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麻黄汤,要注意这5个疑难点
I导读:如何用好经方是我们中医人永恒的话题。就像本文介绍的麻黄汤,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首方。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这些疑难点,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编辑/闫奇峰)

辨方证的疑难点
著/张文选、王建红
(1)麻黄汤证的口感:
辨麻黄汤证时最关键的是要细细询问病人的口感,只要口不苦,口不干,口不渴,也就是说,只要“口中和”,而见麻黄汤证,如发热、恶寒、无汗者,就可以率先用麻黄汤。
(2)麻黄汤证的脉:
在外感发热出现麻黄汤证时,脉一定是数脉,多浮紧而数,因为发热,甚至高热而无汗,脉不可能不数。万万不能纸上谈兵,认为是风寒而非风热,脉不会数;也万万不能一见脉数,就误认为是外感温热而不是麻黄汤证。
(3)麻黄汤证的舌:
外感发热、无汗时,麻黄汤证舌多见红,甚至红赤、红绛,但苔不黄、不干而润,苔上水分较多,甚至滑。万万不可一见舌质红、赤、绛,就误认为是热证而不是麻黄汤证。
(4)体温高低不能作为辨识麻黄汤证的要点:
外感病,麻黄汤证既可以恶寒、无汗而不发热,也可以恶寒、无汗而发热,甚至高热,体温在39℃以上。辨麻黄汤证绝对不能以发热时体温的高低作为辨证标准,即使发热近40℃,只要恶寒、无汗、浑身疼痛,而口中和,口不干、不渴,舌苔润,就可以用麻黄汤。
(5)扁桃体红肿化脓不能排除麻黄汤证:
扁桃体肿大或化脓是体征,不是热证的辨证指标。感冒发热出现典型的麻黄汤证时,不少病人,特别是儿童,往往可以出现扁桃体红肿,或有脓点,如上述“张某某,男,14岁”案、“蔡某某,男,4岁4个月”案、“刘某儿子”案等。对此,不能一见扁桃体红肿就认为是热毒壅盛,而否定麻黄汤证的诊断。其实,这是太阳寒邪束表,表郁而气血壅郁的一种表现,同类表现还有咽喉肿痛、咽后壁充血等。用麻黄汤发散风寒,汗出而表郁解除,则气血壅郁状态也随之解除。此时(麻黄汤证存在)如果只着眼于扁桃体而用清热解毒或寒凉清解,则遏制病邪外达,延误病机,甚至导致表证入里而发为种种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