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Me周刊】动植物疾病中的病原菌组

作者:杨可铭,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利用噬菌体防治土传病害。

周刊主要展示LorMe团队成员优秀周报,每周定期为您奉上学术盛宴!本期周刊介绍一个概念:Pathobiome。原文来自于2019年发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一篇综述《The Pathobiome in Animal and Plant Diseases》。
导读
传统上,我们认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一种特定的病原菌引发的。然而,越来越多的大宿主相关的微生物组的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是由一个主因素(病原菌)引起的多个共生微生物、宿主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病原菌-单疾病(one pathogen–one disease)的认识正转向病原菌组(Pathobiome)的概念。
什么是病原菌组
我们使用“pathobiome”一词来指代一组(潜在)降低宿主健康状况的宿主相关微生物组。广义的病原菌组还包括与生物相互作用的所有相关因素(生态,化学,物理,遗传,免疫等)。因此,我们更喜欢用“pathobiotic”指代整个系统,而用“pathobiome”指代有机生物体。它们内部之间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的影响。病原菌组被认为是宿主部位特异的,但也是与宿主和环境相关的。这里,我们首先以鱼为例,介绍宿主- 共生体微生物 - 环境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图1)。
微生物组(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在鱼的肠道,其它组织和器官以及血液中共生。它们从皮肤表面可以被释放到水中,从而接触其他生物。由病原体感染,饥饿等生理状态,或环境扰动引起的不同部位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也可能随着病原菌组的发育通过环境影响系统内的其他宿主。在患病状态中,检测出特定病原菌(x)的同时也会发现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其组合的结果可以作为宿主的临床特征。

1  微生物组的复杂性,以典型的宿主 - 共生微生物 - 环境系统为例。

不同部位的病原菌组
定义病原菌组需要结合共生微生物的组成与宿主发病的情况,因为生病通常与特定的宿主部位(肠道、皮肤、内部器官上皮部位等)有关,从而可以推定病原菌组在在这些器官里。
由于许多疾病是逐渐远离健康的一个过程,病原菌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导致了早期、过程中和发病后期特定的组成。研究特定宿主(部位)共生微生物组时空变化或许能识别与特定的发病情况相关的病原菌组。在这里展示的模型中,一个简单病原菌组的组成可能在不同部位是空间上不同的;而在时间上,当宿主经历健康向发病情况转变时,也是不同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微生物组的变化驱动了疾病在这些部位里的发生,或反过来发病驱动了这些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进一步来说,病原菌组未必比健康微生物组的多样性要低。因此,与发病组织相关的病原菌组是相对于健康时相关的共生微生物组来定义的。

图2  宿主不同部位中的不同病原菌组。

病原菌组的时间变化
当宿主逐渐进入发病状态时,健康共生微生物组逐渐变为病原菌组。在临床早期(subclinical),共生微生物组可能在特定症状被探测到之前就发生了改变。在发病的后期,当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后,特定宿主部位的病原菌组可能进一步发生了改变,尽管这可能并不一定是作为一个诱因或是受影响的结果。而当宿主恢复(病原菌感染被清除,受到治疗,免疫反应发生)后,病原菌组可能又恢复到了共生微生物组的状态。而在其他的情况下,疾病导致了宿主死亡,从而引发了微生物群落的衰退。与衰退的宿主和器官相关的微生物组则不应该被认为是病原菌组。

图3  与宿主健康和疾病状态相关的病原菌组的时间变化。

总结
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微生物群落与人、植物、动物的疾病联系了起来。如本公众号前两篇推送所述,宿主相关微生物组的变化既可能是宿主发病的预兆(【LorMe成果】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决定作物未来健康),也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后果(【LorMe成果】土传青枯菌的入侵破坏了番茄根际微生物区系)。无论如何,将这类微生物组定义为“pathobiome”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宿主-微生物组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ID

原名:The Pathobiomein Animal and Plant Diseases

译名:动植物疾病中的病原菌组

期刊:Trends inEcology & Evolution (2019)

IF15.236

DOI10.1016/j.tree.2019.07.012

发表时间:2019.7

通讯作者:David Bass

作者专栏
【LorMe周刊 】清明节到了,猜猜噬菌体是怎么“扫墓”的?
【LorMe周刊】淡水湖中的噬病毒体们
【LorMe周刊】噬菌体对群落的影响:是敌是友?
【LorMe周刊】活下来:肠道中噬菌体-细菌的协同进化
(0)

相关推荐

  • 利用饮食精准干预肠道微生物群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潜在模式相同.然而宿主因素的个体差异使得统一的方法不太可能.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错 ...

  • Frontiers in Genetics |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的表观遗传调控

    推荐:江舜尧 编译:登峰 编辑:十九 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Oscar Yanes教授于2019年在<Frontiers in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R ...

  • 科研 | Annu. Rev. Microbiol.:植物微生物组:从生态学到还原论

    编译:小白同学,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使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观点能够得到检验,并产生许多新的假设.通过研究不同微生物类群和 ...

  • 综述 | Trends in Microbiology:口腔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组:健康的生态时钟?

    编译:微科盟Sunshine,编辑:微科盟木木夕.江舜尧. 微科盟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是相互协调的,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最近,一些证据显示了复杂 ...

  • 认识肠道微生物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肠道的内部环境作为外部环境和宿主之间的接口,不断受到宿主的消费习惯的挑战.在管腔一侧,微生物能够附着并定植于该空间,而在宿主一侧,胃肠道充当体内免疫细胞的最大隔室. 从解剖学上讲,肠道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

  • 微生物群-肠-脑轴

    近些年,肠道微生物,作为肠-脑轴功能的关键调节者之一,越来越受到精神类疾病.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视.微生物群和大脑通过肠道免疫反应.迷走神经等多种途径影响神经系统.同时,许 ...

  • BMC Biology | 健康人群与疾病人群上呼吸道的微生物组

    推荐:江舜尧 编译:艾奥里亚 编辑:小菌菌 格拉茨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Graz)Christina Kumpitsch等人于2019年11月7日在BMC Biology ...

  • 肠道微生物组的个体化诊·疗正在来临

    疾病表现.进展和治疗反应的可变性一直是医学的核心挑战.尽管宿主因素和遗传学的变异性很重要,但很明显,在迈向个性化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肠道微生物组具有巨大的遗传和代谢多样性. 疾病表现.治疗反应和治疗 ...

  • 慢性病的流行或因共生微生物的减少

    在最近的数十年里,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上的评论文章中,纽约大学微生物学教授马丁·布莱泽(Ma ...

  • 观点 | Nat. Commun:21世纪的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

    编译:小菌菌,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人体栖息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整个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辅助的功能系统,与宿主的生理发育同步地协同发展.人类微生物组学领域已经从对 ...

  • 综述 | 微生物组学推动医学变革

    本文由卡内斯坦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载. 导  读 微生物组研究为多种疾病的新疗法开发奠定了基础,但临床转化的挑战仍然十分巨大. 论文ID 原名:Transforming med ...

  • Nature子刊: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下一个前沿在哪?

    这是<肠道产业>第 453 篇文章 编者按: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已经逐渐从对微生物进行物种鉴定分类,过渡到对微生物组影响人类健康的分子机制进行剖析.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组的发展,可以影响人体 ...

  • 超14万种肠道病毒“出土”,人类肠道病毒的作用是什么?

    导语:肠道中的病毒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Science daily 虽然肠道微生物群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依然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比如涉及到肠道病毒,我们了解的就更少了. 病毒是地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