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红泥陶艺

红泥陶艺,又称捏盆,也叫瓦盆制作。任县吴铁庄村位于黑龙港流域,有着丰富的红胶泥资源,明清时期当地百姓以制陶手艺生活,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已收录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上任县吴铁庄村、东许花村、尹庄这一带的百姓,为了生活依靠大陆泽特有的红胶泥优势,学会了制做陶罐、陶缸的技艺,明清以来其越传人很多并形成产业,这些人家依靠红陶技艺技能,生产,生活,养家糊口。在传承和烧制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在器型和质量上下功夫,使烧制出的这些日用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深受百姓的喜爱,也逐渐有了名气。

红泥制陶,选用的是本地的红色粘土。在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从选土到拉坯,从木柴烧制到出窑,有着十几道工序,烧制一窑需要近20天左右的时间,红泥陶艺产品有花盆、瓦罐、瓦缸、花饰鱼缸、花盆、面盆、鱼钵等;还有油灯、蜡台、鼓座、寿盆等。

红泥陶艺保持手工技艺,首先进行炼泥,炼泥时用大陆泽澄泥,经过再次长时间的自然风化,使粘土中矿物质松散风化,然后将粘土放入水中搅拌成为泥浆。泥浆经过过滤和沉淀后,通过晾晒形成泥坯。使用时用手柔泥,去除泥中的气孔,使泥的质地更加细腻。制作器物时将泥坯放置在慢轮上,用手开坯、拉坯成型,制作成各种器物。然后再通过修坯、压泥条、印坯、装饰花边等工序,完成后进行器物晾坯。红陶技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刻花、剔花、堆花、贴花和镶嵌装饰等。个别复杂的器物还运用了镂空、雕刻、彩绘等工艺手法。烧制使用的窑为传统的馒头窑,以木柴为燃料,最后经过900-1100度的高温烧制后形成红陶制品。

任县吴铁庄王氏红陶技艺传承已经五代,第一代有王新广,第二代为王小黑,第三代王顺心(1944-),王青雪为第四代传人。

王青雪(1967-),任县吴铁庄村人, 12岁时跟着父亲学习陶艺制作。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在继承传统红泥陶制作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新的产品和技法,做出的产品外形漂亮,表面光滑,不仅实用,还具有观赏价值,很受用户的喜爱。在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从选土到烧制,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不断改创工艺,研发新产品。儿子王亚冉现跟随父亲学艺,已经成为第五代红陶技艺传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