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用的10句话(上)
现在人们心里有着很多很多的困惑,一直都在寻找答案。不能说《论语》给出了唯一的答案,但是它给我们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坐标。——于丹
关于自我的认知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每一个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世界是变化很快的,那么就要求自己的心灵永远有定力,对自己保持一个正确的估价,你的忠诚度才不会降低,这就是《论语》一直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
在这个社会上,一天到晚求他人给个机会,给个岗位,提携一下,这样的人不少。不是说这么奔忙的人不好,机遇固然要抓住,但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是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在这个社会上,一个人总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总会有怀才不遇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人的内心是容易动摇的。这个时候,你要看清自己的心。你觉得我对于自己生命的这份忠诚有人了解吗?我的这份忠诚能够嫁接到社会上,进入一个职业岗位吗?这时候,内心是惶惑的。做一个“求诸己”的君子,很不容易。
但是,《论语》里一直在提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真正的君子,他心中所想的是担心自己没本事,从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关于别人的认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你,你就一定要暴跳如雷吗?一定要着急辩解吗?一定要向世界证明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愤怒,这才是君子的情怀。
孔子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自己通过具体的学习,去了解很高深的道理。知道我的,恐怕只有天吧。一切都从自己的生命中寻找建立的依据,而不要动不动就抱怨这是老天不给我机会,这是别人挡了我的路,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说,不在外在的客观环境上寻找理由,而在内心建立起自我估价的标准。这就是一颗心的价值所在,只要有这样的一颗心,建立起自我的判断,这种忠诚跟着就有了。
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的机遇越多,世界越辽阔,我们的忠诚就应该越坚定,越朴素。这就要我们从自己对生命的忠诚开始,抵达对社会、对职业、对他人的忠诚。
关于待人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天,我们不难看见整个外在世界给我们提供的种种参照,但是只有在心灵的坐标真正确立之后,我们才能像孔子那样找到一生一以贯之的这个根本之道。
有了自己的心以后,由自己心灵出发,抵达他人心灵,这就找着自己跟他人相处的途径了。
怎么做到尽自己的心,怎样对他人恕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道理,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帮人家也做到这样,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而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我们想想,这一切都还是依赖于自己心里的判断。
真正的忠诚是在自己的心里,一个用心去做事的人,才真正可以做到对岗位、对职业有一份忠诚。
关于事业的选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辈子总要选择做点事,但是这里面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你可以看看自己在哪个层次上。
首先是“知之者”,对你的职业、行业,你有了解。这容易,现在去读一个专业,拿一个文凭,考一个资格证,这都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你能掌握技能。
比这高一个层次的叫“好之者”,就是你真正热爱它,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你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样的人呢,固然在这个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你可能会忘记这个世界的风花雪月,你可能牺牲了很多跟家人共度的时光。这个境界还不是最高的。
最高的境界,叫“乐之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事业投入过程之中,你感觉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欢乐。也就是在这里面,你的心是舒展的,你是被成全的。你享受这个过程,你不仅创造事业,而且创造自己。
关于人格的培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们经常说,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时一定是有储备的。英雄行为有时候只在一个瞬间,但是考验的却是他平时的人格。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考验。一个人如何能做到临大事而不乱,最终能够战胜风险,这一定跟他平时的涵养、陶冶相关。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到了隆冬的天气,你看一看树木的叶子,先是阔叶哗啦啦地掉了,再是比它小一点的叶子掉,最后掉下来的是针叶。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有“岁寒三友”之说?人们所选择可以象征文人气节的都是这样谦逊的,有自己内在的筋骨,不妥协,但又很平易、简单、索取特少的植物,松柏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