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3集义生气圣不自居

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3集义生气圣不自居

题文诗:
公孙丑,夫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塞天地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集义所生,,袭而取之.行有不慊,

于心则馁.我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

必有事焉,而勿正期;心勿也,勿助长也,

若宋人.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其子趋视,苗则槁矣.天下不助,苗长者寡.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谓知言?

辞知所蔽,淫辞知陷,邪辞知离,遁辞知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公孙丑曰:宰我子贡,

善为说辞,冉闵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

曰于辞命,我则不能.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是何言?昔者子贡,问孔子曰:夫子圣乎?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

子贡:不厌也智;不倦也仁;仁且智矣,

夫子既圣.夫圣孔子,之,是何言也?

【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2,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3;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4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5也。必有事焉,而勿正6;心勿忘7,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8者,芒芒然9归,谓其人10曰:'今日病11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12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说话得体,还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作'浩然之气’呢?”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呀,最浩大,最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使它不受伤害,就会充溢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呀,必须配合辅助道和义;而缺乏它,道和义就没有力量了。这种气是由正义汇聚而产生的,不是假借之名,苟且并取代它而产生的。只要做一次于心有愧的事,它就疲软了。所以我说,告子是不懂义的,因为他把它看作心外之物。〔其实义是心内固有的。〕一定要培养它,却不刻意扶持它;时刻惦记它,却不刻意助它成长,不要学那个宋国人的样。宋国有一个担心禾苗生长不快而去把它拔高的人,疲倦无神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其实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锄草〕没好处而放弃不干的,就是种庄稼不锄草的懒汉;'帮助’它生长的,就是拔苗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伤害了它。”
 
【注释】
 
(1)知言:说话得体。详见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20.3的《考证》(二)。
(2)无害:没有损害,没有危害。逢彬按,不能读为“毋害”;如果这样,“害”就是及物动词,而“毋”(无)修饰及物动词时,宾语必须出现,如:“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3)配义与道:配合辅助义和道;配,配合。逢彬按,“配”的宾语所指往往为主要的,而主语(或未出现的主语)所指则为次要的,用来配合宾语的某些事物。所以,该“配”字应译为“配合”“辅助”,而不能译为“和……相配”。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4)慊:同“惬”,音qiè,满足,畅快。(5)外之:把它看作外在的。 
(6)必有事焉,而勿正:事,服事,帮助;正,使正,扶正它。逢彬按,这一“正”,由其受“勿”修饰可知,它在句中作谓语。《孟子》时代语言中“正”作谓语者,绝大多数都是“使正”的意思。这句也不例外。“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意为,对于“义”,一定要培养它,却不刻意扶持它;时刻惦记它,却不刻意助它成长。然后以“揠苗助长”故事为比喻,可谓一气贯通。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7)心勿忘:逢彬按,焦循《孟子正义》说:“'忘’通'妄’,即《易》'无妄’之'妄’。”恐非。先秦典籍中未见“勿妄”;因为“妄”是性质形容词,不能受“勿”修饰。“勿”修饰“忘”则没有滞碍。“忘”是及物动词,如:“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而当“勿”修饰及物动词时,其宾语不能出现,如:“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管子·桓公问》)“心勿忘”也是这样。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8)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闵,今作“悯”,忧虑;揠,音yà,拔。
 
(9)芒芒然:疲惫貌。(10)其人:其家人。(11)病:疲倦。
 
(12)耘:又作“芸”,除草。

【原文】
 
“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1,淫辞知其所陷2,邪辞知其所离3,遁辞知其所穷4——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5吾言矣。”
 
“宰我、子贡6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7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8!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译文】

公孙丑问:“什么叫作'说话得体’?”孟子答道:“说得不全面的话我知道它哪里片面,说得过头的话我知道它哪里有缺陷,不合正道的话我知道它哪里有偏差,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哪里没道理。这四种话,从思想中产生,必然会危害政事;如果由执政者说出,一定会危害具体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现,也一定听从我这话的。”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兼有两长,但他依然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而您既说话得体,又善于养浩然之气,言语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
 
孟子说:“哎呀!这叫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说:'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算不上;我不过学习不知厌倦,教人不知疲倦罢了。’子贡便说:'学习不知厌倦,这是智;教人不知疲倦,这是仁。仁而且智,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孔子都不自居,〔你却说我是,〕这叫什么话呢!”
 
【注释】
 
(1)诐辞知其所蔽:诐,音bì,偏颇;蔽,蒙蔽,局限。
 
(2)淫辞知其所陷:淫,过度,过分;陷,失陷,犯错误。
 
(3)邪辞知其所离:离于正则为邪。
 
(4)遁辞知其所穷:遁,躲避;穷,乏。
 
(5)从:听从。(6)宰我、子贡:孔子弟子宰予、端木赐。
 
(7)冉牛、闵子、颜渊: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闵损(字子骞)、颜回(字子渊)。(8)恶:音wū,叹词,表惊讶不安。

(0)

相关推荐

  • 孟子日课036丨做人要谦虚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36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 ...

  • 中国人的“圣经”:四书五经之(四)《孟子》

    有个中学校长面试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北师大学生,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你读过四书五经吗?那位学生一愣,然后红脸回答说没有,校长因此没有录取他,因为"不读四书五经而敢教七八九子真是十分大胆啊&qu ...

  • 孟子译文・公孙丑章句

    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 孟子曰: ...

  • 语音版《孟子》赏析(15)知言与养气

    <孟子>赏析(15)知言与养气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二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公孙丑上>,孟子阐述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知言 ...

  •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行仁政而王"的理想及"乘势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2志壹动气气壹动志

    题文诗: 公孙丑问:倘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 由此霸王,虽不异矣.如此然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四十不动.曰若是则,远过孟贲. 曰是不难,告子也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 其有道乎?孟子曰有;北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4孔子时中义得天下

    题文诗: 公孙丑曰:昔者窃闻:子夏子游,子张皆有, 圣人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其则,具体而微, 敢问所安?曰姑舍是.问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伯夷也非,其君不事,其民不使; 治进乱退.伊尹也者,何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5以德行仁心悦诚服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5以德行仁心悦诚服 题文诗: 孟子有曰:以力假仁,能霸诸侯,霸必大国; 以德行仁,而能王者,王不待大,汤七十里, 文王百里.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6扩充四心行不忍政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6扩充四心行不忍政 题文诗: 孟子有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天下士悦, 愿立其朝;市廛不征,法而不廛,天下商悦, 愿藏其市;关稽不征,天下旅悦,愿出其路; 耕者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7仁者正己与人为善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7仁者正己与人为善 题文诗: 孟子有曰:孔子之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为智?夫仁也者,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人莫之御,而不为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 无礼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1孝慕父母足解人忧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1孝慕父母足解人忧 题文诗: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旻天,何为号泣? 孟子答曰:怨慕其亲.万章又曰:父母爱之, 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舜怨乎? 曰长息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2伦常不废君子道正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2伦常不废君子道正 题文诗: 万章问曰:诗经有云: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娶不告,由之何也? 孟子答曰:告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如告则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4辞以达意孝养天下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4辞以达意孝养天下 题文诗:孟子之曰:尧老舜摄.尧典有曰:二十八载, 尧乃徂落,天下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 遏密八音.孔子有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舜为天子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5事治民安天视民视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5事治民安天视民视 题文诗: 万章问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以,天下与人.问曰然则,舜有天下, 孰与之也?曰天与之.万章问曰:天与之者, 谆谆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