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生殖 | 谈谈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 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者应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尤其对于有发生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如肥胖、绝经延迟、不育、长期应用雌激素、有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均应密切随诊。
2. 分段诊断性刮宫是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宫腔刮出物做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子宫内膜癌,同时能鉴别内膜癌和宫颈癌,而对于病灶是否累及宫颈管则意义不大。宫腔内明显病变患者选用宫颈管搔刮术(ECC)+宫腔活检;宫腔内无明显病变,内膜厚度>5cm(绝经后)应行分段诊刮/宫腔镜下活检。
3. 经阴道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形态、子宫内膜厚度、病灶范围及有无浸润,有条件者可行盆腔核磁共振扫描,对于癌灶与肌层、浆膜层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够更加清晰地体现。
1.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化疗和激素)。手术的目的之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以确定病变范围及与预后相关因素,同时能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转移病灶。在手术中需注意,打开腹腔后应立即取盆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找癌细胞,然后再探查整个盆腹腔脏器,触摸任何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切除的子宫标本应剖开查看,观察有无肌层浸润,有无侵犯宫颈,观察完毕迅速送检做冰冻病理学检查。I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切术,若有可疑的盆腔淋巴结增大者;特殊病理类型,如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等;子宫内膜样腺癌G3;肌层浸润浓度≥1/2;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的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I期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III期及IV期行肿瘤减灭术。
2. 患者术前准备:术前2日改为半流质饮食,术前1日改半流质为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晚及术晨灌肠,为手术做肠道准备。常规阴道准备,至少于术前3天开始。
3. 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除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外还应行免疫组化,根据ER、PR结果决定术后是否服用孕激素,目前I期患者术后多不采用孕激素作辅助治疗。对于晚期或复发癌、或癌组织ER和PR阳性者可给予激素治疗。术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mg,每天1次,或他莫昔芬10mg,每天2次,至少3个月。
4.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根本,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对高危患者术后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是放射治疗。对于年龄过大或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选择单纯放射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腔内照射和外照射),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癌症术后,通过扶正,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机体的恢复,延长寿命。癌症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身体一般都很虚弱,应以扶正为主。停用化疗后,则除以扶正为主外,还应加用祛之品(如清热解毒、软坚消瘕等药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