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那么彪是什么?跟普通小老虎有何不同?

“彪”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从虎,从彡(shān)”。“彡”就是虎身上的斑纹。也就是说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身上有斑纹的虎就是“彪”。

《唐国史补》里讲过一个唐代叫裴旻的人射“虎”的故事。裴旻担任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这个地方多虎,裴旻曾经一天毙虎三十一只非常得意。有一当地老者,看到裴旻射杀的虎说,“此皆彪也,似虎而非。”从这个老者的话里可以知道,“彪”的外形和虎很像,不然裴旻不至于认错。而且,只有像老者这样的当地人才能辨认出来,可见是非常相似。老者还告诉裴旻,“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你要是遇到真的老虎,你就没什么办法了。

裴旻不服气,要射真虎,就问老者真虎在哪儿。老者告诉他往北三十里就有老虎。结果是裴旻真去了,真虎也确实有,但是真虎“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都不能奔跑,弓矢也都掉落了,根本没办法射虎。再从这段描述看,“虎”比“彪”要体形小,但是比彪又凶猛得多。

个人认为,“彪”其实就是虎,只不过是从外形看比虎多一些斑纹。就好像“尨”还是“犬”,只不过是犬之多毛者而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在东北方言里有提到“虎”一字,“你是不是虎啊”,说的一个人傻又带着几分冲动鲁莽,而东北骂人话“你是不是彪啊”也是说一个人又傻又楞,傻中带着几分狠劲。

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有印象,祝家庄有三兄弟,祝龙、祝虎、祝彪,后面宋江攻打的田虎,他有两兄弟,一个田豹一个田彪,可见,彪字经常被用来做人名,还常常与虎一起。

东北虎的个头要比普通老虎的个头要大不少,这样计算普通老虎一年吃掉2000千克的肉食问题不大,要是加上带虎崽呢?老虎一般捕猎的食物就是野鹿、野羊、野牛、野猪、马鹿、水鹿、狍、麝、麂之类的,这些动物的肉均值一般就是50千克左右,老虎一年需要捕猎40次。

虎崽也是要吃饭的,加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年算上捕猎20次,多养活一只就要多捕猎20次。而老虎虽然也是动物世界食物链的顶端动物,但是捕猎是个体力活,加上逐渐的进化,野生的动物更加不好被被捕食。比如牛和鹿有尖锐的角和蹄子,野猪皮糙肉厚还有獠牙食不好捕食的,就算一般的野羊比较好捕猎,但是肉又少。虎妈养活几只虎崽是挺难的。

加上虎的领域性很强,就像古代诸侯国似的,每片区域都是有主的,自己领地的猎物就是自己的,不允许别的老虎来捕猎。而养活虎崽就需要更大的领地,更多的猎物,而领地越大就存在和其它老虎竞争,都想扩大领地,就像诸侯国之间的打仗似的。雌虎能护住领地规模是有限的,而养活的幼仔是受到其领地内可利用食物资源的限制。

而前些年有个电视剧很火,里面主角之一范德彪,那是相当有名了。在里面那也是人如其名,彪不愣登。

也让我想起来 罗永浩那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那么这个彪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予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也。

根据民俗传说,老虎所生的三个幼崽在之中就会有一只彪,这个彪最是凶猛,能食虎子。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母虎最多能够抚养两只幼虎,而如果剩下俩第三只幼虎,那么母虎就只能把他给抛弃在豺狼虎豹经常出没的地方,让它自己自生自灭。

而彪出生瘦小,形体羸弱,最终却“成才”。寓意告诫作为父母不要嫌弃自己的孩子,要一视同仁,教育孩子是不能按照一种方法,要学会多方面的观察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的喜好、特长得到发挥,孩子不爱学习可以学习其它技能,参加艺考什么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去罗马的路并不是只有一条。

大家对“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谚语怎么看?对于彪的寓意是否认同?下方留言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