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6(完结篇)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无恒心,放辟,无不为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

【译】(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持久不变的意志的人,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像普通百姓,那么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意志。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意志,(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了。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是陷害百姓。哪里有仁爱的君主在位,陷害百姓这些事可以做呢(意译为“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恒产而有恒心者: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恒心,长久不变的意志。

为能: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下文的“民”指普通百姓。

无恒心:苟,假如、如果。

放辟:放,放纵。辟,不正。侈,过度。放辟邪侈,直译为“放纵不正、邪恶过度”,意译为“不遵守礼义法度”。

陷于罪:及,至、到。

有仁人在位: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通假字:

无不为(同“矣”,句末语气词)

民也/民而可为也(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古今异义:然后从而刑之(接着就)

词类活用:然后从而之(名词作动词,处罚)

判断句:是罔民

                                           

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足以父母,足以【xù】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

【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对上足以侍奉父母,对下足以养活妻子儿女,丰年时终身吃饱,荒年时免于死亡;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百姓跟从国君很容易(即“很容易跟着国君走”)。如今,(国君)规定百姓的产业,(百姓)对上不足以侍奉父母,对下足以养活妻子儿女,丰年时终身困苦,荒年时不能免于死亡。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有空闲(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民之产:制,规定。

足以父母:仰,对上、向上。事,服事、侍奉。

足以妻子:俯,对下。畜,养活。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丰年。凶年,荒年。

故民之从之也轻: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同下一句“今也制民之产”中的“也”。轻,容易。

救死而恐不:惟,只是。赡,足。

奚暇治礼义哉:奚,何。暇,空闲、闲暇。治,讲求。

古今异义:妻子(妻子儿女)

                                           

王欲行之,则其本矣;五亩之宅,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狗、失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孝悌白者不负戴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译】大王(如果)想要施行仁政,那么为什么不回到那根本上来:(给每家)五亩的住宅,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丝织品的衣服了;蓄养鸡、狗、猪,不要失掉/错过它们(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它们的时节(即不误农时),八口之家可以没有饥饿了(即不闹饥荒);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申诫给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懂得敬老,都来代劳)。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能吃上肉,老百姓不饥饿、不寒冷,(如果)这样却还不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情/情况。

其本矣:盍,何不。

桑:树,种植。

鸡、、狗、:豚,小猪。彘,猪。蓄,蓄养。

失其: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

勿夺其: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

庠序: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殷商时叫“序”,周代叫“庠”。教,教育、教化。

孝悌:申,申诫、告诫。孝,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

白者不负戴道路矣:负,背东西。戴,顶东西。

黎民:百姓。

通假字:

其本矣(同“返”,返回、回到)

失其时(同“毋”,不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颁白”即头发花白)

词类活用:

五十者可以帛矣/七十者帛食肉(名词作动词,穿)

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办理)

然而不者(名词作动词,称王)

宾语前置句:

鸡豚狗彘畜(之,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状语后置句:

申之孝悌之义(以:把)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于:在)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桑(以:把、用)

(0)

相关推荐

  • 孟子他说-14、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没有固定的资产与收入却有持久的毅力与决心,惟有读书之人才能做到. 赏 析 这是孟子讲读书之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一句话. 读书之人自古清贫,虽然没有固定的产业 ...

  •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读《孟子》有感(二)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孟子>中<滕文公(下)>篇里的一句话.是孟子同滕文公对话讲仁道时所论述的一个观点.孟子认为:"民之 ...

  • 《孟子》导读(六)——梁惠王章句上(8)

    一.梁惠王章句上 8.不为者与不能者 [原文] 王(yuè)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cǔn)忖(duó)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 ...

  • 《孟子》卷1梁惠王章句上诗解7仁政治本使民制产

    题文诗: 宣王问曰:可得闻欤?答曰邹人,与楚人战, 以为孰胜?曰楚人胜.孟子问曰:然则小固, 不可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海内陆方, 千里者九,齐集有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 邹敌楚哉?盖亦返本.今 ...

  • 齐桓晋文之事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4(完结篇)

    ④亭西有岱祠[cí],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译]日观亭西面有岱祠(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5

    曰:"可得闻与?" [译](齐宣王)说:"能够让我听听吗?" 通假字:可得闻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可得闻与(使/让--听闻)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4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快乐呢?(我)是想要用(这个办法,即战争)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译](孟子说:)&qu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2

    曰:"有之." [译](齐宣王)说:"有这件事."                                                曰:"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1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高中复习篇目7:部编版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3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齐国人不曾贿赂秦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2

    [注]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