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度满足孩子要求 不利于孩子追求成功

家长过度满足孩子要求 不利于孩子追求成功
"从玩具的数量上说,现在的孩子的确是比他们的父辈幸福很多,各种各样品牌纷繁、玩法各异的玩具晃得人睁不开眼,甚至家中还有专为收敛玩具而准备的“玩具屋”。父母不仅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而且很多时候还“主动”为孩子提供充足甚至过剩的物质条件。家里“玩腻”的玩具越来越多,老爸老妈的荷包越来越瘪,大人却笑着安慰自己说:孩子喜欢就好。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发现,哪怕是收到价格昂贵的玩具、参加国际游学,孩子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其实物以稀为贵,幸福感和内心的渴望成正比,适当吊一吊孩子的胃口,能让他们在等待中学会满足、体会幸福。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求也应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给孩子太多满足已是司空见惯了。某位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一天有个孩子带了一个遥控玩具来,转天班里七八成的孩子都有了这个玩具,老师还挺纳闷,晚上五点半才放学,就是说这是家长们连夜购买的啊。果不其然,原来头一天晚上放学时,家长们在自家孩子的指点下都在围观玩具,还向人家家长取经,询问哪里购得,当得知“98元,天塔边儿就卖”以后,众多家长立刻驱车购买。可令幼儿园老师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没过一周,这98元的抢手玩具已经不招孩子们的“待见”,早玩够扔一边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可以说“他们指东父母不打西”,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们是有求必应,甚至是“不求也应”, 即使这样,也有很多父母迷茫地表示:“我这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为什么感觉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仅是玩具零食宠着,就连上课外班,家长有时也是对孩子过度满足。有的五六岁的孩子刚说了两句自己喜欢画画,转天父母就去报个绘画初级班,男孩子喜欢“舞刀弄枪”,家长又立马报个跆拳道儿童班。可往往没上几次课,孩子就没了兴致,嚷嚷着不学了。这时候,要不就是家长妥协,尊重孩子意愿,不再去学,只不过那学费也打了水漂儿,要不然就是孩子妥协,在大人的“威逼利诱”下不情愿地学着那使他厌倦的兴趣班。什么都不缺的孩子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快乐,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家长心里,“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有条件要满足孩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孩子。”记得十几年以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还是稀罕物件时,多少家长只买一份洋快餐,孩子吃着,自己看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小小愿望,又不至于花费太多钱。现如今,虽说大部分城市中的家长不会再为了一顿洋快餐而“苦着自己,乐了孩子”,但在其它需要“花大钱”的事情上,依然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出国留学
(微博)
费用颇高,动辄数十万的挑费的确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可让孩子出国见世面,却是现今父母期待且付诸行动的。每逢暑假,出国游就成了热门线路,而且,特别针对中小学生的暑期游学线路也是火热甚至爆满。一位让孩子参加暑期游学的妈妈直言不讳:“我们就是一般工薪阶层,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带着孩子出国旅游,可亲戚朋友的孩子不是留学欧洲,就是去东南亚旅游,孩子同学也是,一开学大家就议论都去哪哪玩儿了,甚至写作文也是这个题目。我们孩子说了,如果大家都写出境游,自己却去个塘沽北戴河,到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所以,我们两口子攒了小半年,存够了孩子一个人出国旅游的费用,让他出去见见世面。”除了这“攀比心理”,“补偿心理”也促进了父母对孩子过度满足。很多双职工家庭家长工作繁忙,基本上是“早晨孩子没醒,家长已经去上班,晚上孩子都睡了,爸爸才回家”。孩子大都扔给老人带。没时间陪孩子的他们想出了“礼物换时间”的法子。他们认为,只有给的东西越多,才能越发体现对孩子的爱,毫不夸张地说,玩具陪伴孩子的时间比爹妈陪他的时间都多。宁可自己苦不能苦孩子长大成人不懂坚守 进入职场屡受挫用“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形容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再合适不过,以至于明明是很贵的玩具,孩子并没有更加珍惜的表现;甚至产生“弄坏了,就让爸妈买个别的”如此轻松的处理思维。如果家长过度满足对小孩子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幸福感降低,那么这样的孩子一旦成人后进入职场,其“耐不住等待”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最近某同行就跟记者大吐苦水,“明明是招来个实习生,怎么比招来个少爷还难缠呢?”这位记者本打算锻炼新人的采写能力,没成想交上来的稿子不太合格,需要反复修改才可能刊发。本来在“职场老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位实习生却容忍不了,一听说稿子不能立马刊发,先是跟记者对付,而后又“要求”记者老师将稿子推荐到其他版面刊发,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不改,你还必须给我发出去。这位记者很纳闷,学校牌子、学习成绩都不错的这位新人,咋就这么经不起等待?应届毕业生小赵的志向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可由于没有实习经历,一直没有敲开外企的大门。虽然各公司面试官都直言不讳指出小赵“无从业经历、实习经历”这个软肋,希望他能多找些大企业实习一下充实自己。可小赵心想:去实习,费时费力,还不如多润色简历和提高面试技巧来得速成。于是小赵去外面报名了“面试技巧”培训班,还花钱请人制作简历。小赵说:“实习是最不划算的事,既耽误时间又挣不到钱,我才没那耐性傻等呢。”奢望走捷径的小赵仍然在面试中屡屡受挫,人家说,连自己的阵地都不愿坚守的人,怎能指望他坚守工作呢?其实,由于这帮新人从小到大物质方面都处在被过度满足中,所以初入职场,一旦有些许他们得不到的,立马“急得跳脚”或是“另谋高就”。某外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就表示:“年轻新人的特点是需要甜头,而且,给他回报的周期要短,频率要高,总之这是需要哄着照顾的一帮人,他们认为十年磨一剑太久远,只想一年磨十剑。可职场不是你们家,同事领导也不是兄弟爹妈,耐不住等待的后果就是靠边站。”幸福感需要渴望和等待其实,幸福感和内心的渴望成正比,就好像很多70后一样,他们小时候没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玩具,却十分珍惜每一件,最重要的是,玩儿得很幸福。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将有很多泡泡的塑料包装膜一个个挤破,但那个物件在那个年代不那么常见,冷不丁家长带回一张,自己如获至宝。把不大的一张分成若干小块儿,每天,只挤一小块儿。几天过后,看着一张本来布满气泡的包装纸都瘪了,十分有满足感。同样,小时候粉笔也是稀罕物,虽然家里有块儿小黑板,但淘换几根彩色粉笔却成了难事,往往是熊猫都画完了,却得等着绿色粉笔画竹子。就这样,一幅黑板画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所以每次都十分珍惜绘画的机会。作品完成后,也是拉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来欣赏。那种幸福,远不是今天的一个价格昂贵的变形金刚玩具能比拟的。所以说,今天的家长请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物以稀为贵,适当吊一吊孩子的胃口,会让他们觉着更幸福;相反过度满足,也会使人丢失了期望,磨灭了追求,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延迟满足。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父母要善于利用甚至制造一些让孩子学会等待的机会,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把每件事做好的习惯,这将是送给孩子日后生活、职场工作的一份厚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