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古雅平和的书风或与他参悟禅理有关。...
董其昌古雅平和的书风或与他参悟禅理有关。他曾根据“禅家有南北二宗”而把历代画家分为“南北二宗”。正如董其昌说过的,画禅者也未必相同:“惠崇、巨然,皆高僧逃画禅者。惠以艳冶,巨然平澹,各有所入,而巨然超矣。”在董其昌看来,巨然之平澹超乎惠崇之艳冶。历代以禅知名的书家中,即有以“狂禅”著名的怀素,显然,“平淡”才是董其昌品评书画的重要标准。
他曾在论及颜真卿时谈到“平淡”,以及与“折钗股”、“屋漏痕”的关联:“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还将“古淡”视为“东晋风流”的具体呈现:“米南宫谓右军帖,十不敌大令迹一。余谓二王迹,世犹有存者。唯王、谢诸贤笔,尤为希觏。亦如子敬之于逸少耳。此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尽管董其昌认同米芾关于董源“平淡天真”的品评标准,但从上述文献可知,他对米芾关于张旭的批评并不认同。
米芾多次谈到张旭,最著名的见于现藏辽宁博物馆的《论书帖》:“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总之,在董其昌对古代名家的论述中,他总能发现“平淡”或“古淡”的因子,并移植到自己风格和已经的营建之中。
由此可见,董其昌对于禅理、书画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趣味,并与其书法实践高度统一。对于后世的学习者来说,如何体会董其昌书法中的禅意、“平淡”与其形式构成之间的关联,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果。清初诸帝如康熙、乾隆都是董其昌书法的忠实追随者,他们都继承了董其昌书法中的淡雅平正,但殊少超逸灵动、平淡古雅的韵致。对于董其昌这类看似技法简单、实则内蕴丰富的书法家类型的学习,的确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书法爱好者#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