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不乖了?这个方法帮你根治孩子行为中的小烦恼~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这让很多新进家长都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只知道将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然后转述给特教老师进行干预,但殊不知其记录内容和记录方式往往是不完全正确的。

比起操之过急的干预,宝爸宝妈们更应当准确、客观的去确定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功能,进行一定的细微观察,所以在这里嗨脑仁推荐家长们使用一种十分简单又实用的方法,ABC记录法,相信只要我们的新进宝爸宝妈们学会准确运用ABC记录法,一定能很好的判断孩子问题行为的功能,

... ...

下面就来和嗨脑仁看几个小案例吧~

案例一

A:要自己按电梯

B:妈妈按的,大哭

C:忽视

对于此行为,首先要确定家长对于孩子的目标行为是什么?如果是让孩子能够接受其他人按电梯的行为,那么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在其他人按电梯后,孩子没有出现大哭的行为后立即给予强化。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提要求。家长要对孩子按电梯的行为进行提要求能力的学习,在孩子在按电梯的行为发生之前,能够说出:我要按电梯。孩子要用这样的恰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然后妈妈让孩子来按电梯。如果孩子因为此行为发生了哭闹的行为,那么一定要不给予关注,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引导孩子说出:我要按电梯。如果已经出电梯了,那么就不要再关注此行为和刚才发的提要求的行为了,再下一次按电梯环境之前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辅助。

其次,如果孩子已经能够恰当的提要求了,只是由于很多原因不允许让孩子来按电梯,那么我们先告诉孩子现在是妈妈来按电梯或者其他阿姨叔叔按,孩子需要做的是等待的行为,那么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就不给予任何关注和强化,在其他人按电梯后,孩子没有出现大哭的行为后立即给予强化,强化可以是时间上的强化,也就是说在电梯里其他人按电梯后,能够安静等待每5S给予强化;到最后的安静等待到出电梯给予强化。

案例二

A:妈妈喊孩子过来写拼音。

B:孩子的边界概念很弱,独立写的话总是把拼音写的很大,冒出格子。

C:妈妈就手把手辅助写在格子里,孩子就依赖辅助。

对于在孩子练字过程中,家长如何辅助?辅助该如何逐步撤销?该如何增强孩子写字时对格子的边界感?

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建议家长使用刺激内辅助,可以将格子的边界线用水彩笔加粗,这样边界线很明显,慢慢的我们再将格子的线条淡化到普通的线条。或者我们将拼音的线条手写画的大一些,当孩子可以独立书写在线条上后,再慢慢的恢复到普通的拼音线条。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强化孩子:写的真好,写在线上了,特别棒。

案例三

A:用放床上的小桌子训练上下的空间方位感

B:把积木递给他,交替着跟他说:把积木放桌子上面或者放桌子下面,放对了我们就给他下一个,放错了我们就不给下一个,有时他放错了后看我们没有说“对了”或者没有给下一个积木,他就自己改过来。

C:练了一周了,还是有时能放对有时放错。

对于孩子空间感的问题家长们应该怎么进行正确干预呢?

可见这个例子的教学目标是在听者反应下正确的将物品放置在桌子的上和下。那么当孩子对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强化物作为强化,哇,你做的真棒,把积木放在桌子下面了,很好啊。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回合目标,将积木放在桌子的下面。

而且我们要考虑孩子的强化比率是每1次做对了给予强化,还是每2次做对给予强化,还是不固定比率强化,平均几次回合后给予强化。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等孩子做错了行为后,自我纠正做对了再给予强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前面错误加正确的共同行为。

家长要明确哪些行为是需要前提辅助的,在孩子发生错误行为之前就给予辅助,例如:当孩子不能够独立将积木放置在桌子下面的时候,那么妈妈发指令:把积木放在桌子下面,然后立即辅助孩子的手将积木放在桌子下面,或者妈妈使用手势提示的方式,指一指桌子下面作为辅助,孩子做出正确行为后给予强化。

案例四

A:六个小孩上集体课时老师在前面讲课。

B: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眼神注视少,对他人的关注少。

C: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不能融入小朋友。

对于这样的问题家长该怎样提高孩子的对视和关注他人的能力呢?

家长可以通过在个训课,集体课,家庭中强化孩子对人关注的行为,一旦孩子出现关注人的行为:我们立即给予强化,孩子,真棒,你刚才看着妈妈了。宝宝,你做的特别好,看着妈妈说话了。给予社会性强化的同时也要给予食物或者玩具作为强化。

然后我们强化的是孩子看强化物到看到非强化物的行为,目标也可以调整为强化孩子看人1S到3S的行为。前期我们可以通过叫名字、看、手指指的作为辅助,还有自发性的看的行为要都给予强化。

案例五

A:怎么引导孩子说话……

B:孩子不说话,只拉大人的手做他想做的事。

C:不说话,需要什么只拉大人的手去让大人完成。

孩子不爱说话,需要什么就拉大人的手让大人完成,家长应该怎么干预和引导孩子说话和自主能力呢?

首先,家长可以先教授孩子恰当的提要求的行为。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去做想做的事,这样的行为不是恰当的提要求的行为。前期我们可以通过PECS图片沟通的方式提要求,同时我们增加孩子的仿说能力

孩子的仿说能力出现后,我们可以塑造孩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提要求,通过一个字的提要求吹泡泡,“泡”给予强化。下一个目标就是能够仿说“泡泡”给予强化,然后是下一个目标就是能够仿说“吹泡泡”给予强化。

我们在教授孩子的时候,要在孩子做出恰当的提要求行为后再给予满足作为强化另外我们设置的目标一定是孩子能力可以达到的。例如:当孩子没有仿说说“泡泡”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不能用让孩子说“泡泡”来提要求。

总结来说,小朋友们可能有时会通过行为而非语言的形式与人进行沟通,从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小朋友做出不当行为时,家长不应该急于规训他们的行为,更不应该进行指责或训斥,而是要通过耐心的观察来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否则我们可能会因此错过与小朋友沟通的良好机会。此时运用ABC记录法就再好不过了,所以,通过今天的文章,你学会ABC记录法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