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王维用诗画画 其实他还用声音写诗

都知道王维是大诗人,也是个大画家,他用诗画画,用画写诗。

王维还是个大音乐家,一个声音的美学家,他曾用一曲《郁轮袍》俘获玉真公主的芳心,他还用声音写诗,把声音美学完美地融入诗里,能用声音的效果去表达哲学的思问。比如这首: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的字面意思很好懂,很应仲秋的景,真是一首太适合现在来读的诗。

这首诗是陈酿,王维把两千年的隐逸文化,把从屈原开始的出世入世的哲学思问,还有他精深的声音美学,都拿来,酿成了这四十个字。

秋天,应该是最有隐逸气质的季节。

不经过春生夏长的进取和热烈,怎么肯收?

不经历一番人生起伏,风雨飘摇,怎么能隐?

不是人过中年,到了生命的秋天,如何明了秋的隐逸?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不经意的一“见”绘出了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隐逸。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用声音和画面,把隐逸者对出世入世的思考表达得不着痕迹。

前四句的重点是画面,是用诗画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画面和诗句都好到无话可说,清冷唯美。但和王维其他几首以清冷著称的禅意诗相比,这四句诗,清冷少了一点点,惬意和欣喜却多了一些些。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少的一点点和多的一些些,看似区别不大,但它们的哲学主题却不同,上面三首是出世的禅诗,《山居秋暝》却在出世和入世之间。

空山,是王维喜欢的意象,没有人间的喧闹和嘈杂的山,没有十一假期挤满游客的山,是空山。

这三首诗,包括《山居秋暝》的前四句,都清净无人,禅味十足,隐逸气质浓厚,但《山居秋暝》接下来的两句,却出现了人,而且不是“但闻人语响”的那种,是很有人间气息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有画面,但声音才是重点。

竹喧归浣女,竹林深处,有女子的声音远远传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月圆的秋夜,寂静的山间有过这种体会:

秋夜微凉,寂静无人,月光如洗,人心清净,你静静地在松林里看月亮,看清浅的泉水带着月光的晶莹流过长着绿褐色苔藓的圆石,很美,很静,很舒服,但看久了,好像有点冷清,会有种落寞慢慢从脚底爬了上来,清冷,会慢慢变成冷清,又变成凄清。

就象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所言: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就在冷清和凄清之间,远远传来一阵女子的声音。

在安静的长满树木的山林里,女子声音的音波经过了反复的反射,带着一点点悠悠的空远的回响,传来。

这种山林里的声音效果和大草原,大沙漠里的声音效果很不一样,草原沙漠空旷无阻碍,声波缺少反射,声音效果是单刀直入,直接了当的,声波似乎是不管不顾地,不回头,毫不眷恋地,向远方奔去,没有辗转的余韵,似乎声音会跑得很远,远得把你扔下,一点不缠绵多情。

还有一种声音效果,和旷野里的一样也没回音,但这种声音跑不远,它的声波一出去很快就没了。这种声音效果我在配音机房里听到过,配音间里四面墙连天花板,都是厚厚的带孔洞的吸音墙,配音间里发出的声波传到吸音墙,就迅速被吸收了,你听不到回音,也听不到声音向远处的传播。向远方传去,至少还有,还在传播,可配音间的声波出来后,就迅速地没了,仿佛没入了黑洞,被消解掉了,消失得不知所踪。那样的一种声音效果,让人感觉孤独。沙漠里的声波是传远了,配音间的声波却是失踪了。连声波都会失踪,还有什么能留下来?我很不喜欢呆在配音间里,呆久了,会抑郁。

说这些不同的声音效果是为了说明白寂静的山林里的声音会带来的心理感受。在寂静的山林中传出的声音,不嘈杂,音质清晰干净,声波经过山林树木这些以植物为主要反射物的重重反射后,入耳的声音效果既远又近,灵动亲切,声波仿佛从各个角度包裹着你,充满温暖的质感,充满人间的牵连。

浣女,不管是洗衣还是浣纱,总之,明月初上之时,她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家了,人不会太多,太多就嘈杂喧闹,若破坏了宁静的底色,就不会有那种声音的美感了,就那么三三两两的,一声高一声低的女性的声音远远传来,传到远处静静地坐着的诗人耳中,这种有着温暖质感的缠绵却又干净的声波,一下子,驱散了冷清,还有落寞。

这是清冷之中,出现的恰到好处的人间气息。

莲动下渔舟,也许是晚归的渔舟顺流而下,也许是渔舟入水月夜捕鱼,你听,远远传来了莲叶摇动,舟楫击水的声音。在宁静的山林里,水摇莲动的声音会让人觉得声音很远,但是又仿佛就在耳边。

这里的浣女和渔舟可能都没有进入视线,可能浣女和渔舟都是根据声音进行的猜测,也可能浣女和渔舟会远远的出现,但是,不会太近,不能太近。

这两句诗是声音美学的映射,这种温暖质感的声音,和前四句清冷的反差对比,传达出了入出之间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微妙的平衡和审美。

出世与入世,历史上文人用无数方式思问了无数次,这回,王维用声音的质感配合画面,做出了诠释:

出而不远,入而不耽。

出世而不远离,入世而不耽溺。这种平衡和审美,是“在河之洲”式的。

在河之洲,河流中央的一个小沙洲,岸边的人过不去,无法打扰它,但可远观它,对沙洲的世界心生想象。沙洲上的关雎也好,人也好,在这一方安全的,不被干扰的家园,可以诗意地栖居,又可远远地,观望岸边的世界,接受它需要的,拒绝它不要的。

它离开尘世,但不远离,它在尘世的边缘,可以逃离喧嚣,又可以感知人间,它仿佛一方精神的净土,在不远不近处,不即不离地,守候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

写下一首神情恍惚的朦胧诗,遥远地应和一下我心中的《山居秋暝》:

在河之洲

——读《山居秋暝》有感

让我在尘世的边缘

静静地看你  和你们

静静地看  和听

喧嚣了  我隐去

清冷了  我聆听

聆听那远远的  远远的

生命的  气息

我聆听 抒写

但不进入

我  在我的

河中小洲

这样的距离

让一切最美

这样的距离

正好  安放我心

(0)

相关推荐

  • 《山居秋暝》中二联的写景,暗藏着王维人气不如李白的秘密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名作.晚年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成为伪政权高官,叛乱平定后被清算,险些因此掉了脑袋.幸亏在被叛军羁押期间写过念旧主的诗,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有功且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 ...

  • 名篇名诵 | 徐涛诵咏王维《山居秋暝》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徐涛   雷声 演唱:霍尊 撰文/制作:雷声 秋日. 雨后. 青山显得空荡荡的,仿佛尘世间的一 ...

  • 山居秋暝赏析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 ...

  • 古诗文阅读28(原创) 王维笔下的世外桃源——读《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阅读流程] 一. 读读古诗,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

  • 《诗的八堂课》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

    《诗的八堂课》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

  • 现代诗|大苹果:云在天空写诗(外一首)

    云在天空写诗 文/大苹果 星辰奔走的间隙 云的笑容在天空中舒展 不经意间的俯瞰 触碰了一首没有句号的诗 一杯热茶 一本小说 一把摇椅 那花架下闲憩的老人 身在树荫下 心却在云中游走 一切还是云淡风轻 ...

  • 弟弟苏辙写诗思念哥哥,苏轼心疼地写诗安慰,兄弟之情流芳千古

    宋仁宗景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在美丽的眉山市,有一个婴儿降生了.没有什么电闪.也没有什么雷鸣,平静的如同我们经历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六十四年之后,也就是在他去世后,有人说他出生的那一天是天 ...

  • 诗画 |《七夕夜,我写诗》麦 冬

    齐鹏油画 ◎七夕夜,我写诗 夜色.我想一朵刚绽放的花 隔着红色的糖果 散文铺在纸上,多么像你 一句春天,一句夏天 那一句冬天,总需要抒情 一朵朵朵朵放白 七夕夜.沏上茶 金菊.红果,最后一片秋风 红糖 ...

  • 诗点睛(第七期) | “写诗也要讲究法度”

    从我左边手腕的痣到我那颗被命名为心脏的起跳,有多远.用一根针,渡过,或向下挖.如果你说那里暗藏我作为"我"的玄机.可我如何了解一颗痣的愿望,它在我左边手腕获得过柯伊伯带的暗力量. ...

  • ◎写诗需要天赋吗?人人可以写诗,就像人人...

    ◎写诗需要天赋吗? 人人可以写诗,就像人人可以绘画,任意涂鸦,但不是人人可以写好诗.当今的人见了分行的文字就以为是诗,见了媒体上露过面的红人就认为是大师. 任何艺术常人都可学习,只是爱好而已,但达到一 ...

  • 写诗的原理七(怎样看待写诗)

    七.怎样看待写诗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不仅仅要看知识,更要看认识,是认识让人知道怎么用知识,怎么分辨别知识,创造什么知识,最终把知识推向哪里和用到哪里. 写诗是艺术的,就要重视它,写诗是美的,就不要玷 ...

  • 写诗的原理六(怎样明白写诗的自己)

    六.怎样明白写诗的自己 表面看,一个人表现怎么样,是他的修养问题,实际根子还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方面所受教育怎么样,能不能算得上有良好的教育基础.现在家庭多以利己教育为主,社会多以功利教育为主,学 ...

  • 写诗的原理五(怎样认识写诗的自己)

    写诗的原理 五.怎样认识写诗的自己 恐怕哪个人学写诗,也不是以游戏为终极目的的,故即使一时学不好.写不好,也没必要遮遮掩掩,无论自知不自知自觉不自觉,都不应编借口.装经验.遮羞脸,反而弄得给自己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