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2021年第二期对号主曾颖的访问
食物里的情感记忆
“多年来,我看到听到了太多与食物有关的场景和故事,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参与大型美食记录片《川味》的制作,认识了更多的人和食物,以及由他们碰撞和演绎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更坚定地相信,所谓的乡愁,其实就是一段又一段久远的回不去的美好记忆,那些沉浸在岁月深处的炊烟和田园牧歌,那些消融于光阴之中的人和风景,因为他们的不可挽留,而变得更加珍贵。这也许就是我们偶尔在吃到某种食物时,眼里突然涨满眼泪的原因。”
担任《川味》顾问的曾颖爱吃、懂吃,多年从事媒体和下厨的经历让他很早就懂得了食物不仅仅是物质本身,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状态,甚至一种象征”而存在。曾颖将这些与食物相关的记忆行诸文字,每篇文章的主题都是一种地道的川菜美食:糖油果子、洗澡莴笋、红糖锅盔、青椒苦瓜、油渣白菜、钵钵鸡……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从记忆深处拽出来,还带着情感温度的故事。
在美国电视剧《人人都爱雷蒙德》里,当母亲每次看到儿子时,第一句话总是问 :你饿吗?而这个桥段在成都的版本里会稍有不同,“我妈妈问的是,你想吃点啥?”从自己母亲身上,让曾颖感受至深的一点是“有些人记事,是用胃的”,因为母亲挂在嘴边的任何话题总能“毫无违和感地和食物扯上关系”。
对于曾颖而言,人生中许多美好记忆,都与食物有关——幼年时,铁匠外公手里捏着的锅巴团子;少年时代,外婆每天守在上学路上往他书包里塞的零食;初恋时跑到心仪的女孩家里去炒菜,惊得对方的爸爸一脸惶惑;还有读书时代与同学们一起“AA 制”吃火锅;待结婚时,每天和妻子一起啃鸡脚烧豆豆;女儿出生后一路给她做蛋烘糕土豆面双皮奶,让她的成长史,成为一部“爸爸学厨史”。
食物因为贯入了浓浓厚厚的情感而变得不那么单纯和简单,而这些爱和川菜一样,不拘一格,是那么独一无二:也许是多年来把泡菜坛子当成宝贝的老父亲,无论你奶奶外婆还是姨娘伯父,想要点酸水他都有点舍不得,但只要儿子一开口,坛子给你不说,还用纱布把泡菜水滤得清清亮亮,一大早跑到早市去买好上百上千个二荆条,洗干净后用帕子一个个地擦干,再把每个二荆条用锥子剖开,但一双“铁手”却被辣得发红。还也许是和父亲截然相反的母亲,热爱分享,做豆瓣的工程年复一年越搞越大,赠送范围由直系亲属扩至旁系亲属,到朋友、邻居、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近两年甚至还引入了神通广大的快递小哥。还也许是,童年记忆里常常在九眼桥桥头买上两串糖油果子的奶奶,借口自己牙不好或者消化不好,最后把那一串让给了自己偏爱的那个孩子。
据说典型的成都男人都爱下厨,曾颖自己就是,他会用心记什么菜是妻子爱吃的,什么菜又是女儿爱吃的,坚信下厨和分享食物是“幸福家庭的秘诀”,“我的一位厨师朋友林六六说,肚子其实比脑子聪明。一个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体现在胃口上。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通过味觉和胃口可以体现。一个人喜欢或讨厌一个人,首先是从愿不愿意与他一起吃饭开始的。而很多人至今仍相信,拴住一个人的心,从拴住他的胃开始。”
除了私人记忆,曾颖还记录下了城市记忆,比如成都小馆子里的古风和人情味体现在卖炒菜送一碗洗锅汤。而所谓“洗锅汤”,就是将就炒过菜的油锅加一勺清水,下几片青菜叶子,让食客只用付一个炒菜的钱就能享受到一菜一汤。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享受的岂止是食物,还有获取食物和享受食物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如是,在那寻常巷陌、袅袅炊烟中,人们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