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新成果,发掘夏文化,禹鼎穆公鼎揭示出华夏文化来自哪里

(作者:赵辉)在中国先秦历史研究中,在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进程中,南淮夷与东夷地区贯穿着夏商周三代的整个历史,是我们破解中华文明历史与中华文明起源最重要的线索。

甲骨文记载表明,东南夷与商王朝的战争贯穿着商的整个历史阶段;商纣王的灭亡,正是因为商王朝的正规军事力量全部投入到与东南夷的决战,导致商国都朝歌的防守空虚,被周军队千里奇袭,一举消灭了商王朝。西周初期,周公召公东征淮夷地区,清除了商王朝时期残留、祸害南淮夷地区的叛乱商军,稳定了西周东南地区,奠定了西周王朝的稳定发展。

从近些年来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所记载的铭文来看,大量的青铜器记载着西周军事力量与南夷、南淮夷、东夷地区相关联的军事行动,表明了南夷、南淮夷、东夷地区与西周政权难以割舍的关系。南夷、南淮夷、东夷地区与西周政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敌是友?还是西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怕在不同历史时期很难以一概之!但南夷、南淮夷、东夷地区所承载的经济与文化力量,凸显于西周政权的其他地区,西周时期青铜器显示其历史信息甚至超过西周中心丰镐地区。

西周政权是夏文化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这一历史结论应无异议。显然,西周政权不是继承黄河地区的商王朝文化,也不是来自丰镐地区的本土文化那么,西周政权能够承袭的夏文化的唯一来源,只能是在西周青铜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南夷、南淮夷、东夷地区。这在中国文献典籍记载中“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吕氏春秋》),充分显示了西周文化来源于南淮夷地区。

既然西周文化来源于南淮夷地区,那么南淮夷地区与西周政权就不会是一种完全对立关系,而是一种文化上的亦祖亦友关系,政权上的主邦关系。只有如此,周公及召公才可能在南淮夷地区的涂山取风,并发扬光大成为“周南”“召南”之始。两个对立的部族,是完全不会接受对方的文化,就如周灭亡了商王朝,是不会以商王朝的文化来统治周王朝。

禹鼎,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造型庄重,铸作精致,为西周厉王时禹所作,1942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任家村出土。宋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百零六字,载《殷周金文集成》2833号。记述鄂侯(名御方)率南淮夷、东夷反周,周王曾以其“西六师”、“殷八师”进攻鄂侯,未能取胜。禹以武公的兵车百辆和徒御—千二百人参预作战,终于俘获鄂侯。铭文原文如下:

【銘文】禹曰:“不(丕)顯(桓桓)皇且(祖)穆公,克夾(紹)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朢?(遐忘朕)聖且(祖)考幽大弔(叔)、弔(懿叔),命禹仦?(肖朕)聖且(祖)考政于丼(邢)邦。?(肆)禹亦弗(敢惷),睗(錫)共?(朕)辟之命。”烏虖(嗚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肆師)彌?匌?(怵會恇),弗克伐噩(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雩)禹(以)武公徒?(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休,隻氒(獲厥)君?(馭)方。(肆)禹又(有)成。(敢)對(揚)武公不(丕)顯耿光。用乍(作)大寶鼎。禹其萬年子子孫寶用。

从西周时期的地理关系看,鄂侯(名御方)、南淮夷、东夷是自西而东的关系,鄂侯率领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表明南淮夷是南国的一部分,东夷是东国的一部分,南国、东国是西周政权的属国。西周用“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共十四师的兵力攻打鄂侯,并对鄂侯部落进行灭族。说明此次事件完全是鄂侯始作俑者,南淮夷、东夷为被裹挟者,侵占西周的南国与东国地区。历内当为比东国更东的地区。鄂侯联合南淮夷、东夷将西周东南部地区这一西周王朝最富裕地区全部分割出去,也难怪西周政权要倾全部军事历史剿灭鄂侯,并“(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虽然西周政权对鄂侯方国灭国灭族,但对南淮夷、东夷及其所在、所控制的南国与东国,却并不见相应的处罚,只是夺回控制权管理权而已。

南淮夷、东夷及其所在、所控制的南国与东国,是西周王朝八百年统治的经济基础与文化源泉;是西周时期中华文化文明蓬勃发展、夏文化走向成型成熟的唯一地区;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不断走向全国的摇篮。如果西周军队对南淮夷、东夷采取与鄂侯同样的措施,恐怕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要倒退几百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及以《诗经》理念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思想,也不知如何才能问世与形成。

尹吉甫,本名兮甲,是西周周宣王时期一员武将,因武功而受到周宣王的赏赐重用,也是公认的《诗经》收集者采集者。出土的兮甲盘青铜器铭文显示:“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从兮甲盘铭文中,我们可以考古了解到:尹吉甫在南淮夷、淮夷不仅负责征收“成周四方”湖地区的西周王朝税收,而且将“成周四方”湖地区的南淮夷诗词歌赋收集采集,连同税收一起源源不断地供应给西周王朝,成为西周王朝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西周王朝对南淮夷、东夷的军事控制,贯穿着西周的整个历史时期。在历代与近年出土发现的西周青铜器,南淮夷、东夷屡屡见诸于青铜器铭文中,如:

【录尊】王令冬戈日:戲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古师。

【竞卣】唯伯犀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正月既生霸辛丑,在坯。

【臤尊】唯六月,既死霸,丙寅,师雍父戍在古师遇从。

【帆卣】积从师,雍父戍于古师;

【雍伯鼎】王令雍伯鄙于古,为宫,雍伯作宝尊彝。

【伯雍父盘】伯雍父自作用器。

【穑卣】穑从师雍父戍在古师。蔑历,赐贝卅锊。穑拜稽首,对扬师雍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戉。

【笱卣】笱从师雍父戍于古次。蔑历,赐贝三锊。

【穆卣】穆从师淮父戍于古阜,蔑历。赐贝卅锊。穆拜稽首,对扬师淮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

由此可见,西周王朝以“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夺回南淮夷、东夷及其所在、所控制的南国与东国,所述不虚,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其中“西六(師)、殷八(師)”中的一师,因长期驻扎在南淮夷地区的四方湖古城,而称为“古师”。考古、古文、古代、古史、古诗这些中华上古文化文明研究内容,也因此而诞生。

综上所述,通过西周时期的军事力量“西六(師)、殷八(師)”对南淮夷东夷地区的强力控制情景,向我们揭示了西周的经济力量、文化力量来源于淮河沿线的南淮夷东夷地区;进而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的产生源头,正是来自经济基础雄厚、文化高度发达的南淮夷东夷地区。南淮夷东夷地区在中华历史中的标志地理坐标为四方湖古城、涂山、荆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