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

赵小雅

去年年底,全国教学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会议的承办单位,北京市在研讨会上展示了几节新课程下的录像课,还为会议提供了课堂教学的现场观摩课,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观政介绍,注重把新理念转化成为具体行为,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是北京市推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深入调研:为课程改革落实提供保障

把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围绕课程进行改革,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在市教委领导下的14个部门单位共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工作格局,建立了10多项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工作制度,13万名干部教师接受了通识和学科教材培训,200多所学校800名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受到表扬,41个样本校在验证实验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上百名专家组成了课程改革专业支持体系;提供了一百个研究专题供一线教师参与和选择。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北京市用一年的时间对全市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研员队伍、课堂教学现状和教科研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形成立足课堂主渠道,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的工作共识。围绕课堂教学,每年都要推出百余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供各校研讨,在研讨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了细化工作,北京市将课程改革的任务分解成为5大类,即课程、教材与教学,干训与师训,考试与招生,监控与督导,资源利用与课题研究,并采取项目推进的策略,促使行政、督导、科研、教研、高校和中小学紧密结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政策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为教师教学提供保障,共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多种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建通道

为了让教师把新理念落实到课堂,北京市教委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除了全员的通识培训外,市教育学院还尝试面授学习、网络课程和网上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对18个区县的10多万名教师进行互动式的培训。同时,引导校长定学校改进计划,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开展学习障碍学生的研究;深入开展教师发展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有10余名正、副教授到初中任科研副校长,在真实的环境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带领教师诊断教学问题,研究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市级教研部门提出了创新教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特别是深入农村学校进行校本培训,听课、讲座,利用网络开展城乡间教师网上备课;开展区域性的学科教学改革,直接带动教师提高学科教学的能力,引导学校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建设学习型组织,一起分析小现象,把握真问题,实施做中研、研中学。坚持每年对2至3个区县进行教学视导,集中和分散指导上千节课,组织讲座和论坛,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开展合作、探究、体验、讲授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题教学方式的课例研究,并对一线骨干教师、基层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实施课例培训。这些培训方式受到了教师的欢迎,收到了实效。

多元评价: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

新课程实施后,课怎么评和质量怎么保证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更是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市教委组织了多元评价以及教学常态监控评价的专题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课堂教学评价试行方案》等系列评价工具,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并向社会公布了2003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以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发展观。

针对教学资源少,特别是在全市校园网络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全市提出了用优质教育资源支撑课程改革,减少教师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开展了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研究,继去年在全市中心城区之一的东城区与远郊区县实现网上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以后,今年,全市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也将投入使用,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