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恺治崩漏三方2——滋阴固气汤
【方源】岭南罗氏妇科。用于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
【组成】熟地黄20g,续断15g,菟丝子20g,制何首乌30g,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岗稔子30g,阿胶12g(烊化),牡蛎30g,山萸肉15g,炙甘草10g。
【主治】崩漏出血减缓,仍未止血者,或量少漏下不止。
【方解】滋阴固气汤是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崩漏出血缓减后,脾肾两虚,此时应着重对因治疗,即所谓“澄源”。《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指出了肾阴虚损,阴不维阳是导致崩漏的主要病机。罗元恺教授遵《内经》之旨,创新地提出了“肾阴虚、脾气虚往往是致病之本”的观点,主张在崩漏出血缓解后,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滋养肝肾、固气益血,以收“澄源”之效。方中君用甘温质润之熟地黄补血养阴、补肾填精。续断补肝肾、调冲任、止血安胎;菟丝子“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本草经疏》),补肾益脾养肝,益精养血润燥;山萸肉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涩,《药性论》载其“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阴道,添精髓”。三药助君以补益肝肾、益精养血,共为臣药。黄芪补气之中又可升举,“尤善治流产、崩漏”(《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以固冲。四药相合,俾脾气健旺则血之统摄有权,血之生化有源。牡蛎“固精气,治女子崩带”(《医学衷中参西录》);制何首乌、岗稔子、阿胶既可止血塞流,又能养血以补阴血之耗,填血海之亏。以上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养肝、益气养血止血之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肝脾肾三脏并补,使肾气健固,脾气健运,肝血得藏,则封藏有司,统摄有权而出血自止;二是补涩并行,标本兼顾,但重在补益澄源治本。
【医案】
易某,女,12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近3个月来月经先期、量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日服用凉血止血的中药,流血更多,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酸,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舌尖稍红,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月经史:11岁初潮,周期紊乱,经量偏多。外院诊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血崩。辨证:肾阴未固,阴虚内热。治则;滋养肝肾,固气摄血。处方:党参18g,白术15g,岗稔根30g,地稔根30g,制首乌30g,干地黄10g,桑寄生15g,续断15g,煅牡蛎24g,蒲黄炭9g,甘草9g。2剂,每日1剂,并嘱用艾卷悬灸隐白穴(双侧)、大敦穴(双侧),交替选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月3日下午二诊:患者3月2日下午和来诊当天上午各服上方1剂后,经量减少大半,精神明显好转,但仍有腹部隐痛,睡后多汗,口干,舌淡红,舌尖稍赤,苔薄白,脉细滑略数。治则仍遵前法,佐以祛瘀止血。处方:岗稔根30g,地稔根30g,党参18g,黄芪15g,白术18g,制首乌30g,益母草15g,血余炭9g,桑寄生15g。5剂,每日1剂。
服药后,3月8日月经完全干净。以后滋养肝肾兼以补气,月经期仍加岗稔根、地稔根,经量多时加蒲黄炭、血余炭、紫珠草等,经过3个月调治,月经如常,观察1年,已无复发。
【按】本例为初潮不久的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发为崩漏。《内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指出了肾阴亏虚,阴不维阳,从而导致肝火、心火偏亢的阴阳不平衡是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患者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自觉有烦热感及口干,似有血热之象,但因大量出血,热随血泄,阴随血耗,故服了凉血止血药而出血反多。《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若去血过多,则热随血去,当以补为主。”故本例治疗以补虚为主,但必须补而不燥,并养阴涩血,以制何首乌、干地黄、桑寄生、续断滋养肝肾,党参、白术健脾摄血,岗稔根、地稔根、煅牡蛎、蒲黄炭收涩止血,共达塞流与澄源并举,标本兼治之目的。
岭南地区温暖潮湿,其人体质以阴虚或气虚、湿热多见,在治法上要注意顾及气阴。选择药物时,由于阴虚相火易动,不宜用芎、归之类辛燥走窜之品,以免动血,反增加其出血量,应选首乌、桑寄生等守而不走的药物,以滋养并止血;而补气之药也以平为期,使血海宁静,不宜过于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