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观易】地球一年为什么多了一天?
日月地的相对关系,既是人们所熟知的地理知识,又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天象。老子的道德经说得好,道法自然;周易的易卦说得好,易与天地准。然而,就是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天象,困煞了不少的研易者。
黄道、白道、赤道,为日月地在天球上的投影,是古今天文学的重要概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五星、二十八星宿,干支纳甲、纳音,以及古三式太乙、奇门、六壬术数的推行,更使得易道朔迷离。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伴随高速的自转。正是因为地球的自传效应,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分别;正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了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复摆动,形成了寒暑分别;也正是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的潮汐和风雨轮回。
关于日月地的关系,东西方文明异曲同工,西方有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也有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而中华文明虽然没有明确的地心说和日心说,却用阴阳的视角开创了东方文明之基。近年来,关于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的争议,此起彼伏,广受社会的关注。本文作者可以明确的说明,既然西方的地心说和日心说是科学的假设或者前提,既然相对论已经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基础,那么大中华古老的阴阳观,就没有必要浪费口水,只要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踏踏实实的揭开古文明神秘的面纱,是研易者的正路。
如图所示:以太阳为中心,无论地球公转到哪一个方位,地球面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白昼,背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分别;无论地球在哪个月的望和朔,月球和地球一样,面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白昼,背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黑夜,这也是全息对应的关系。
然而,以地球为中心看月亮,由于月亮只是公转,并没有自转,却不是这样一回事:朔日面对地球的是B面;望日面对地球的是A面。因此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时候,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的反射光线是在A面和B面之间进行转换,一年有12个朔望月,月亮就有12天,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一个朔望月,月球由B面到A面,再到B面,完成一周的视线轮回,完成一个昼夜交替。而根据自然天象,朔日的月亮不可见,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永远是面对太阳的A面。
同理,当我们以地球为中心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地球运动到另外一方的时候,也会伴随地球A面和B面的轮回交替,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效应,让我们忽略了地球在一年之间的公转也形成了地球A面和B面的转换,它同朔望月的道理一样,只不过周期不同罢了。
因此在理论上的日月地周期的认知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在一年当中,太阳升起和落下,地球上计日是365.25天;平年朔望月12个月;而计月月亮日是12天;计地地球日为1天。这是在太阳系之外的视角去分别计算地球日和月亮日的视角,一日以昼夜论,时长却不等,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站在地球上看月亮,看太阳,观月圆缺,看日影长,不仅是古老先民们对日月的认知过程,也是现代人们回归原始以后最基础的认知视角。因此说,对于当今的研易者,这样一个简单的视角,你注意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