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馆‖薛涵《梦入荷花淀》赏析
梦入荷花淀
约读书房
大观园校区提供
薛涵(六年级)
掩卷、闭目,梦中仍有朦胧的荷花香幽幽飘过。①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却丝毫没有一缕战争的硝烟②。文中那轻灵活泼的水乡女性,使小说变得晶莹剔透。
最喜爱的,是《荷花淀》如梦似幻的意境③。小说的开头,描写了月下织席的劳动场面。那简短的句子,看似随意地拼凑在一起,却织出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皎洁的月光,静穆的秋水,清新的荷香,还有这柔顺的苇眉子,凝成了一幅水墨画,好似有层薄雾罩着,总也看不真切。银白的荷花淀,如同一团虚幻的梦影,飘渺若仙。想必那女子的内心是纯洁、宁静的吧,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④。在那个杀声震天的战争年代,荷花淀的优美,女人的沉静,更令人心生向往,倍感珍惜、可贵。
最喜爱的,是《荷花淀》里一个个意蕴悠长的细节⑤。“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在这一刻,停滞不前的仿佛是时间。慢节奏的摇橹声,顺手捞上又顺手丢下的潜意识动作⑥。一个探望丈夫而不得见面、失落幽怨的女子啊,“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泄露了她内心所有的秘密。
梦里,是那朦胧的、幽幽飘过的荷花香,来自诗意的荷花淀⑦……
赏析:这是老师统一安排的读孙犁先生《白洋淀纪事》读后感,但是这位小作者独辟蹊径,只写了一篇《荷花淀》,我很欣赏他/她的做法,习作之初就要这样,能够主动、灵活地选择题目,而不是受题目约束。下面做全文的赏析。
一、先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意境,我们知道一个名词有时候是指一个事物、有时候是指一个景物(如:故乡、月光);这个事物、景物加上某种特殊(情绪)限定就可能变成意象(如:长城外的故乡、床前明月光);这个意象再加上具体的人的活动就成为意境(如: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是有思想观念充盈的意境,则可以成为境界了。
开头,句①“掩卷、闭目,梦中仍有朦胧的荷花香幽幽飘过。”这就是一种意境了。这个意境就像一幅安静到入梦的画面很快把我们吸引进去了。第二段,正式介绍文章背景,是标准的格式。不过句②她说小说里“丝毫没有一缕战争的硝烟”是不对的,看看原文——“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只是原作者诗意的语言淡化了这份战争的残酷。
二、主体两个自然段,都是“最喜欢的,……”开头,句③“最喜爱的,是《荷花淀》如梦似幻的意境。”确实是一种意境,但是我看到小作者慧眼所见的一个地方,句④“想必那女子的内心是纯洁、宁静的吧,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加持了人的思想、心念,应该是境界了。我们说孙犁先生是“诗意小说”,这个诗意怎么来的呢,就在这个境界里。
三、小作者意犹未尽,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细节,句⑤“最喜爱的,是《荷花淀》里一个个意蕴悠长的细节。”——前面我们说了意象再加上具体的人的活动就成为意境,句⑥“顺手捞上又顺手丢下的潜意识动作。”就这样看似无意之间的一捞、一丢,被小作者看透了心思,提炼出意境。
四、我们的欣赏忽然就到了结尾了,句⑦“梦里,是那朦胧的、幽幽飘过的荷花香,来自诗意的荷花淀……”梦景越来越深,情境越来越真,呵呵,千万不要叫醒我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