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救子的故事:大儿子因贪财而丢掉弟弟性命

《史记》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灭了吴国,最终功成身退。之后范蠡又三度经商,富可敌国,可以说范蠡的一生十分传奇,被人们称为陶朱公。关于范蠡还流传着一个救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事情呢?
​范蠡救子的故事

在《史记》当中的记载,范蠡有三个儿子,有一次,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判了死刑。范蠡知道此事后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后人将其理解为拿钱贿赂官员买命,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意是身份高贵的人死的要体面一些,不能死在闹市当中。

范蠡深思熟虑后让小儿子带着一千两黄金前去楚国救人,然而大儿子觉得自己是哥哥,应该自己去,甚至以死相逼。最终范蠡无奈妥协,让大儿子带着黄金和信件去拜托楚国的庄生。庄生在收到信件和黄金后,想办法说服了楚王,让其大赦天下。

大儿子出门时还多带了些金子,他觉得庄生不值得托付,自己去贿赂大官。楚王大赦天下后,高官告诉大儿子此事,大儿子认为给庄生的金子白送了,因此想要回来。庄生本来收金子后就交给妻子,不仅不让动,还说自己如果死了,一定要将金子还给范蠡。大儿子却没想通这其中的关键。

范蠡救子的结果

在大儿子将金子要回来之后,庄生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因此向楚王进言“臣之前提议的事情是为了国家,可是,百姓们却在疯传是有人接受了贿赂,想借此时机释放陶朱公的儿子,请大王明鉴。”楚王大怒,将范蠡的二儿子直接在闹市斩首之后才大赦天下。

大儿子最终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和金子回去了。家人都悲痛不已,范蠡却说,自己早已预料到了这个局面。因为大儿子出生时家里较穷,因此对钱财比较看重,而小儿子出生时过着好日子,对钱财没有概念,如果是小儿子就绝对不会要回来金钱。

其实司马迁对范蠡很崇拜,觉得他很完美,可是人都是有缺陷的,因此编了这个故事让其老年丧子,有所缺陷。因此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有故事

​历史如果仅仅只是过去的总结和映射的话,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今天,将带大家品读一下“范蠡救子”的故事。

范蠡成名于春秋末期,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一个杰出的政客,是一个令敌人胆寒的军事家。总之,只要是他涉及的领域,他都做到了最好,一个活生生的“别人家的孩子”。

范蠡本是楚国的一介布衣,然而,读书让他看到了出路,天赋异禀的他,更是不愿意放过这样的机会,每天都会用尽全力去学习。之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在短短的几年便有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美名。然而,天意弄人,尽管他的学识、谋略、智慧一样不缺,但彼时的楚国官场却是一片黑暗。

贵族大权在握,又怎会放权给寒门士子呢?可是,年轻人总要有一身傲骨,范蠡也不缺那一腔热血,见识了一番楚国的愚昧之后,便与好友结伴投奔了越国。他在越国结识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并决定助他成就一番大事。他做到了,越国在他的帮助下死而复生,逐渐强大。

最后,越国更是一举灭掉了吴国,这个曾经踩在越国坟头上蹦迪的国家。这个过程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因此,他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和追捧。

尽管四处是鲜花和掌声,但是,他却不敢沉迷其中。

因为,他对人性的认识更加透彻,早已经看清了越王不是一个能够“有福同享”的人,所以,他果断放弃了高官厚禄,淡出了越王的视野以求自保。在走之前,也没忘掉曾经和他一起辅佐越王的好友文种,写信劝他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但可惜的是,文种显然没有他这样的认识,不久之后,便死在了越王手里。干净潇洒的退出官场之后,范蠡便和他的长子来到了齐国经商。在那个时代,商人处境的艰难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范蠡却仍然攒下了百万家财。他的成功引起了齐人的注意,并有意拜他为相。

可是,范蠡刚从官场退出,又怎会再次进入,更何况进入他国的官场呢?无奈之下,他再次散尽了百万家财,带着家人跑到了陶丘。

在这里,他不但获得了千万家财,而且,由于乐善好施有了陶朱公的美名。

那么,范蠡救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史记》中“范蠡救子”的故事是这样的:范蠡有三个儿子,有一次,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判了死刑。范蠡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什么意思呢?本意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人要死得体面一些,不可以死在闹市之中。但是,后人却理解为“拿钱买命,贿赂官员”。

范蠡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让他的小儿子去楚国救人。然而,他的大儿子却觉得这是在羞辱自己,自己的弟弟出事了,他这个当哥哥的怎么可以置身事外呢?因此,他以死相逼,希望陶朱公能派他去。范蠡为此头疼不已,再加上,他家婆娘又整天在他身边吹枕头风,说:“一定要派大儿子去,否则,二儿子没救出来,还搭上了小儿子。”

最后,范蠡妥协了,交给了大儿子一千金子,让他去拜托楚国的庄生,一切听从庄生的安排,不得私自行事 。

大儿子答应了,但是,在离家的时候却多带了几百两金子,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庄生的门前,看着那杂草丛生的院落,他不禁怀疑起了父亲的决定。不过,他还是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将金子交给了他,并拜托他救回自己的二弟。庄生满口答应,并让他立刻离开楚国,不要透露消息。大儿子虽然答应,但心中却不以为然,带着自己的几百两金子,准备去贿赂朝廷大官。

他绝对没想到,庄生虽然穷,但地位却很高,连楚王都认他做老师。而庄生更是从来没想过真的收这一千金,收下是为了让范蠡放心。之后,他把金子交给妻子,不仅不让动这些金子,还叮嘱“如果他突然死了,一定要将金子还给范蠡。”但可笑的是,大儿子根本没想到这其中的关键,一味地认为父亲所托非人。不久之后,庄生便借着楚王召见的机会进言:“我观天象异常,恐有大难降临。”

楚王脸色苍白,连忙请教解决之法。庄生便借此机会提出,要做好事来抵挡灾祸,最好大赦天下,楚王立刻照办。之后,大儿子所贿赂的高官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儿子。大儿子觉得送给庄生的一千金白送了,让他心疼不已。

权衡再三,他决定再次拜访庄生,想把钱要回来。

庄生见到大儿子之后很惊讶,但是,毕竟年老成精,很快便知道了大儿子的来意。

他将大儿子迎进屋里,果断地将金子还给了他。大儿子走后,庄生愤怒不已,总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于是,他再一次进宫拜访楚王。

进谏道:“臣之前提议的事情是为了国家,可是,百姓们却在疯传是有人接受了贿赂,想借此时机释放陶朱公的儿子,请大王明鉴。”楚王大怒,直接下令立刻在闹市将范蠡的二儿子斩杀了。最终,大儿子只好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回家。回家之后,家人都为此悲痛不已。

然而,范蠡大笑之后却安慰众人:“我早已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不是不让大儿子去,而是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弟弟,却因为从小与自己一起吃苦,对金钱看得比较看重。可小儿子就不一样,他从小过着好日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花出去也不心疼。所以,我不让大儿子去的原因便是他不舍得钱财,很容易害了二儿子,现在这样很正常,你们不要伤心了。”

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大儿子的行为,到底是他没有责任心,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庄生为什么一定要二次进谏?范蠡面对儿子的尸体为何能大笑不已?他是装的还是洞悉世事之后的坦然?

其实,中国的故事就是这样的短小精悍,却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

首先,人是环境的产物:

范蠡安慰亲朋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思想。社会环境在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养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品质,无一不是周围环境的真实反映。

这里的环境有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很显然,经济环境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次,庄生维护尊严下的友情:

从庄生前后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与人尊重,于己方便,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交往过程中否定他人、拒绝他人、蔑视他人,都会让他人觉得自己有被冒犯,出于对自己尊严的维护,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击。

这个故事里,庄生的第二次进谏,便是在自己的尊严受到践踏之后,做出的有力反击。庄生一生清贫,德高望重,对于钱财从来不看重,收下范蠡的金子也只是为了让他放心。但可惜的是,大儿子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他是一个贪婪的小人,要回金子的行为,更是随意践踏了庄生的尊严。

由此可知,互相尊重是庄生交友的原则。

最后,大儿子具备道德责任意识,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作为家中长子,大儿子以死相逼希望父亲让他去救弟弟,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暴露了他对自己能力认识的不足。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大儿子很疼爱自己的二弟,很想承担自己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然而,他的性格是爱惜钱财,患得患失,责任心强却又自作主张。

这些性格特点,使他最终好心办了坏事,不但没有救到二弟,而且,还导致他连一个体面的死法都没有得到。

所以,我们有责任心不一定能成事,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在这里,这个故事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首先,对家长来说,一定要努力优化孩子成长的经济环境,并培育其优良的家风。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为孩子争取更多的资源,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起点。而良好的家风,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还可以使得家庭更加和睦。

其次,在交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羞辱朋友;尊重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的人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当然,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以免自己想承担责任时,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最后,却导致好心办了坏事。

这件事到这里还没完,还有一个后续。

之后,对于这件事的发生,范蠡便以此血泪惨事教诲大儿、小儿:“钱财如刀,可救人亦可杀人;钱财如水,既载舟也能覆舟。”听了这句话,两子这才震醒,范蠡于是广散钱财,请庄生代为修渠引水,以解灾情化冤孽。灾民感恩,庄生告慰:“范老先生丧一子而救两子,此亦大幸矣!”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的黄金 | 先秦两汉黄金那些事儿(之二)

    温馨提示 本文约265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愿您能为历史上的黄金故事,会心一笑. 刺客的酬金 刺客是一个古来有之的职业,史记中还单独为五位著名刺客合列了一传,是为<史记·刺客列传>.我知 ...

  • 商圣救子启示录:钱可救人,也能杀人,关键是看怎么用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养儿,富养女.对男孩的教育,要磨砺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但是,特殊家庭,特殊情况下,纨绔子弟,习惯了富贵生活,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自有他的可取之处. 陶硃公救子的故事,就说明了 ...

  • 范蠡救子

    (来源网络)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蠡趁摆庆功宴当晚,悄悄带走了西施,隐居陶县.二人生活多年,育有3子.一日,闲坐在家的范蠡,突然收到了二儿子在楚国即将被斩的消息,西施泣不成声,范蠡忙道:"快 ...

  • 雨天读史,“穷养男儿”的观点真是荒唐

    " '穷养'的陶老大,终于把弟弟陶老二给断送了.--重读<史记>陶朱公的故事" 今天重新读到<史记>中很有名的那个关于陶朱公的故事.就是大儿子把二儿子送上不 ...

  • 范蠡救子是什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耗费了十四年的光阴,才写成的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本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历史的史书,更是一本被鲁迅称为"史家之 ...

  • 历史故事-----范蠡救子

    范蠡成名于春秋末期,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一个杰出的政客,是一个令敌人胆寒的军事家.总之,只要是他涉及的领域,他都做到了最好,一个活生生的"别人家的孩子". 范蠡本 ...

  • 越剧 《范蠡救子》全剧 _标清

    越剧 《范蠡救子》全剧 _标清

  • 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历史故事总是充满了趣味和哲理,但历史发生在很久以前,无人能亲自证明一切,只能以史料作为借鉴.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一个"陶朱公救子"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曲折令人回味无 ...

  •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斗数年,除了诞生"卧薪尝胆"之外,还诞生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鸟尽弓藏".而说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著名的"商圣"范蠡. 当 ...

  • 黄金千两救不了儿子性命?范蠡丧子悲剧背后的权谋和道德

    韩非子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一个平等而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哪怕是王子犯法,也当与庶民同罪.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 ...

  • 华州鬼故事:吴员外救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鬼故事:吴员外救子 作者 时三文 小时候听我母亲讲过一个鬼怪故事. 很久以前,华州有一吴员外,以贩卖药材为生,多年来克勤克俭,苦心经营,富甲一方.此人宅心 ...

  • 石家庄行唐39岁母亲割皮救子 三桩救子故事引深思

    本站搜索 导语:人常说,父母的爱是天下第一大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他们给予孩子最无私的爱,他们最沉默的方式表达着对于孩子的爱,无声.无形,却掷地有声. 最近,河北石家庄发生了三桩感人的故事:井陉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