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世家闺秀听墙根儿,从这个小角度,看荣国府众生相
红楼梦世家闺秀听墙根儿,从这个小角度,看荣国府众生相
小说《红楼梦》中,描写的世家大族和真正的名门淑女,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比如那些浪漫的琴棋书画、猜枚行令。对于我辈俗人,浪漫唯美的就像是一场梦。
可就算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也有平凡的、带着烟火气的一面。
比如听墙根儿!
看来女子喜欢听小道消息是一种共性,在这种共性面前,别提什么大家闺秀,谁都不能免俗。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这几位非贾府岀生的女子,都去听过墙根儿。
所以我不相信,这是什么无巧不成书。其中一定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安排了这些外来的女子,以她们的眼光去看荣国府的众生相。
一.王熙凤的生存之道
王熙凤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亲侄女,她也是贾琏的妻子。
这样的身份给王熙凤带来的好处,是在婆家也有娘家人支持。
可是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她在荣国府要面对的是两房人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果她稍不留神,荣国府复杂的关系网,就会将她这只凡鸟碾得粉身碎骨。
别看王熙凤是赫赫扬扬的当家少奶奶,可她同样要小心翼翼,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去听墙根儿也就不奇怪了。
以下引用的,是王熙凤一次有名的听墙根儿:
正说着,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王熙凤有机会从赵姨娘的窗外经过,那必然是她去给王夫人请安、汇报工作。
作为一个荣国府正牌的少奶奶,如果王熙凤举止端正,从王夫人的正房出来,直接就出门的话,赵姨娘说的这些话王熙凤无论如何无法听到。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姨娘就算是训斥贾环,也不敢扯着嗓子喊。因为万一被王夫人听到,只能是赵姨娘自己自讨没趣。
因此我有理由得出结论,王熙凤听到赵姨娘训斥贾环,就是她故意走到赵姨娘的窗外去听墙根儿。
过年时要讲究和谐的气氛,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但是这传统,在王熙凤的眼里也分尊卑。
赵姨娘作为生母训斥贾环不可以,可王熙凤作为正牌少奶奶和嫂子,去训斥赵姨娘和小叔子却可以。
这是地地道道的双标。
有时候事情总是因小见大,那么赵姨娘这一年受到的压制肯定无处不在!
这就是豪门贵族的生活,这就是贵妇眼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
从这段话里,我也读出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比如此时,王熙凤在训斥赵姨娘时,直接将王夫人给递了出去。
赵姨娘是谁?
那可是贾政的宠妾。
显而易见,在王熙凤说完这段话之后,赵姨娘一定会在贾政面前,找机会给王夫人和贾宝玉添堵。
有到是狡兔死、走狗烹。
如果王夫人房里一团和谐,那么王熙凤就没有她存在的意义。给王夫人房里故意制造矛盾,来显示出王熙凤自己的价值,这也是王熙凤的生存手段之一。
如果说听墙根儿是王熙凤的生存手段,那么听墙根儿,也是林黛玉维护自己爱情的手段。
二.林黛玉的爱情保卫战
小说中的林黛玉是绛珠仙子、是世外仙姝,可落入凡尘的仙子,同样会沾染上烟火气。
此生的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着前世的情缘,和今生所谓的一见钟情。
可偏偏黛玉只是一个小孤女,她的满腹心事不能倾诉。她的爱情,只能由她自己去保卫。
无助的林黛玉,同样选择了听墙根儿这种办法。
当傍晚黛玉去怡红院时,曾发生过这样一幕:
当时的宝钗在怡红院中,所以丫鬟们也得陪着,不能睡觉。而这时黛玉又来了,晴雯这丫头的爆炭脾气,却也上了来。
她居然真的敢没开门。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谁说黛玉小心眼儿?在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极为大度的林黛玉。
一个丫鬟,敢将真正的主人拒之门外,换成个稍有脾气之人,一定此生绝不再登宝玉之门。
而林黛玉呢?
过了一会儿,眼见着宝玉送走了宝钗,也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
因为宝玉不喜欢听仕途经济之话,曾经的袭人曾经公开赞美过宝钗:
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真真是宝姑娘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
此时的晴雯对黛玉,做得要比当时的宝玉对宝钗做的过分的多。
可之后黛玉同样没有同宝玉生分,按照袭人的标准,黛玉同样算得上是有涵养,心地宽大。
可见袭人自己说的: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是多么的双标,袭人这个姑娘,私心之重,可见一斑。
此时,怡红院的丫鬟之骄纵也可见一斑。今天来的是林黛玉,还无伤大雅。
可明天呢?
倘或明天来的是其他人,晴雯就真的得罪人而不自知。
也许大观园中无数的婆子,晴雯就是这么得罪的。在婆子眼里,晴雯就是一个狐狸精一样的存在。
此时的宝玉自己都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少爷,靠宝玉来保护宝黛的爱情,那结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当袭人一介奴婢,都敢直接去攻击林黛玉时,林黛玉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真的不是矫情。
林黛玉能捍卫住的只有自己的爱情,其他的根本非常无助,荣国府中的一切她都无力去改变。
那就是她真实的生存状态。
而宝玉仿佛也好不了多少,只是他自己尚不自知。
林黛玉与史湘云共同的一次听墙角,则更深入的描写了她们之间的处境。
三.“贤袭人”、“贤宝钗”?
当袭人被王夫人提拔为准姨娘后,林黛玉与史湘云来向袭人道喜。
这时的史湘云和林黛玉,在窗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这就是素日在众人面前举止娴雅、端正的宝姐姐;这就是把自己的屋子装饰得如雪洞一般,不爱花儿粉儿,恪守礼教的宝姐姐?
怎么看都不像呀!
真正恪守礼教之人,必然懂得男女大防。
且不说当时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就是宝钗一个大姑娘家,绝对不应该在宝玉睡觉时进他的卧房。
而贤德的宝姐姐呢?
不但进了宝玉的卧室,还在睡着了的宝玉身边做针线。
此情此景若被赵姨娘之流看见,会编出多么香艳的故事来,那荣国府这个百年望族的脸面,就真的被丢光了!
而这时一向在众人眼里小心眼却刻薄的待黛玉,却只是向湘云招招手。
而湘云呢,待宝钗更是亲厚,她直接将这个话题打住。
之后林黛玉与史湘云这对小姐妹,也从未将这件事情当成话题,向任何人提起。
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善良的姑娘,可薛宝钗呢?人善不善良,得经得起突发事件的考验。比如大名鼎鼎的滴翠亭事件。
四.八面玲珑的宝姐姐
一向端庄持重的宝姐姐,同样会去听墙根儿。
在大名鼎鼎的滴翠亭事件中,薛宝钗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并不想分析,滴翠亭事件。只是想通过滴翠亭事件,看涉及到人物的众生相。
无论如何,宝钗都绝非良善之人。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听墙根儿就是听墙根儿,就算是薛宝钗这件事情同样洗不白。
宝钗想要为自己立的人设是严谨端庄、老成持重。
可她真的不是那样的人。
薛宝钗就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或者可以换一个说法,薛宝钗有意识地,在荣国府扮演着一个包打听的角色。
请注意滴翠亭的槅子糊着纸,在外面的薛宝钗根本看不清里面是谁。
可她单凭声音就能判断出那个丫鬟是小红,这说明了什么?
这位在薛宝钗眼中眼空心大的小红,连她的主人贾宝玉都不怎么认识她。
说明了对于怡红院中人,薛宝钗真是费尽苦心去了解。
此时的小红在与坠儿商量,如何同男子贾芸私相授受的事情。
为什么宝钗会觉得小红眼空心大,是头一个刁钻古怪之人?
因为从骨子里来说,她们两个是一样的人。
从来都会审时度势,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小红不会在宝玉这一棵树上吊死,宝玉她高攀不上,马上就会重新选择贾芸。
而坠儿这个死心眼的姑娘,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了小红之后,等到她因为偷东西落难之时,那个时候已经攀上高枝的小红,绝对不会多为她说一句话。
宝钗更是如此。
滴翠亭事件,宝钗可以把黛玉丢出去,反问小红和坠儿把林姑娘藏到哪儿去了?
自己反而去撇清干系。
而之后呢?
当抄检大观园之后,薛宝钗为了避嫌必须搬走。
她必须马上撇清干系。
那个时候的宝钗,也绝对不会与任何人同舟共济。她对王夫人出的主意是,园里的这一项费用,应该省下。
当宝钗不在其中居住之时,干脆谁也别住!
宝钗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有好处时,她想要分享;当落难时,她立刻撇清。
此时这几个人更看重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熙凤重权;黛玉重情;湘云重义;宝钗重利。
单这几个人在一起时,都无法把她们拧成一股绳。
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的荣国府,任谁也无法把他重新带领成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家族。
哪怕是当家少奶奶,从王熙凤换成薛宝钗,甚至是换成林黛玉或是史湘云都不行。
只从听墙根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看清楚荣国府的内部其实早就蕴含着巨大的矛盾。当一个大家族中人,每个人都各安心事时,衰败的那一日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