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百案研读 案021:眩晕(三)泽泻汤加减
二一 眩晕(三)泽泻汤加减
本案病者,管妇,年三十余,其夫在上海大场蒔花为业。妇素有痰饮病,自少已然,每届冬令必发,剧时头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不能平卧。【研读】这则医案中的患者,每年的冬季发痰饮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有三:我们先看第一组症状:头晕伴呕吐。水饮病中以眩晕为主证的有五苓散证、苓桂术甘汤证、泽泻汤证、半夏加茯苓汤证、真武汤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这里的五苓散证说的是水停于太阳膀胱,太阳膀胱之气不化水,反从脐下或者说从下焦上逆。所以治疗当以化太阳膀胱停水,通利三焦为主,五苓散重在治太阳膀胱停水不化。五苓散证眩晕的特点为吐涎沫而癫眩(眩晕昏乱之症),发作时表现为眩晕昏倒,言行失常,口吐白沫,似乎与癫痫病症状极为相似。《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证为心下逆满,为水停于心下,关于心下的概念,在笔者的《走近伤寒论》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可作参考。发病的原因为误治(或吐或下)后伤了脾气,导致水阻于心下不化。上逆于胸。所以治疗以健脾化水为主,苓桂术甘汤重在治因脾气不足引起的心下停水。其眩晕的特点为起则头眩,也就是说保持一个姿势,头就不那么晕,只要起身或换个姿势就开始眩晕,与梅尼埃病相似。《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证也为心下有支饮,其水饮之气上冲的程度明显重于苓桂术甘汤证,其主证就是眩晕,且眩晕的程度很重,没有缓解的时候,难以忍受。所以方中重用泽泻,意在引极上之水下泻。一能行在下之水,随泽气上升,五苓散、猪苓汤中的泽泻均为此作用;二能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泽泻汤的泽泻就是此作用。既能上泽又能下泻,故名泽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小半夏加茯苓汤证为气阻于心下(心下痞),导致水停于胃,而上冲于膈间,致膈间有水,所以治疗以降利胃中水饮为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的眩晕必伴有突然呕吐且心悸的特点。《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证为少阴肾水之病,少阴肾气不足导致水饮泛滥,所以治疗在强少阴之肾气利水为主。其眩晕的特点为身体晃动不稳,总是要摔倒的样子,犹如一棵大树因根基不稳而摇摇晃晃。遗憾的是,此医案并没有对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更多详细的描述,所以单凭此症状很难准确辨证施治。再看第二组症状:咳则胸满,不能平卧。这一条说明了患者的水饮病应属支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与痰饮、悬饮、溢饮无关。支饮者,为水饮上冲之证。单看此症状,又与小青龙汤证极为相似。《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证为外寒内动心下水饮之气上冲至肺,所以治疗以解表化饮为主。这样看来,若患者发病时眩晕呕吐,同时伴有咳则胸满,不能平卧,当为心下支饮所致。小青龙汤证因外寒内动心下水饮之气上冲,泽泻汤则是心下水饮之气本自上冲,所以小青龙汤证还应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可是这些细节医案中并未描述。最后再看第三个症状:大便燥,小便少。这一条描述得很模糊,大便燥是大便难还是几天不大便?燥到什么程度?小便少是小便不顺畅吗?小便的颜色?小便少口渴吗?这些也都没有详细描述。综合医案现有的描述来看,患者的症状似乎与泽泻汤证及小青龙汤证更为相似。若是患者的眩晕非常严重,无论怎样都不能缓解,咳而胸满不能平卧只是兼症,并无恶寒发热等症,那么就用泽泻汤治疗;若是患者咳而胸满,不能平卧,且怕冷发热,只是有些头晕,那么就用小青龙汤治疗。师与泽泻汤(泽泻一两三钱,生白术六钱),妇服之一剂,既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五剂,其冬竟得安度。明年春,天转寒,病又发。师仍与本方,泽泻加至二两,白术加至一两,又加苍术以助之,病愈。至其年冬,又发。宿疾之难除根,有如是者!【研读】医案中医生用的是泽泻汤,这就说明了此患者眩晕的程度非常严重,为支饮在心下,似与外寒无关。但从医案中的描述来看,患者每次发病于冬季,理应与外寒有关,如果真是这个的话,患者再伴有怕冷发热等表证,当属小青龙汤证了。这恐怕也是此病反复发作不能除根的原因吧。再看医案中医生用的泽泻汤加减,在泽泻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苍术,苍术乃燥湿要药,作用在脾,而患者的眩晕伴有呕吐,为心下水饮上逆。若其果真为泽泻汤证,加半夏则更为妥当。《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