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教育的力量—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来自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
作者: 这本书的主人公正是上面《福布斯杂志》访谈人物,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她出生于美国的爱荷达州,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之后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09年获得剑桥哲学硕士。2010年赴哈佛大学访问,2014年获得剑桥历史系博士学位。
塔拉的原生家庭:
居住在美国爱荷达州的巴克峰山腰上。
家庭成员:
父亲:家里权威型人物,强势并性格极端偏执,不让家里的任何一位成员去上学,去就医,父亲不允许孩子们拥有自己的声音。信仰摩门教,用摩门教所谓的上帝意旨诠释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包括车祸、疾病......具有典型的双向人格情感障碍综合征,属于一种精神疾病。
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但并非是全职家庭主妇,性格独立,曾经是名没有行医资格的助产士。因为车祸后遗症无法再胜任助产士一职,随后用中草药研制了很多精油,发明了顺势疗法治疗全家人。
兄妹7人:三人走出大山考取了博士学位,四人留在了小镇里。其中两位哥哥在塔拉人生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位是哥哥泰勒,积极作用,受到了泰勒的支持和鼓舞,才选择了自学考试考上了大学,改变了人生。另一位是哥哥肖恩,负面作用,时而疼爱,时而暴力,是给塔拉伤害最多的一个人。即便当着父母的面,肖恩对她施暴,母亲也是置若罔闻,父亲更是用质疑的态度默许了对她的伤害。
家庭氛围及影响:
过着与现代生活截然相反的生活,家族信仰摩门教。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聚集在美国西部,在很多方面都跟主流价值观唱反调,因此遭到很多美国人的非议。父亲是虔诚的摩门教徒,履行着“一言堂“的家族生活作风,父亲的想法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起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塔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精神世界完全封闭,认为一夫多妻制很正常,女孩子穿暴露的衣服是罪恶的等等...
十七岁之前的生活:封闭、被操控、被虐待、被恐惧怜悯麻痹
* 塔拉从没上过学。母亲认为留孩子在家里是为了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教育,而父亲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所以塔拉的哥哥姐姐们都在父亲的废料厂里工作,长大后的她也不例外。
* 父母不相信任何公立机构,反对孩子上学,一家人从不去医院,不论是经历车祸还是意外烧伤、严重脑损伤,都只在家里用妈妈自己研制的草药医治。
* 二哥肖恩不时的对塔拉使用暴力,母亲装作看不到,父亲指责她说谎。
* 认为“大屠杀”是小规模的冲突,这是母亲对她解释的。
十七岁之后的生活:背叛、转变 、觉醒
逐步摆脱负面影响:
*哥哥泰勒的鼓励和支持。泰勒对塔拉说“这个地方对你来说,是最糟糕的地方,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去上大学,去我去的地方”。塔拉听了哥哥的建议,考了2次终于通过了ACT考试,考入了杨百翰大学。走出了大山,塔拉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背叛。
* 进入大学,发现自己格格不入。常识被全面颠覆,发现之前父亲所说的很多都是错误的,父母在她脑海里植入的很多知识是扭曲的。她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台注入了病毒的电脑系统需要重装。这时塔拉开始慢慢觉醒...
* 塔拉下决心独自面对生活,搬到了新的小镇,结交了新的朋友,换了新的教堂...期间,剑桥读硕士,哈佛访学,剑桥读博士....但这一路并非我们想象的顺畅,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相反,她一度再次陷入了精神崩溃。因为接受了崭新的思维观念根本无法让她完全剔除掉旧的观念,抛弃旧的观念意味着与原生家庭的决裂、背叛,她觉得这个代价太大了,这种无法与自己和解的矛盾冲突心理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挣扎的分裂中....
* 塔拉慢慢从自我折磨的崩溃中走出来,走上了一条自我疗愈的道路,她正视了“有毒父母”下“愤怒的自己”“负罪感的自己”并学会了和自己和解。但遗憾的是,书中最终结尾却没能和家人和解。
“遗憾”正如塔拉在奥普拉的节目上说的一句话: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总结: 教育到底给了塔拉什么?给予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 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励志的书,我认为是,也不是,只能说不完全是。
“父母皆祸害”这篇文章早年出来一度引爆很多话题。人生各种不如意,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魔咒,以至于成年后的每一步都难以逃离原生家庭给我们设定的轨迹,而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尤其是观念上的,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塔拉做到了,她接受了鼓励,勇敢的迈出了大山,慢慢认清了自己,再一次从崩溃中站立起来,取得了世俗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理解这是一本励志的书。塔拉用她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只要我们下决心努力改变自己,都能够重塑自我,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力量。
* 塔拉的内心世界是错综复杂的,过往的思维观念与全新的自我认知激烈碰撞。内心的两个自我(小时候真实体验的自我和30岁叙述往事有了全新观念的自我)矛盾冲突。她在自传中多次认真反思,感受是不是来自错误的记忆?是不是自己放大了恐惧和焦虑?
*带着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塔拉再一次审视自己,重新理解过往的经历,从压抑的负罪感中慢慢的解脱。她意识到辩护战胜不了负罪感,怒火也无法减轻负罪感,塔拉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决定并与自己和解。这正是教育赋予我们的更深层次另一个含义:一个全新看待自我视角的能力。
教育让塔拉像鸟一样从更高的视角看待自我,重塑自我,让她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影响。正如本文中开始引用她在访谈中的那段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在她看来,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意义。
后记:
这本书翻译成多种版本,瑞典语版《我所学到的一切》;德语版《释放:教育如何向我打开世界》;俄语版《学生:背叛,为我找到了自我》。塔拉从一个没有WIFI的小岛上度假回来,她决定使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为中文版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句话出自《圣经》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塔拉之所以选择这个句话作为书名,寓意就是想把这段人生经历浓缩成一句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去告诉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们:
成长不仅属于塔拉,也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个人
只要我们想努力改变,都可以成为这只鸟
用尽全力,不断地向高处飞翔,飞向自己向往的那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