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账总快于攒钱?
几个同病相怜的买房“负翁”常在一起讨论借钱还账的事儿,基本结论都是还账的速度快得超乎寻常。
期末考试时同事悄悄说,这几个月又快攒到某个数值了,又可以还一部分啦。大家心照不宣,都暗暗思量自己的工资卡余额。
一旦借了钱,总盼着快快发工资。
这不,盼着盼着就来了。四五年前该涨的工资到账啦!天哪,都不曾记得有什么2/3该发呀?真是意外之财!
同事再次打电话交流:补了,补了,又能还一部分啦。
仿佛工资卡也知道主人家如今是“负翁”,需要有不断的钱流进来以解饥渴。所以工资卡也使出浑身解数,可着劲儿的“放水”,把几年前欠的该涨的数额都调动起来,一起用劲……
这补发的正是时候,真是天助我也!很快的,能还一份儿。
原本不曾奢望二月份的工资,虽然绝大多数年份儿也都是紧着年前发下来。可心里想,不是刚刚补了一个2/3嘛,本来就是寅吃卯粮的艰难,哪曾想二月份儿工资居然也到了,莫非是内心渴望感动了上苍?还是“央妈”放水,全世界因为疫情都接连放水,所以,工资卡也“放水”?
一下子居然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该感谢谁啦?虽然也知道接下去会有50多天都要依靠这几千块钱,但因为常规的下旬发工资提到了年关之前的上旬,已经非常感谢了。新年闯“关”,又助我一臂之力。
幸好又有家人相助,所以又幸运的还了一点儿。这本来都是半年以后的计划,没想到提前四个月完成。
为什么还账的速度总是比攒对等的钱要快一些?
确实和手儿里松紧有关。“老子有的是钱”,这样的想法一有,花钱就快了,该花的花了,不该花的也花啦。“犒赏自己”,“安慰坏心情”,“广交朋友”,以及各种各样的节日,几乎所有的理由都可以动用万能的“买买买”,那是看得见的时尚,尝得到的美味,感受得到的身心愉悦……
若思路换成了“好好攒钱还账”,做法就变了,不该买的绝对不买,该买的恐怕也要打个折扣。同样一件事情,由于度量尺度大小有别,一部分钱就留住了。当然该维护的还应维护,不能因为攒钱就“闭关锁国”,该礼尚往来的还是不能少。
除手里松紧有别,对于一些爱好也会有所割舍,几乎都变成不用花钱,亦能勉强延续爱好。
前几年有过几次远途旅行,虽然每次也是货比三家,挑性价比最高的旅行团,但每次必要消费几千块钱,“诗与远方”确实愉悦了心情,拓宽了视野,可是相应的是钱包也瘦了…~
暑假,有同事相约外出,我直言拒绝了:买房呢,花钱的就不去啦。
仅凭省下这一次旅游的钱就能买房?不在这一次呀,去呗。
在这一次不?也在。一个大的量就是每一次小量积累下来的,怎么能不在这一次?应该是在每一次。
要说,也不在这一次,100多万的房子,这千儿八百的能顶什么事儿?杯水车薪的感觉。
可是积液成裘,积沙成塔。没有挣100万的门路,就得有节省下1000元的想法。
没有去远方,于是转而频繁田野去黄河去黄河,看春花秋月,闻瓜果飘香;去看考验泄洪能力的大水,冬季最冷天去看漂浮的冰凌,一路追着夕阳在河堤上跑,找寻“黄河落日圆”……
也许,就像消极消费者说得那样,旅游不过是离开你厌烦的地方,去别人看厌烦的地方。只要心中有天地,处处都是风景。
但是,即便是别人厌烦的地方,我也更愿意去自己没去过的地方。
但目前境况,只能心怀天地,触目皆当作风景。成为“负翁”后,人的弹性就格外大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