀,此图乃道家秘传,陶弘景据此化出汤液经法五角图: 赤脚民医称此五味补泻为"五行颠倒诀",古人云"明 ...

  • 中医软坚散结法,辨证加减变化心得分享【一点资讯】

    吴化林 软坚散结法是使人体的肿物.症块消散或软化的方法,属八法中的消法.凡气郁血积的肿物.癭瘤.症块.瘰疬等,都应结合软坚散结法治疗.清医程钟龄所创之消瘰丸可谓此法的代表方剂.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的 ...

  • 中医软坚散结法,辨证加减变化心得分享

    吴化林 软坚散结法是使人体的肿物.症块消散或软化的方法,属八法中的消法.凡气郁血积的肿物.癭瘤.症块.瘰疬等,都应结合软坚散结法治疗.清医程钟龄所创之消瘰丸可谓此法的代表方剂.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