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麻黄汤,要注意这5个疑难点

I导读:如何用好经方是我们中医人永恒的话题。就像本文介绍的麻黄汤,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首方。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这些疑难点,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编辑/闫奇峰)

辨方证的疑难点

著/张文选、王建红

(1)麻黄汤证的口感:

辨麻黄汤证时最关键的是要细细询问病人的口感,只要口不苦,口不干,口不渴,也就是说,只要“口中和”,而见麻黄汤证,如发热、恶寒、无汗者,就可以率先用麻黄汤。

(2)麻黄汤证的脉:

在外感发热出现麻黄汤证时,脉一定是数脉,多浮紧而数,因为发热,甚至高热而无汗,脉不可能不数。万万不能纸上谈兵,认为是风寒而非风热,脉不会数;也万万不能一见脉数,就误认为是外感温热而不是麻黄汤证。

(3)麻黄汤证的舌:

外感发热、无汗时,麻黄汤证舌多见红,甚至红赤、红绛,但苔不黄、不干而润,苔上水分较多,甚至滑。万万不可一见舌质红、赤、绛,就误认为是热证而不是麻黄汤证。

(4)体温高低不能作为辨识麻黄汤证的要点:

外感病,麻黄汤证既可以恶寒、无汗而不发热,也可以恶寒、无汗而发热,甚至高热,体温在39℃以上。辨麻黄汤证绝对不能以发热时体温的高低作为辨证标准,即使发热近40℃,只要恶寒、无汗、浑身疼痛,而口中和,口不干、不渴,舌苔润,就可以用麻黄汤。

(5)扁桃体红肿化脓不能排除麻黄汤证:

扁桃体肿大或化脓是体征,不是热证的辨证指标。感冒发热出现典型的麻黄汤证时,不少病人,特别是儿童,往往可以出现扁桃体红肿,或有脓点,如上述“张某某,男,14岁”案、“蔡某某,男,4岁4个月”案、“刘某儿子”案等。对此,不能一见扁桃体红肿就认为是热毒壅盛,而否定麻黄汤证的诊断。其实,这是太阳寒邪束表,表郁而气血壅郁的一种表现,同类表现还有咽喉肿痛、咽后壁充血等。用麻黄汤发散风寒,汗出而表郁解除,则气血壅郁状态也随之解除。此时(麻黄汤证存在)如果只着眼于扁桃体而用清热解毒或寒凉清解,则遏制病邪外达,延误病机,甚至导致表证入里而发为种种变证。

(0)

相关推荐

  • 寒湿证治--麻黄白术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病者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脉浮缓细,皆寒湿相并所致也. 麻黄白术汤 治寒湿,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者.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 ...

  • 下列各项,不属麻黄汤证表现的是A.恶寒发...

    下列各项,不属麻黄汤证表现的是 A.恶寒发热 B.鼻鸣干呕 C.头身疼痛 D.无汗而喘 E.脉浮紧 正确答案(B.鼻鸣干呕) 解析:麻黄汤证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无 ...

  • 麻黄汤《伤寒论》

    20210209二阴天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麻黄(去节)9克,桂枝6g,杏仁(去皮尖)9g,甘草(炙)3g 先煎麻黄去上沫, ...

  • 中药方剂巧记乐趣多1.麻黄汤

    中药方剂巧记乐趣多1.麻黄汤

  • 【经方临症实战】麻黄汤也可以“冷服”,能扩大治疗范围

    I导读:胡天雄老先生临床活用麻黄汤,变常规温服为冷服,将治疗范围扩大,此真可谓方贵活用的典范.(编辑/居业) 麻黄汤冷服法 作者/胡天雄 麻黄汤本为伤寒太阳表实证发汗解表之方,服后宜温覆,余常用本方加 ...

  • 巧记方剂趣味多!1.麻黄汤

    巧记方剂趣味多!1.麻黄汤

  • ​七、麻黄汤 黄煌基层医生

    ​七.麻黄汤 古代伤寒病的主方,经典的辛温解表方,有发汗.解热.平喘.镇咳.兴奋中枢等作用,适用于以无汗而喘或无汗身痛.脉浮有力为特征的疾病. [原始配方]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

  • 麻黄汤中桂枝的作用,是鼓舞卫气,驱赶外邪...

    麻黄汤中桂枝的作用,是鼓舞卫气,驱赶外邪.这个祛邪的作用,和麻黄不一样.麻黄,可以认为,是直接把寒邪给赶出去的(实际上,是麻黄使劲用鞭子抽打卫气,让卫气去干活):而桂枝祛邪,是通过鼓舞卫气(给卫气送温 ...

  • 《金匮悬解》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

    咳嗽上气七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咳嗽上气,壅于头部,是以浮肿,喘息肩摇,是谓肩息,其脉浮大者,阳根下绝,此为不治.又加下利,中气败泄,尤为甚也. 1 本条上气,怎么就成了 ...

  • ​曹颖甫谈麻黄汤的应用

    今天 刘渡舟曾提到:"现在还有人问我'你还给学生讲麻黄汤吗?你用过麻黄汤吗?'其言外之意让人啼笑皆非." 此处言外之意,即问话者认为现在早已无麻黄汤的用武之地,刘老也不会用过此方, ...

  • 【新提醒】麻黄汤医案,竟癒四奇症

    复视治以麻黄汤 ·基本情况 刘某,男,54岁.两月前突然发病,视一为二,有时视物变白色.除此全身无明显不适和既往病史. 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稍紧密.白睛微现淡红血丝. ·诊断 此为寒湿之邪入侵手太阴肺 ...

  • 【一起读】皇汉医学106:厚朴麻黄汤之注释

    厚朴麻黄汤之注释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浅田氏曰:此方之药有似小青龙加石膏汤,然降气之力为优,故用于喘息上气有效.主溢饮者,宜小青龙加石膏,又与尉干麻黄汤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