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没有上《贰臣传》
编纂背景
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到了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即《贰臣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时,乾隆帝已经明白无误地把对"我大清"有赫赫功勋的洪承畴、祖大寿、冯铨等一批人打入另册,其意在于"崇奖忠贞","风励臣节",诏曰:
"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铁,入本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
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是比于人类矣。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编入人物
编入《贰臣传》的人,在明末清初之际,很多是清朝花费很多功夫才争取来的,如祖大寿等,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百年之后,他们会被列入《贰臣传》中。
《贰臣传》第一人刘良臣
贰臣传甲 卷七十八
刘良臣,刘泽洪,孙定辽,孔有德,王鳌久(王鳌永),王正志,徐一范徐勇,郝效忠,马得功,李永芳,孟乔芳,张存仁,刘武元
祖可法,尚可喜,洪承畴,刘芳名,李国英,张勇,祝世昌
鲍承先,王世选,祖大寿,祖泽润,祖泽洪,邓常春,
耿仲明,全节,吴汝玠,宋权,王宏祚,李化熙,任浚
曹溶,卫周允(避雍正名讳,本名应为卫周胤),李鉴,胡茂祯,
高第,孔希贵,张烜
徐起元,贾汉复,张天禄,张天福,马宁,常进功,卢光祖
高进库,霍达,吴六奇,陈世凯,田雄
贰臣传乙,卷七十九
孙得功,马光远,沈志祥,谢升,金之俊,胡世安,田维嘉,
沈维炳,房可壮,刘汉儒,黄图安,高斗光,王永吉,王铎,王无党,
左梦庚,许定国,赵之龙,梁云构,刘良佐,刘应宾,苗胙土,
张凤翔,吴伟业,夏成德,冯铨,李若琳,谢启光,孙之獬,
李鲁生,吴惟华,土国宝,鲁国男,陈之遴,刘正宗,周亮工,
钱谦益,魏管,潘士良,李犹龙,王之纲,任珍,梁清标,
党崇雅,卫周祚,戴明说,刘余佑,龚鼎孳,刘昌,孙承泽,
熊文举,薛所蕴,李元鼎,傅景星,叶初春,张若麟,唐通,
董学礼,骆养性,陈之龙,柳寅东,方大猷,陈名夏,高尔俨,
张忻,张端,白广恩,南一魁,张缙彦,孙可望,白文选
共 157 人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叫做贰臣,即变节、不忠者,也就是在前朝做官又在新朝当任官职的人,当然这些人不可一概而就,毕竟有些时候大势所趋,在高官厚禄面前,人终究是贪婪和感性的,但是也有不少人为了个人生死荣辱而背叛了对之有大恩的前朝,而转为清朝开疆拓土,如李永芳、孔友德、洪承畴、祖大寿等。
《贰臣传》是乾隆41年而编纂的,毕竟是十全老人,武功上平定准噶尔,以及西藏大小和卓,威震周边,同样的文治上也是不能落人于后的,也应该是时候来加强和规划一下思想建设,由此各种传就出现了,如《忠臣传》、《逆臣传》等。
上《贰臣传》的人,总共有明末清初120多人,分为甲乙两编,而甲代表的是对清王朝有大功勋的人,虽然他们背叛了前朝,可是其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代表人物:孙之獬、洪承畴、张天福、祖大寿、李国英等,都是将屠刀转向同胞,而为满清立有赫赫功勋的人,值得夸耀,也要面对后世之人的讽刺,两难啊。至于乙编就是投降满清之后,却没有什么作为,甚至有不臣之心的人,其实按照这么一算,吴三桂不正是很符合乙编的条件嘛!
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令得满清统治一度岌岌可危,一度迅雷之势,直指京城,朝廷震恐,如果不是因为其战略原因,而其缺乏雄才,如果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天下谁属还真是未可知的事情,朝廷艰难抗战8年,这令得满清统治阶层对其恨之入骨,所以作为“英明伟大”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践踏吴三桂的机会。
《贰臣传》的确是短暂的收录了吴三桂,可是这还不足以彰显吴三桂的可恨,以及其大逆不道,因此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礼仪”出发,而将其列入了《逆臣传》,还是位列榜首,看来乾隆对其还真是念念不忘,煞费苦心啊。
其实要说到对前朝的背叛,对满清的功勋,范文程、洪承畴比之吴三桂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特别是洪承畴,我都懒得再说了,世受圣恩,崇祯对其不薄,竟然背主求荣,还转向同胞沾满了无数的同族鲜血,当然吴三桂也是大汉奸,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而其名更是如雷贯耳,也算是其咎由自取吧!
关注
身为满洲族的努尔哈赤及其先祖,本来都是大明帝国的官员,由于大明帝国末年的错误的少数民族政策,汉族封疆大吏的借刀杀人,导致了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都被故意牺牲掉了,于是,努尔哈赤才为了满洲族的生存,不得不搞了分治割据。
大明帝国由于制度的先天缺陷,政治腐败,内部争斗,管理不善,造成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难于应对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仅仅由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北京被起义军包围,崇祯皇帝既不迁都,也不招安起义军,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杀了之,大明帝国灭亡了。
大明帝国灭亡以后,国家分裂,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大西,大顺,南明,大清政权,其中,大清国是最强大的政权。
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在明朝灭亡以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最后,吴三桂选择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制度先进,管理高效,措施得利,文治武功的大清国,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由于年轻的康熙皇帝从小就接受了汉文化的教育,深刻了解到了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真正原因,于是,他就决定,在大清帝国,建立由皇帝亲自参加国家治理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权臣当道,军阀割据,党争误国。
因此,剥除各路藩王的权利,就成了当时的康熙皇帝最紧迫的任务。
由于,对建立大清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三位汉人王爷,吴三桂,尚乐喜,耿精忠,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特权,于是,他们就公开反叛,最后,都被康熙皇帝镇压下去了。
由于,吴三桂并不是卖主求荣的逆子贰臣,他也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来的反叛,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就没有被编入《贰臣传》。
说《贰臣传》不得不提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60年,为清朝皇帝中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其在位后期开始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并开始修编著史,其中最著名的为《十全武功记》还有就是《贰臣传》《忠臣转》《逆臣转》,《贰臣传》是为了鞭挞那些明朝降臣,但是这些贰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清朝是立过大功的,比如洪承畴,李永芳等人。而这吴三桂,先是背叛了对他吴家恩重如山的明朝,而后又叛清朝,这种人,如果与那些对清朝赤胆忠心的明朝降臣放在一起,未免不妥。 乾隆最反感的人莫过于吴三桂这种“三姓家奴”,思来想去,甚至觉得把他放在《贰臣传》里都便宜了他,贰臣已经不能形容吴三桂这种人了。罪大恶极,随将其移除,重新编著《逆臣转》将其列为第一名,而其被如此唾弃,与其所犯下的三宗罪大有关系。
一宗罪
吴三桂为明朝时辽东人,明崇祯年间,官至辽东总兵,封平西伯,其父为锦州总兵吴襄,可谓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子弟,声势滔天,1644年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吴三桂手握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被崇祯视为救命稻草,但是吴三桂认为明朝必亡,所以按兵不动,坐视北京城被攻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此为不忠
二宗罪
北京城被攻破后,吴三桂本想归降李自成,但李自成草莽习气未改,不仅大肆抢掠北京城,竟然还将吴襄抓了起来,迫使吴三桂反向清军,放清军入关,在一片石大败闯军后被清廷封为平西王,自此开始充当清军的急先锋,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逼迫缅甸王将南明永历皇帝交出,并最终将其杀害,断绝了汉人最后的江山,此乃不仁。
三宗罪
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皇帝后被封为平西亲王,1673年康熙帝下旨削番,吴三桂起兵反抗,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前期一路势如破竹,似有重建汉人江山的势头,并在1678年登基称帝,国号大周,但同一年去世,其势力也迅速败亡,最终被康熙皇帝消灭,吴三桂投降清朝,官居亲王,又因为自己私利,起兵反抗,此为不义。
4 赞 踩 评论
关注
《贰臣传》,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式提出编纂的,分甲乙两编,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
经过百余年的统治,清朝在中原早已站稳根基,物质文明建设告一段落,精神文明建设被摆上议事日程。乾隆认为有必要对明朝投降的大臣进行一次总结分析,以区别对待,目的在于弘扬爱国时代主旋律,打击投降主义,进而缓解民族矛盾,最终把思想统一到忠君爱国上来。
对此乾隆毫不讳言: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经过广泛收集意见,加上专家评审,最终呈交皇帝审核批准:孔有德、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吴六奇、孙之獬、钱谦益、孙可望等一大批著名汉奸成功入选!(此处有鞭炮!)
当然乾隆也留了一手,把贰臣传分为甲乙两部分,甲等是对满清有大贡献的人,纵然大节有亏,但瑕不掩瑜。乙等属于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通过区分对待让这些汉奸互相看不顺眼,成功转嫁矛盾。
吴三桂同学是前明旧臣,投降满清,按说符合入选标准的,据说在编纂之初,工作人员也是把吴三桂纳入考察范围的,但乾隆皇帝觉得无论是甲编还是乙编,对清朝都还算忠诚,而吴三桂投降以后再次反水,已经从贰臣进化为“三姓家奴”,不符合入围条件。
但乾隆也没有放过吴三桂,额外出了一本《逆臣传》,排名第一的就是吴三桂,除此以外还包括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郑芝龙等名人!
所以说:做汉奸是没有好下场的!
关注
《贰臣传》: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官方史书传记,其中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分为两编,甲编为那些明朝旧臣,但是投降后清朝赤胆忠心,作为很多贡献的人,比如过洪承畴(贰臣传榜首),李永芳等人。而乙编则收录的就是投降清朝后碌碌无为,甚至依旧有不臣之心的人,比如冯铨,龚鼎孳,钱谦益等人。
其实一开始吴三桂是被《贰臣传》乙编收录的,但是乾隆感觉吴三桂太过卑劣,先是背叛了对他吴家恩重如山的明朝,而后又叛清朝,这种人,如果与那些对清朝赤胆忠心的明朝降臣放在一起,未免不妥。
因此,乾隆单独给他和耿精忠李建泰、还有郑芝龙等人建了个《逆臣传》,吴三桂高居榜首。
可怜吴三桂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杀死永历帝作投名状,都没有保住平西王这个爵位,更是被康熙卸磨杀驴,不得以起兵造反,然后永生永世钉死在耻辱柱上,最后被乾隆收录《逆臣传》高居榜首。
可怜吴三桂也算是一代英杰,最后竟然落的此般下场。
关注
因为吴三桂先叛明,吴三桂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亲手处死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后又造了大清的反,已经不是侍奉二主了。乾隆感觉吴三桂太过卑劣,且背叛了大清,不配进入《贰臣传》,单独给他和耿精忠李建泰、王辅臣等人建了个《逆臣传》,可见要进入《贰臣传》最少要忠于我大清的,虽说贰臣传是为了鞭挞那些明朝降臣,乾隆认为只有逆臣才能符合吴三桂这种人,乾隆觉得把他放在《贰臣传》里都便宜了他,贰臣已经不能形容吴三桂这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