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胃的本钱!陈廷儒的医案,教你补阳气、治反胃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热,文君然。

前几天,我写文章提到,阳气是心脏的本钱。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阳虚论治、保养,会得到一些效果。

其实,何止是心啊。我们五脏六腑,哪一个离开阳气能行?

现在,我给你讲一则清代的医案故事。我们来感受,胃和阳气之间的关系。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陈廷儒。他是清代的一位医学家。

这个人啊,有一次,在一个冬天,去了一趟天津。

正巧,在天津,他碰上一个苏州患者,姓庞。

这个人啥毛病呢?就是反胃,吃啥吐啥,嘴里头时不时吐清水、痰涎。这个情况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了。由于吃不下东西,所以患者暴瘦,身体羸弱不堪。如果再不想办法,恐怕是要不治身亡了。

陈廷儒赶过去一看,发现患者从前用的药,几乎都是以调和肝脾的角度来论治。肝属木,脾属土。肝气不平,克伤脾土,则发为呕吐。这个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是,患者用药无效啊。这就逼着陈廷儒另想办法。

他给患者诊脉,发现脉象迟弱,四肢不温。结合当时的季节,恰好是冬季,于是在脑海中升起一个想法:

是不是患者中焦脾胃阳虚,为寒邪所伤,导致胃不受纳呢?想到这儿,他立刻写了一张配伍。药用附子理中汤加上肉桂、丁香。

附子理中汤是什么?它是中医里头的温里剂,主要构成就是附子、白术、干姜、炙甘草、党参(人参)。陈廷儒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肉桂和丁香。

最终结果,医案记载,患者痊愈,胃纳如常。

这里头什么意思呢?我想跟你好好说一说。

原来,陈廷儒认为,患者脉象,以及四肢不温的整体状态,还有当时发病的季节气候特点,决定了,患者可能是“胃中无阳,命门火衰”所致。也就是说,他阳虚。阳虚,导致患者吃啥吐啥。

为什么阳虚会让人呕吐?说起来,到底也简单。我们的中焦脾胃,气机运行顺畅的前提,一个是肝气疏泄如常,另一个就是得有脾阳。胃受纳功能的正常开展,是在脾胃阳气的支持下完成的。你不给胃充足的阳气,就好像让人干活不给工钱,它肯定不乐意啊。所以,中焦阳气虚弱的时候,胃受纳失常,所以就吃啥吐啥,身体吐清水。

脾胃阳气,又源于肾阳。肾阳在下,脾阳在上,这就好比篝火和锅灶的关系。下面肾阳不足,脾胃这口锅,阳气一定不足。所以说,这类人,往往伴随肾阳不足的问题。陈廷儒所谓“命门火衰”,其实指的就是肾阳不足。

正因如此,陈廷儒用到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和丁香的配伍。其中,附子理中汤负责温补脾肾。肉桂增进温阳之能,丁香降逆止呕。

这就是陈廷儒的思路。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张医案里具体的用量,已经无法考证了,所以在这里只能欠奉了。

从这个小医案,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这就是,阳气,的确是胃的本钱。

我们养胃,很多人主张养胃阴。其实,胃阳同样要重视。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我们更要保护胃阳,不受寒邪所伤。一旦寒邪伤及胃阳,会带来多种多样的问题,小到偶尔胃痛、胃胀、不适,大到如医案里所说患者那样,吃啥吐啥,呕吐不止。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

而胃阳的亏虚,往往又以肾阳不足为基础。我个人的观点是,肾主封藏纳摄。胃受纳食物,一定程度上,也是封藏纳摄之能的体现,和肾的纳摄功能分不开。阳虚的人,胃的受纳就一定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主张,人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进入中老年,有阳虚之虞了,就应该禁用凉食、冷水,哪怕是冷水洗脸、洗澡,都不可取。这是保护一身阳气、维持身体健康的手段之一。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