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出民国最好的人物群像,堪比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逃亡到何方》

他最著名的一幅画

是在1937所作的《流民图》

在《局部》里

陈丹青详细讲过这幅画

他认为

民国至今的人物群像画

没有任何一件可以

与《流民图》相提并论

▲《流民图》局部

“《流民图》的道德力量、心理深度、历史分量,与列宾、苏利科夫、珂罗惠支,同属一支;整幅长卷从容而深沉的叙述性,令我想起托尔斯泰的《复活》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论及一位艺术家在沦陷期间所能做出的强悍回应,《流民图》超过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而《流民图》成稿期间的政治语境,远较《格尔尼卡》危险而艰难。”

这幅画的确产生得“危险而艰难”

而画这幅画的人叫

蒋兆和

▲蒋兆和自画像

01

无严父慈母的童年

蒋兆和于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一个落魄的文人家庭。父亲虽为清末秀才,却只是私塾学堂里的一介教书先生,有妻小儿女一家六口要养活,食仅果腹,生活相当清苦窘迫。

年轻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日子过得操心困窘,性情亦难怡人养人。蒋兆和每有顽皮,遭受一顿责打是免不了的事。

▲《街头男孩》

更坏的还是,日子简单清苦也就罢了,父亲后因失业吸食鸦片,在多年苦劝无效之后,心情绝望的母亲吞食鸦片而亡。

蒋兆和是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难怪后来在提及自己的人生教养时,蒋兆和写出的是感受凄凄的“三无”:家无余荫,既无严父,又无慈母。

▲《婴戏图》

家庭的先天不足,往往会折损一个好男儿的万丈雄心。好在父亲虽有缺点与局限,却余了仅有的一处尊严给他,在他的幼年时代教过他识字、读书、画画,并下过一阵苦功夫。

蒋兆和《四书》、《五经》读过,《宋词》、《史记》背过,小楷写过,字帖练过,家里祖宗留存的少量碑帖、画谱及书画都见识过。基础尽管薄弱,却也是他童年岁月最明亮可喜的记忆。

▲《天趣》

世间原本有多少聪颖之人,因为父母不识其天才面目,只拿他当普通人对待,又未遇老师稍给一些指点,便轻轻易易地夭折了。

母亲辞世、父亲病倒之后,蒋兆和那刚刚启蒙的天赋,连夭折都不许。他得赶紧四处给人画画去,换些钱财回来养家度日。

▲《老父操琴岂奈何》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西方的照相技术在大城市里都还算稀罕物,还远远没有普及到民间乡间来。人们想留下个自己的影儿,都是请人画像。

这民间流行的画像技术,便是人人熟知的炭精画,也称擦笔画。

▲《朱屺瞻肖像》

家里每有大事,尤其是长辈辞世,都要请画像师给老人画个炭精像挂在家的堂屋里,供儿孙拜祭,给家人留一个永久的念想。

蒋兆和早年给人画像,使用的就是这门民间技艺。他听闻上海打工赚钱更为容易,等到攒到八十元时,蒋兆和便起程远赴上海求生了。

▲《执扇人像》

02

得遇徐悲鸿指导

好几年之中蒋兆和挣扎谋生,在百货公司照相馆为顾客画像,还给广告牌、商标、橱窗、时装等做设计,并自学油画和泥塑技巧。

▲《小子卖苦茶》

年轻的蒋兆和心中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早已仰慕徐悲鸿许久。获悉徐悲鸿回国,他想方设法通过当时任职商务印刷馆、徐悲鸿的好朋友黄警顽,拜见徐悲鸿,希望获得指导。

结果,两个人一见如故,他们对绘画的见解不谋而合。

▲《婴戏图》

自认识徐悲鸿起,蒋兆和的生活境遇与思想境界都开始发生转变。

徐悲鸿让困顿的蒋兆和住进自己的画室,一住就是两年。

1928年,徐悲鸿推荐他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任教。徐悲鸿还希望蒋兆和能留学法国,不仅安排蒋兆和跟随蒋碧薇女士学习法文,还申请了500元留学官费。

▲《展翅迎春》

可惜天意弄人,蒋兆和最终还是没有去成,艺术史家陈传席曾总结,一是他太穷,二是文化不高,三是外语不通,造成出国留学有困难。

留学不成,并没有影响蒋兆和探索艺术的意志,相反,艺术造诣却日益显著。

▲《迷途的羔羊》

在徐悲鸿的建议下,蒋兆和的人物水墨画彻底转向写实主义。

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接连推出了《朱门酒肉臭》、《卖报童》等一系列惊世之作,其画风也得到了齐白石的赏识,评价他:功夫自有神。

▲《朱门酒肉臭》

早在1930年代初期,蒋兆和就确定了他的题材和风格,此后他一直作为一个人物画家。

直到解放,穷人、小贩、街头艺人始终是他关注的主题,他以中国画的媒材和写实的风格描绘他们,并融入了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和很高的热情。

▲《耍猴图》

1935年他北上北平,在那里度过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光。

03

秘密创作流民图

与当时在北平的保守主义截然不同,他心中早就酝酿着画一幅描述难民和穷人苦难的壮观的画卷。

据说他动手创作《流民图》之前,曾在北平、上海和南京的贫民窟中住了一年半的时间。

<< 手机横过来查看 >>

▲《 流民图》

这件高2米、长26米的巨大画卷描画了一百多个人物。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秘密地一段一段地进展,最终于1943年秋完成了全画。

这件作品展出于太庙,展览开幕那天,看画的人络绎不绝,50套《流民图》照片瞬间售空。

但开幕不到两三个小时,日本宪兵突然闯进来要禁封这个展览。

▲《流民图》局部

如此一幅描写沦陷区生活的写真画卷显然是冒犯占领军当局的。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日本宪兵司令部命令撤下画卷,公开的理由是大厅“光线差”。

第二年夏,蒋兆和为了在法租界展出《流民图》,将该画运到了上海。一周之后,日本人“借走了”画卷,此后它便不知去向。

直到1953年发现时,画卷的第二部分已经遗失,据说被一个日本军官毁坏,如今仅存该部分的照片。尚存的部分也被严重地损坏了。

▲《流民图》局部

而这样的流民众生相好在哪里?

《流民图》被称为中国的《格尔尼卡》,但是这里没有任何毕加索作品中的尖叫的恐怖和赤裸裸的残忍。

痛苦和绝望、濒临死亡和死亡,在这里被静静地描绘出来,于是更令人悲痛,因为它更富于人情味。

幸运的是,画卷的第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比起遗失的部分,这一部分更具多样性和动感,人物也似乎更少摆姿势的味道。

▲《流民图》局部

通观全画无疑是一幅感人至深的作品。

陈丹青评价蒋兆和:

“蒋先生的才,是描摹人物,蒋先生的志,是如实画出他所目击的真实。说他有志于国画,看低了他,说他是现实主义,框限了他——中国文艺高唱现实主义近百年,出几件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作品?”

▲《战后余生》

在抗战胜利之后和通货膨胀时期,蒋兆和继续描写穷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状况几乎比沦陷时期更糟。

尽管大多数中国收藏家都回避他的作品,他的绘画还是得到了在那些混乱年代仍在北平工作的外国人的欣赏和购藏。

解放以后,这位温和谦逊的老人终于得到了自己的人民所给予的承认和荣誉。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学和画画,直到他去世。

▲《婆婆媳妇》

或许因为描绘的主题过于沉重不讨喜,他竟是一位在拍卖市场很“憋屈”的艺术家。

近些年,仅在去年秋拍短暂的红火过一阵。

2017嘉德秋拍夜场首次为蒋兆和做了拍卖专题,征集了自1939年以来的12幅重要原作。其中,10件成交,总成交额5339.45万元。

而10件作品的成交总额竟抵不上一张齐白石或者张大千,甚至是某位当代艺术家的一幅作品。

▲《婴戏图》

我们需要记住的一点是, 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向来不可以画价论之。

蒋兆和毋庸置疑的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

▲晚年的蒋兆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