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好!大年初二,这部电影一定要看看!

一提到'妈妈'这个词,总能触及到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心田,它代表着柔软、细腻、无私的爱,疫情的突然来袭,更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人,将爱大声说出来,让妈妈感受到内心最真实的爱。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吟诵过的句子

这首深情颂吟母爱的诗歌流传千古

讲述的也是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

嘉定名士王鸣盛的故事

以一件母亲熬夜做好的棉服为升华中心

再去体会游子吟的深切含义

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母爱是世间最圣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始终萦绕你的左右

王鸣盛科考之路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号西庄,晚号西沚。天生奇慧,四五岁时一日可识数百字。曾随祖父王焜侨居丹徒学署,县令冯咏视其为神童。

乾隆三年(1738),中秀才,入嘉定县学深造,时年仅十七岁。十二年(1747),乡试告捷,成举人。十九年(1754),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也是嘉定科举史上唯一的一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四年(1759),充福建乡试正考官。事尚未竣,而朝廷已擢其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但因在途中纳妾而遭到言官罗典的弹劾,不但未得到升迁,反而被降为光禄寺卿。

二十八年(1763),母亲朱太夫人去世,鸣盛离职还乡,为母亲守孝,遂不再出仕。移居苏州阊门外,专事著述三十余年,成就斐然,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彼时,王鸣盛年方四十出头, 正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年龄,虽然小受挫折,但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他日再得升迁也不是不可能的。大概是他厌弃了官场的翻云覆雨,于是急流勇退,把主要精力转向了著书立言。

▲王鸣盛殿试卷

王鸣盛系嘉定出身,自幼便被称为神童,在他三十四岁的时候进士及第,获得第二名。出仕后官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高位,后遭弹劾出任光禄寺卿,后辞官归隐,住在苏州阊门外,靠卖文度过了简朴的余生。王鸣盛的史学成就以他的《十七史商榷》最具代表性。

▲王鸣盛 行书节录《群仙高会赋》

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 藏

生命是一次传承,一种修行。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绎了王鸣盛当时科举之路,母亲在其人生路上对其的关爱,也是他励志向前的动力,他的成功必然离不开母亲的支持。
一部简短的动画片背后折射出的是母亲在我们人生道路上那些默默无闻却大爱无边的动人时刻,从出生到我们'展翅翱翔',能够独自面对风雨,感谢他们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爱,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也要表达出对他们的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