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一首千古名篇,很多男子追女子时会用
苏轼有一首写西湖的名诗,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他在这首诗中描写雨后的西湖,将其比作战国第一美人西施,让人心醉神弛。
有很多的资料说,这一首诗是他写给侍妾王朝云的,让人顿时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根据野史中记载:苏轼遇到王朝云的时候,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诗歌意译:太阳底下的西湖,荡漾着鳞鳞波光。忽然飘来一片乌云,湖上下起了阵雨。雨后看西湖,远方山峦若隐若现,呈现出一派空灵的浅蓝。
这真是奇妙啊!无论是雨前还是雨后,西湖依然那么美丽。就像美女西施一样,不管是淡扫蛾眉,还是浓妆艳抹,都是一样的得体。
这首诗的头两句写了西湖上的两种天气,它们发生在同一天。那一天苏轼在西湖上宴客,早上还是风和日丽,到了下午就开始下雨了。
早上看到的自然界景色是清淡的,傍晚雨后再看,就浓艳了。这西湖的天气就和美人的脸色一样,说变就变。它一会儿晴,一会儿又阴。但是晴时和雨后,都是一样的好看!
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最引人注目的是潋滟的波光。因此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西湖远处的山峦。
一场阵雨过后,到了日暮时分,光线不强了,大家才看到了远处空灵的山峦,那种景色就像是彩墨在宣纸上慢慢洇开。因此山色是空蒙的,隐隐约约的,所以说“雨亦奇”。
寻常人的观念里,“浓妆艳抹”是带有贬意的。
因此,在传统观念里
但是,
这两句诗一句写晴、一句写阴,但是到底哪一句是指淡抹,哪一句是指浓妆,大家一直争论不休。
其实,雨后看风景,因为碧空如洗,天会显得更蓝,草会显得更绿。所以一般认为诗的第一句晴天是指“淡抹”,第二句雨后,是指“浓妆”。
也有人反对,因为诗里写到,远山的影子是朦胧模糊的。也就是说它的颜色是淡淡的,但是这个对诗的影响也不大。
由于比喻用得恰当,这首绝句很快就走红了。后来专门被人用来形容西湖,而“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诗,也常常被用来夸女子美丽,成为了追女子时的惯用诗。
二、王朝云和苏轼
从宋神宗宁熙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苏轼在杭州当了七年通判。在这段一段时间中,他认识了王朝云。据他自已后来给王朝云作的墓志铭上说:
王朝云原来是一名孤儿,她“朝云”这个名字和“子霞”这个字,都是苏轼起的。《苏轼年谱》引用《燕石斋补》中的记录说,这首写西湖的诗,是苏轼湖上宴客,王朝云出来歌舞时所写。
因为她曾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换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造型。给苏轼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所以才写了这首诗。但是除了《燕石斋补》,别的文献中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相传,苏轼的学生秦观曾经作过一首《南歌子·霭霭迷春态》。在词中,秦观夸王朝云是春天的云,是朝阳下的光,本不应该轻易下凡。可是为了襄王,她留下来一展歌喉。
但是唱完了歌,她还要忙着去降下暮雨。最后,秦观调侃苏轼说,这仙女迟早要飞,你就等着伤心难过吧!秦观在词中,把王朝云说得和巫山神女一样美。
苏轼自己也作了一首《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夸她舞姿优美,像鸾凤、像燕子,又
假如这一首词是为了唱和秦观所作,
苏轼收养了王朝云,等她长到二十岁,就纳了她作妾室。王朝云与他第二位夫人王闰之相处十分和谐,还曾给他生下一子,可惜早夭。王朝云也因此落下病根,三十四岁就病逝了。
苏轼对王朝云表现得非常深情,写过不少词悼念她,林语堂更是对王朝云和苏轼的爱情赞不绝口。不过夸来夸去,也只是说她聪明、美丽,对苏轼有情有义而已。
因为时代的原因,宋朝的富人都喜欢纳妾。
所以我们就不好去批评宋朝的苏轼,以三十六岁的“高龄”蓄养一个十二岁歌姬的行为了。但是,作为一名现代人,实在不觉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歌颂的地方。
结语
王朝云和人们心目中西子的形象,还是相去太远。毕竟西施除了是四大美人之一,也算是越国的女英雄。而王朝云,仅仅只是苏轼身边的一个侍妾而已。
同时,《燕石斋补》这本书目前还没有找到原本,所以前面提到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是否是为王朝云所写,还不得而知。
其实个人认为,即使这本书里面即使真的写了这首诗是苏轼为王朝云而作,
其实,苏轼一生有两妻一妾,两任妻子分别是王弗、王闰之,而妾就是王朝云。这三人与苏轼的感情极富传奇色彩,所以才会引得后人争相传唱,即便是林语堂这种大家也是倾慕不已。
苏轼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在【学海】这本《苏轼词传》中都有写到。这本《苏轼词传》通过对苏轼一些经典词作的详细赏析,讲述了苏轼一生的经历,不仅有他的仕途变迁,也有他这三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