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暴雨,看中国式社交网络救援
原创 塔门 塔门
这三天的中国互联网属于河南暴雨。
20 日 19 点左右,微博出现了「郑州 5 号线事件」的求助信息,500 多名乘客被困在郑州地铁 5 号线,水位不断升高、空气不足,许多人由于严重缺氧都出现呕吐、头疼等症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导致了低温症,有乘客倒下甚至死亡。大约 20 点 20 分,出现被困人员从现场发回的被救援视频。
「河南暴雨」最早出现在公众视线,就是因为「郑州 5 号线乘客被困」事件。随着「河南暴雨」「郑州地铁」「乘客称在火车上滞留超 40 小时」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直至几乎占据各大平台热搜整个版面,「暴雨」终于不再显得稀松平常。
随即,人们的微信朋友圈开始被几条石墨文档刷屏:「河南洪灾紧急求助信息登记」「ELE郑州暴雨避难实用信息收集」「郑州物资、交通及住宿互助资源汇总」。全国人民开始关注河南的暴雨和汛情,甚至不少郑州本地人也才终于意识到这次暴雨超乎预期的严重。
在河南暴雨发生的 40多个小时里,不同的社会主体显示了立场一致、且格外明确的分工:民间力量迅速自发地整理救灾信息、媒体和大V科普自救和救灾知识、各大社交平台建立河南暴雨专门话题和通道、商业巨头陆续跟进捐款。许多网民觉得这种全民一致景象,如同回到了 2020 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
后疫情时代,微博救助,和中国式社交网络救援
微博是求救信息扩散的主要阵地。21 日起,微博热搜一半以上是河南暴雨相关话题。微博陆续置顶 #河南暴雨互助#、#河南暴雨救援#、#防汛救援第一线# 等话题。数千条来自河南的求助信息被大量转发。
郑州、开封、洛阳等 17 个地区的 64 个民间救援队率先出动,以长图文形式发布了救援公告,经由官方媒体传播后,形成了第一批救援力量。其他地区的救援队在接到河南支援请求后,也陆续集结出发。
河南本地企业自发成立了紧急救援队,比如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 2 支救援队,对龙湖、薛店周边进行紧急救援行动。这些救援讯息通过本地人的微博和微信进行小范围的接力和传播,「如有被困车辆和人员请拨打电话,我们会尽最快时间到达。」
21 日 00 点 25 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停电后,近三千名医护坚守岗位,转运 600 多名重症病人;同时,民间自发组织的车队也帮忙接送孕妇、患者、盲人等更需要帮助的人群。
救援需要大量物资。个人物资,如洛阳花果山漂流闲置着的皮划艇、救生衣、防汛袋,需要专业的运输车辆协调运输到需要的地方,他们发布了微博,呼吁中间力量共同协助。
20 日 22 点,郑州图书馆和科技馆账号在微博上发布公告,将彻夜不闭馆,提供热水与休息场所,劝导大家不要冒险回家。
个企、民宿或宾馆、小区情况良好的普通市民也陆续参与到救灾中来,「如果有人在附近被困,不嫌弃可以先来我这,提供免费食宿。」「郑州的悦来悦喜便利店可赊帐为大家提供物资。」
以大象新闻为代表的地方媒体为民众实时更新灾情情况。
一方面,他们通过文字和短视频实时播报本地雨情、交通路况、灾情救助等情况,让本地市民及时掌握最新消息。河南广电官方 APP 旗下的官方微博 @大象新闻 在当天下午 5:50 分发布微博,告诉大家「微博开通 #河南暴雨互助# 通道」。目前该微博已有 93w 转发和 2w+ 评论。评论内容大多是本地市民求助的个人情况和信息,还有不少是帮忙扩散转发的。
另一方面,当地新闻媒体及时辟谣,对网络上散播的假消息进行第一时间核实。网上流传「鳄鱼跑出海洋馆」一图后,@ 大象新闻 很快鉴定其为假消息。后续也有其他媒体汇总假消息,给更群众辟谣。
紧接着是自媒体。7 月 20 日晚上,一些自媒体大V开始转发救援信息。比如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河南暴雨救援电话(最全版),能救一个是一个!!!》,呼吁大家把救援信息转发出去,尽量让更多人看见。留言区的读者纷纷响应。
具有专业知识的自媒体也在不停努力。7 月 21 日凌晨 4:04 分,丁香医生公众号发布《速扩!河南遭遇极端暴雨,最全自救锦囊在这里》,介绍了在不同场景遇到洪水灾害时,人们该如何预防和自救的措施,并在结尾处附上实时更新的医学建议和在线义诊。暴雨自救指南、洪灾期间饮水指南、经期女孩注意事项等相关词条也纷纷登上热搜榜。
与此同时,不少微博大V也在集中精力帮忙转发求救贴,扩散救援联系方式和灾害防范自救指南。即使是那些没有太多转发的求助微博,大V们也会转发到首页,试图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让那些被淹没在信息浪潮中的求助者获得更多关注。
另一种受到关注的是「好消息」。比如在 7 月 20 日晚上求助的某幼儿园,在当天晚上获得了救助后实时更新帖子,就得到了不少二次转发。还有不少汇总普通人互助瞬间,这能让大家在面对铺天盖地的灾害信息时,获得一些正向反馈,从而降低「替代性创伤」的发生几率,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互助。
一天一夜后,更多媒体抵达现场,发回一线观察报道。除了客观的灾情以外,个体的故事也得到记录。澎湃新闻、冰点周刊、财新网等媒体分别采访了被困在公司、宾馆、医院、地铁和列车上的人,通过第一人称的自述,直击受灾群众因为被困的慌乱、恐惧、担心和难过,为河南以外的读者提供更直观的感受。
但截至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很多其他人群的声音。比如建筑工人、外卖员、环卫工人等,还有很多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的人,以及在郑州之外失联的小镇和农村,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严重。这仍然有待媒体和群众持续关注。
灾难里的舆论伦理,对「娱乐化灾难」「蹭热点」「灾难营销」的质疑
除此之外,媒体和大V的反应仍然受到许多批评。
「为了流量蹭热点」首先成为灾情下最不合时宜的行为。7 月 20 日,享道出行郑州微信公众号发布预警推送,但标题却玩梗,取为《暴雨预警:我有点大,你们忍一下!》。有人评价:「 抖机灵不分场合属实该骂,灾难娱乐化不可取。」
「娱乐化灾难」也引起大家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郑州前几日暴雨时,舆论风向都是「来看海」。当时没有预警注意事项这类信息的传播,或者没有引起关注。过度娱乐化,让大家面临灾难事件的时候,放松了警惕。
另外,在这种时候对当地人进行采访,是否会因为采访本身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也成为各媒体需要考虑的伦理之一。
不少大V和网红也成为了许多网友关注的对象。如果他们捐款了,一些人会质疑他们的收入和捐款数额是否成正比;如果他们发布了与河南灾情无关的内容,则会被质疑明明拥有人气和流量,却置身事外。
作家兼百万博主 @荞麦chen 平时因为关注女性独立意识而收获不少好评,但因为 7 月 20 日发布一条「在感慨灾情、疫情后决定要去吃海鲜」微博,被网友提上了道德审判。豆瓣也有用户讽刺这条微博是电影《寄生虫》现实版,质疑公众人物自私冷漠,无法与普通人共情。荞麦在删除微博并道歉,转发灾情微博后仍然持续有留言批评的网友。目前,荞麦暂时关闭了微博,不再回应。
在各大话题中,主要由媒体和大V引导的各类信息形成了一股洪流,难免会导致部分信息的失真和滞后。例如,尚未完全掌握抗洪抢险的情况下,转发民间科普信息,可能会对群众造成一些错误引导。
不仅如此,求助信息本身也难以避免混乱且低效的情况。从 19 日晚至今,一些人仍遇到了求助和互助的信息被限流和吞图的情况。一些求助信息被网友反复转发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作为身处河南外地的个体,在互联网上「转发」「点赞」「远程声援」,究竟能为当事人带来多大影响,这影响是好是坏,也引起了一种广泛的不安。
另一重质疑是针对平台的。
网友 @和菜头 提出建议:「每当灾害来临时,汇总、通报求助通道、寻人和保平安、救援点信息、救援物资信息、临时庇护所和医院信息、水电通讯保障情况应作为特定功能保留下来,在灾害到来的时候临时启用,在灾害过去后进行优化。」
网友 @清风挽心 则认为,「微博应该在此时采用人工编辑介入的、基于 LBS 的(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中心化的信息产品。」许多网友表示赞同。
迭代中的数字工具,如何推进救援
在本次网络救灾中,在线协作文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腾讯联合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第一个通过石墨文档发布了「河南洪灾紧急求助信息登记」,许多人在其中自发整理了私人救助地点、救援车队以及各种救灾电话。
「已知的漏电区域」「救援互助信息登记模版」「可多人同时编辑」的在线文档承担了重要的警示功能,甚至是一场场灾害中求救 - 救援的无声接力。
不同平台也各自做出应急措施。
快手、抖音、微博、腾讯、今日头条等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均上线了暴雨互助通道,为需要帮助和能提供帮助的人提供了彼此交换信息的渠道。
这获得了巨大的响应。截至 7 月 22 日 12:30 ,抖音 # 河南暴雨互助 # 话题下有 110.7万个视频,播放量达 42.2 亿次。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两大地图软件上线了河南暴雨积水地图。美团方面表示灾区能有效工作的共享充电宝免费开放,社区团购也加入物资救援、社区寻人的工作。阿里云「郑州城市大脑」医疗 120 急救系统全力支持当地救护车调度保障。中国移动派出翼龙无人机,恢复被中断的公网通信。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气象部门连续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红色预警,但问题在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预警之后,怎样的情况要停工停产?应该怎么协调各部门?怎样调度各种救灾资源?对应要采取的真正应急行动是什么?
这都是这次暴雨带给我们的功课。
作 者 | 沈 慧 郑晓慧 钟宛彤 郭雅琼
编 辑 | 王朝靖
插 图 | 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从河南暴雨,看中国式社交网络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