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些的人,事事不顺心
作者 / 韩九叔 图 / 网络
苏轼有诗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不免遇挫折,负面情绪由此产生,使人苦恼。
聪明的人,有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各种事情都能稳定自己的情绪。
人生的有些疑问,不必耿耿于怀,要懂得释怀。
懂得哪些事该问,哪些事不该问,是聪明人的处事之道。
坦然的人不问曾经
人生是一场旅程,你我都是匆匆过客,不必纠结于过去,关键要着眼未来。
人要立在当下,放眼未来,不可被过去所羁绊。
活在当下,不要让过去占据你现在的时间。
过去即使有不如意,也已过去,你再怎么难过,也于事无补,只会徒增烦恼。
与其沉溺在过去伤感的情绪,不如打开自己的内心面对未来。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19岁开始应试,接连考取县、道、府的第一名,声名显赫。
但之后他却屡试不中,直到71岁才成为贡生。
期间,蒲松龄为生活所迫,做过知县的幕僚,做出私塾的先生,并在这期间笔耕不辍,完成了他的杰作《聊斋志异》。
不要沉溺于过往的失败中,坦然应对,着眼于当下,才有自己的未来。
人的内心堆积着过往的负面情绪,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
其实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一时执念所致,放得下,才能看得开。
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或事而折磨自己,放下过去,放过自己。
莫问过去,不念过往,才能不畏将来。
乐观的人不问未来
未来不可知,但人要活得笃定,不可因未来的不确定而担忧,丧失当下的努力。
聪明的人,从不问未来,与其自己瞎想,不如动手实践。
过好现在才能展望未来,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有立足未来的能力。
不必惧怕未来,因为未来总会到来。
不必过分在意未来,做好现在的自己便是对未来的负责。
未来属于能够看清自己的人,乐观积极的人。
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蒙受不白之冤,被分配到博物院工作。工作冷清,但沈从文没有沉沦,没有戚戚于未来的艰苦,以及诸多的不确定。他开始整理资料,研究古代服饰。在那段不为人知的时间里,每日他都抱着书籍,跑遍博物院的每个角落,专心致学。沈从文没有因遭受打击而失掉信心;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当下的事,不关心未来的好坏。
聪明人不会在乎现在还是未来,因为他们认为,现在做的每件事,便是用来连接现在与未来的。
未来之事,不必过于放在心头,你的每次努力都是为了未来积累,担心未来只是杞人忧天。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问未来,脚踏实地,有错改之,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未来。
成熟的人不问隐私
别去问不该问的事,这是对人的基本尊重;别去说不该说的事,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说的话,冒昧地去问只能表现你的缺乏教养。
每个人都有隐私,无故过问只会造成对他们的伤害。
成熟的人,知道可不可以问,什么时间问,该怎么问,这是尊重他人的态度。
王师傅是个爱唠嗑的人,每日穿梭在街坊四周,聊点家长里短。
有次,他碰到了刚从外地旅游回来的刘先生夫妻俩。
一碰见,王师傅就开始问:“老刘,上哪玩了啊?”
“你俩以前不爱旅行的啊,你们儿子现在发达了还是你们退休工资又涨了?”
“现在是多少啊?”
“对了,我听说你们女儿找了个有钱人,他什么来历对我说说。”
“对了,你们上次买了什么理财,好像收益不错,给我推荐下。”
刘先生夫妻俩尴尬得想赶紧离开,而王师傅还在不停地问刘先生家的隐私问题。
凡事要有个度,没了度便缺了做人的规矩,说话不得章法。
问与不问间,聪明人懂得掌握合适的尺度,一旦涉及隐私,便闭上自己的嘴巴。
非礼勿言,聪明人在乎与人相处的礼节,而他人的隐私是有礼之人所不能过问的。
凡事需敏于言而慎于行,成熟的人懂得观察别人的反应,在乎别人的难言之隐,并退而化之,以免早成不必要的尴尬。
聪明的人能洞察周围的一切,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谨言慎行。
聪明的人可以摆正自己的位置,调节自己的言行,不困于心,不乱于情。
聪明的人更懂他人,知道人心相通的道理,懂得换位思考,这样才可以理解他人的心情。
了解自己,才能感悟他人,情绪的控制,自我的认知,才能让人在问与不问间,做出合适的选择。
耳聪目明的人,才能知道做人需遵守的尺度,在问与不问间获得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