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共和元年”、“烽火戏诸侯”
小时候看古代历史书籍,最喜欢看历史故事。尤其是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类的演义类书籍或电视剧。慢慢长大,才发现原来演义类书籍一般成书于明清时期,所以是一千年后的人根据民间流传的各种版本的故事汇编集结成册的。然后就开始怀疑小时候看到的历史故事的真伪。
而这篇文章想聊的就是这个:“共和元年”、“烽火戏诸侯”的真伪。
这其实很有趣。这两个故事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假的。
但我们相信了两千多年。
共和元年:
“共和”这个词最早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出现的。西周天子周厉王暴虐无比,被国人暴动赶走了,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确切的历史年份。国人暴动之后,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一起执行,史称“共和执政”。
史记是这么说的,我们也是一直这么相信的。
然而后来出现了变数,在晋朝被发现了一套古书——《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里这个故事的版本跟《史记》不一样。在这里,共和是一个人名,他叫共伯和,共是他的封号,伯是他的爵号,和才是他的名字。所以国人暴动之后,出来执政的是这个共伯和;而不是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
后来通过青铜器的铭文,证实了《竹书纪年》的记载是对的,《史记》错了,我们也跟着错了2000多年。
烽火戏诸侯:
接下来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但这个故事也是假的。
因为一个国君可以为了取悦女人随意折腾诸侯,那么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君权要足够强大才行。但西周时期的君权远没有这么强大。更像是战国之后的编的故事。
其实关于烽火戏诸侯,80年前钱穆先生就提出了疑义,原因有三:
诸侯的封地,距离首都有远有近,他们怎么可能同时看到烽火,又几乎同时赶到;
烽火台是汉朝为了防范匈奴采用的,西周时不那么做;
周幽王的骊山之战,是他自己主动进攻的不需要通过烽火来召集诸侯出兵。
后来,被后来发现的战国竹简翻了案,发现周幽王之死,完全是自找的,他主动进攻申国,被申国联合犬戎等反击,战败而死,根本不关美女褒姒什么事。所以又是一个让美女背锅的亡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