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崇祯悲歌:崇祯元年七月

崇祯帝其实也该算是年青有为者

上接前文。

袁崇焕紧赶慢赶地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赶到了北京,然后他就不着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待着没有要挪窝的意思,对此性急的崇祯多次在平台召见了他,主要的意思就是袁督师你有啥要求尽管提,提完了就给朕麻溜地去辽东干活!

这期间袁崇焕和崇祯第一次在平台见面便提出了著名的五年复辽之对,不知为何袁崇焕明明说得是复辽,可是网上一些人硬给他改成了平辽宣称他吹大牛。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啊。

复辽就是恢复辽东到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的状态,而平辽顾名思义就是灭了后金。

袁崇焕为啥不说个十年二十年的呢?

平台就是云台门,但是如今紫禁城已经不见云台门的遗迹了

《明史》中记载崇祯在得到这个期限后就暂时离开了,这时一旁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借机问袁崇焕这五年复辽都有什么计划。

袁崇焕回答:“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许誉卿听了说:“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

崇焕怃然自失。

从明史的这段记录看似乎确实是袁崇焕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跟他当年表示给他粮饷兵马就能守住辽东一样,而且从这记载看袁崇焕简直是把崇祯当小孩哄了。

但是细读一下,怃然这个词表示惊愕的样子。

如果是袁崇焕主动跟崇祯吹牛这会发现自己吹大了,他应该感到害怕尴尬才对吧?

但是袁崇焕显然是对许誉卿说的‘异日按期责效’感到很吃惊,他根本就没想过崇祯会因为五年没能复辽而追究自己的责任。

袁崇焕在辽东从天启二年待到了天启七年,后金军事啥水平他最清楚,他任辽东巡抚时都不敢收复大凌河城,这会再信口开河也不敢这么吹吧?

现在一些网文把袁崇焕描绘成了脑残,脑残能金榜题名还真是奇迹。

能金榜题名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啊,袁崇焕真这么傻他凭啥能守住辽东的?

其后袁崇焕等崇祯再回来后也只是向崇祯提出希望得到各部的配合,却只字未提要求宽限时日。

从这些细节码字的严重怀疑这个五年期限是崇祯给定的,他不断要袁崇焕给一个复辽确切的时间,袁崇焕含糊其辞说数年间崇祯于是就直接给定了一个五年。

皇帝开了金口袁崇焕难道还能说自个办不到吗,只能顺着崇祯答应五年复辽。

许誉卿等崇祯一离开就立马问人还在北京连辽东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的袁崇焕,五年间怎么复辽。

从许誉卿的回答袁崇焕才知道这位新主子是说到做到的,他说啥你就得照办。

袁崇焕听到许誉卿的话很吃惊也就说得通了,他之前并不认为这个少年天子给出这么不切实际地要求是认真的,但是天子金口已开他只能全力以赴去做了。

结合之前袁崇焕拖了半年才到京城再加上许誉卿问话的时机,码字的怀疑崇祯很可能是对袁崇焕回京拖延感到不满,认为袁崇焕托大没把自己这个少年天子当回事,因此让许誉卿跟他唱了一出双簧故意给才到京城的袁崇焕一个下马威,应该并没有当真要袁崇焕五年复辽。

毕竟在其后我们也没见到崇祯下诏催促袁崇焕加快收复失地,但是这个紧箍咒已经给袁督师戴上了。

明史字数虽多但很多事都没交代清楚。

由于崇祯没有实录,所以这件事真实背景也就没有交代。《明史》照本宣科地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认为是袁崇焕吹牛也罢,是崇祯定期限也罢,这个大家观点不同自然解读的方向也就不同。

历史迷雾扑朔迷离,大家有不同解读无可厚非,但是刻意歪曲甚至是胡编乱造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袁崇焕后面的表现看他似乎也没有把这个五年复辽太当真,一直在北京城耗了一个月,直到辽东的川、湖戍兵因为缺饷闹事才匆匆赶去了辽东。

人都是会成长的,袁崇焕也不例外。

他没有像第一次朝廷调他去辽东时那么热血了,崇祯要他五年平辽他不能说不,但是却能跟崇祯讨价还价要钱要权。

说实在的,袁崇焕感觉还是有些看轻了崇祯这名少年天子,对他的杀伐果断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过袁崇焕就是认识到了,以他的性格也不大可能学张鹤鸣那个软蛋辞职跑路就是了。

袁督师匆匆跑去辽东收拾烂摊子的时候,另一边的毛大帅在做啥呢?

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其人本无大略,往辄败衄,而岁糜饷无算;且惟务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亦罕得其用。

‘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明史》说得很清楚这会毛大帅忙着和后金做生意呢。

其实毛文龙的老底被揭穿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早,直到民国时期清宫档案流落民间后,世人们才知道毛大帅并不仅仅只是跟后金做金钱的买卖。

崇焕始受事,即欲诛毛文龙。

袁崇焕崇祯元年七月在京中曾经对首辅钱龙锡说过毛文龙死定了,很多人都指责袁崇焕是看毛文龙不顺眼所以要杀他

码字的前文已经说过毛文龙极有可能参与了弹劾袁崇焕,而且别忘了袁崇焕到京是崇祯元年的七月,而这个月毛文龙向明朝奏报他抓了一伙间谍。

阔科伏诛

这是‘反正’的后金副总兵王子登从他投奔的皮岛给皇太极发的一封密函,被收录在了《满洲老档》之中。

内容大致如下:

通事(翻译)马某一行奉命公干,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些逃跑的奴隶,这帮老兄不管不顾自己是有特殊使命的竟然直接就张弓搭箭射杀了其中的一些奴隶。

这些奴隶一看不妙四散而逃,这帮老兄这会想起自己是有任务的便没有去追这些逃跑的奴隶了。

但是无巧不成书啊,这些奴隶逃到了皮岛上竟然在毛大帅的衙门里遇到了这名马通事,于是他们将这名马通事擒下带到了毛大帅面前请功。

可是令这些从后金逃出的奴隶没想到的是,毛大帅竟然大骂他们:鞑虏内部的事情你们跑来跟本大帅闲扯什么!

于是他们便被一顿乱棍打出了帅府的大门。

然而这会在皮岛并不是只有东江军还有户部派来核饷的黄中色黄户部,这些奴隶便跑到黄户部门前喊冤,于是后金的马通事便被黄户部下令擒拿。

这个马通事是个软蛋,他立马就咬出了这次出任务的正主阔科——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儿子。

于是阔科被黄户部顺藤摸瓜在皮岛上搜了出来,而皮岛毕竟还是毛大帅的地盘所以马通事在被押解北京前就永远地闭上了嘴,但是阔科被黄中色押解回了京城。

崇祯真的很能忍的

阔科也是个软蛋到了锦衣卫昭狱后啥都招了,但是这时的崇祯在收到毛文龙诛杀马通事的请赏奏疏时却平静地批了个准字。

很神奇,阔科作为明朝唯一擒捕的后金王子居然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没有被提及,不是满洲老档记下了这件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王子叫阔科。

这件事情想想其实从头到尾透着古怪:

这些奴隶是怎么到皮岛上去的?

为什么这些奴隶偏偏进大帅府时就能遇到马通事?

这些奴隶擒下了马通事后为何直接便能面见毛大帅,逼得毛大帅不得不亲自作出决断?

为什么这些奴隶会知道户部的黄中色也在皮岛上呢?(王子登信中说得很清楚这些奴隶是主动跑到黄中色那里喊冤的)

为什么这些奴隶能接近黄中色呢?

为何在黄中色捉拿了马通事后,阔科没有马上逃走反而坐以待毙呢?

清朝史料、明朝史料基本都没有提及此事的前因后果,反倒是朝鲜史料中有提到。

胡差五人及護送唐差(马通事)一人, 將輕貨四五駄, 出自蛇島, 直向義州之路, 問于唐人(东江军), 則秘不明言。 毛將之與虜相通, 爲後日地者, 果似分明。 黃戶部方在島中, 不可不密通情形於戶部, 使之默察應變。

这是朝鲜的《仁祖实录》中对于此事相关的记载,朝鲜仁祖就是李倧(1595年—1649年)。

显然马通事一行过于招摇引起了朝鲜方面的怀疑,于是他们将这个消息偷偷报知了在皮岛的黄中色。所以之前的一幕幕都很可能是黄中色导演的一出戏,阔科早就被黄中色扣下了。

虽然这件事情最后就像是没发生一般,但是崇祯、袁崇焕还有皇太极看毛文龙的眼神都变了。

王子登信中提到的‘山海关为北京之前门,登莱二府为北京后门也’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毛大帅给黄台台的第六封信了,它解释了是怎么回事。

毛文龙叛明

这封信争议极大,因为其他的毛大帅的六封书信都有原件唯有这一封只有抄件,不过码字的倒是想到这消失的原件最可能的去处是哪里了,这个以后再说。

先说件别的事情,崇祯元年七月登莱道王廷试将东江军裁定为28000,这与毛大帅之前一直宣称的20万大军相去甚远。

王廷试揭了东江军的老底后,毛大帅成了众矢之的,参他的奏章漫天飞舞。

其实毛大帅没有20万大军这个大家一直都知道,但是为何之前没有人揭穿他呢?

因为皇帝不是崇祯啊。

揭毛文龙老底的是王廷试吗?

当然不是啦。

但是毛大帅认定了是王廷试跟他捣蛋了。

而登莱总兵杨国栋因为老长官袁可立被罢免的事情也一直都与毛大帅非常不对付,他经常上书弹劾毛大帅直斥毛大帅与后金不清不楚。

杨国栋更是利用手上职权时常查扣往皮岛运输物资的商船中的禁物,这让毛大帅大为恼火。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有了新靠山的毛大帅踏出了关键的一步。

崇祯元年8月,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战船。

下篇再继续。

(0)

相关推荐

  • 甘肃作家‖【袁崇焕的悲剧】◆赵鸿翼

    作者简介 赵鸿翼,男,汉族,1967年9月生,籍贯:甘肃省庄浪县,甘肃政法学院毕业,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现就职于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袁崇焕的悲剧  袁崇焕,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 ...

  • 明朝这两个武将如果活着,满清不可能入关,但他们都没好下场

    明末政局动荡,尤其是辽东地区征战不休,明朝国内矛盾尖锐,到处都有起义爆发,还要分出精力来抵抗后金入侵,国家大部分财政都被用于战争当中,局势造英雄,两军交战时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将领. 毛文龙以一己之力成立 ...

  • 袁崇焕为何非杀毛文龙不可?两人究竟忠奸谁辨?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这桩历史公案,起主要作用的自然是袁崇焕本人的政治投机心理,和他赌徒心态的实际体现,但是谋杀毛文龙这种边疆大帅,事后还未受到任何惩处,关键还是明朝朝廷以及相当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东江集团 ...

  • 袁崇焕被凌迟竟然是应验了自己的誓言,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的人物,他作为辽东督师,曾镇守东北边塞,直面强大的后金,袁崇焕统帅所谓的"关宁军",取得了一些战绩,也被后世一些人认为是当时明朝边疆的"擎天一柱&qu ...

  • 明末的毛文龙到底特殊在哪?为何有人说他不死,后金便无法入关?

    在明朝末年的历史上,皮岛总督毛文龙是一个特殊的人物.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后世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如果毛文龙不死,明朝是可以轻松将后金军队挡在上山海关以外的. 这种看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论.不过,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自寻死路

    崇祯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前文码字的说到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了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登莱兵备道王廷试和登莱总兵杨国栋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击. 毛 文 龙 再 拜 上 书 於 满 洲 国 皇 帝 陛 下.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一错再错

    没有留下画像的崇祯帝 上接前文. 明朝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留下了肖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说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三人因为不可抗力没有留下肖像,他们是建文帝朱允文.明代宗朱祁钰.明思宗朱由检. 原因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改朝换代

    木匠皇帝要走了 上接前文. 本来该说毛文龙的,但是码字的发现得先介绍下背景才行,可能毛大帅得往后挪挪了. 话说皇太极宁锦惹了一身骚回到沈阳,这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奈曼.敖汉向自己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与皇太极初识宁锦

    他又来露个脸了. 上接前文. 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一定要把防线向北推呢? 袁崇焕在一篇给天启的奏疏例说得很清楚: 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舞台之宁远

    有请天启大帝继续做他的木匠活. 上接前文继续说明清的辽东故事. 前面说到天启六年正月(这会应该是1626年底才对)高第跑了把舞台留给了袁崇焕,但是他也把关外所有能带走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山海关总兵杨麒也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贵人——孙承宗

    有请您镇楼 上接前文,关于袁崇焕现在网上多有胡编乱造的说辞,码字的说明朝皇帝顺便也把他的事情捋捋以正视听. 码字的看<明史>对一个地名颇感奇怪. 就是右屯,正式名称为广宁右屯卫. 明末的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