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房贷,收入,信用和学历……可能颠覆您对钱的认识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四十四期
今日专栏:换个角度来谈谈“价值”
导读:
本文内容较为敏感争议。
现在的社会对价值的趋势认知都比较统一,那就是用个人财富来进行衡量,而往往大部分人,对于个人的价值的定义,都是基于“钱”。比较直白,不代表所有人,但这是这个时代逐利风气下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理念,尽管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其实只是对这种大众趋同的价值观表露深浅而已。
诸如“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的极端思维,并不少见。
曾经的孩子梦想长大做老师警察医生;
现在很多孩子想做“网红”,因为来钱快……
在我个人看来,这就是很多人对“钱”的认知误区导致的。
仅仅用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数量,就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了吗?
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不会同意这个看法。
那如何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今天就换个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文章权当抛砖引玉,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就和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价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拜金主义
温馨提示: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本文涉及事例案例和人,都是虚构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关于房贷的故事:
有过买房经验的人,都知道房贷的审批,有一个收入流水和收入证明的必然流程,那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是有一套完整科学,计算精密的审核机制的,不同的人可能在贷款的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流水不够,流水不稳定等等,甚至贷款要审批,还要求贷款人买“月供保险”,捆绑各类理财,甚至还有一些各种花样的手段。相信有过这个过程的人,都会有体会。
但是有一类人,如果他们买房或者贷款,银行审批是最轻松的,给的利率也是最低的,也不会有捆绑销售的要求。
这一类人,我们称为公务员和事业编。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先设定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楼盘,有两个客户需要贷款买房。
一个是月收入只有5000的普通基层公务员(公务员工资真的不高),已经工作5年了。
他选择的是公积金和商贷组合还款。30年。
另一个是个体经营小老板,一年营业利润20万,自己做生意3年左右。
他选择的是纯商业贷款。30年。
就这样的两个人,大家认为银行认定审批流程中,谁会是优质客户并给予顺利贷款批准?
从收入水平上来,公务员比不了个体老板。
从社会地位上来看,没有实权的公务员也比不过八面玲珑的个体老板。
从偿还能力上来,公务员还是比不过个体老板。
那大家觉得应该是谁会更受银行青睐和信任呢?(不用考虑公务员和银行的关系,银行信贷属于经营收入部门,一样是以效益和稳定收益为目标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在商言商”,公务员再好听,也要和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挂钩。)
这个选择的结果,我先留个悬念,把下面几点讲完给大家揭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于收入,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收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稳定型收入,一种是阶段型收入。
上班拿工资,特别是公务员的工资,属于稳定型收入。
投资,或是有账期的生意,属于阶段型收入。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短时间内两种收入的差距,比如商人一年赚200万,普通人一年工资才10万左右。
或许,这就是整个社会趋利浮躁的根源:赚快钱总是比稳定收入过的好。
以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2020年了,这个词怕不灵了,估计3年就河东河西了。
让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看看:比如20年。
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质和较好的社会福利,收入一直稳定,20年总共收益200万的工资收入。
而在这个时代,有什么生意可以做20年一直赚钱的?
人生价值这事儿,绝对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
回到上面房贷的30年,如果你是银行,你愿意把房贷放给谁?
或许有人会说,那不一样,有人一辈子赚200万,有人赚了200万花一辈子,那能一样吗?
还真不一样,我再给各位朋友举个栗子:
支付宝的余额宝产品大家都应该知道,今天(2020年1月12日)的收益大概万份收益0.6元。
也就是说,一万元一天有6毛钱的收益,别急,我们跟着往下算:
十万元一天就是7元
一百万元一天就是70元
一千万元一天就是700元
有没有屏幕前的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要有有一千万,一天的利息就足够生活的不错啦!
这就是关于收入的第二个误区:我们看待收入只看到了数额,而没有看到产生收入背后的基数。
说直白一点,一个人的收入,就代表了他背后产出的基数的价值。
例如一个人一天100的工资(这基本已经是收入底限,也就是基本生活保障线的水平),刨除30%生活成本,还有70元,我们是不是能这样理解:
100万的日收益70元
这个日赚70元人的社会价值(当天)就是100万元?
所以,收入越高的人,意味着背后的产出基数越大。而每一个有收入的人,都有很高的社会评估价值。
不是你的收入少,就价值低,每一个有收入的职业,都值得价值重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信用,是一个人真正的身价
“银行能借给你多少钱,你就值多少钱”。这句话是我以前的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老板给我说的。
到今天看来,确实很有深度。
都说谈钱俗气,但是不用钱好像又不能客观的认知价值。
就像银行放贷款一样,绝对的因人而异,看人下菜的。
随着中国信用体制和奖惩的越来越严格,早期通过不法手段和关系网络欠下的钱,越来越多开始暴雷。
而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个人信用。
还是我们公务员和小个体老板的房贷故事,公务员体制管理严格,信用问题甚至还和工作升迁密切关联,所以很少这个群体有机会出现信用问题,而做生意,不管大小,人情往来,拆借周转,不可避免。
如果你是银行,是不可能全面准确的通过一些书面材料完整的认知一个人的人品和作风的。
那怎么办?
信用记录。
而信用,不用说未来,就是现在,也成为了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的重要因素。
有钱无信用,注定走不通。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学历,还真需要用钱来衡量
用钱和知识挂钩,我个人觉得并不俗。
至少知识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行途径,也是重要途径。
一个本科大学生成本是多少?大概算10万吧。
结合上面的三个观点,这笔投资可能是每个家庭一辈子最值得的投资。
如果没有学历,通过经商成功的,还要面对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而有学历,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的可能,至少是大部分的可能。
放大到20年来看,10万元的教育投入,平均一年才5000元。
没有学历进入工厂,4000元工资可能就是20年不变(大概率)
而有学历,3000元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后涨到6000也是大概率。
我们就大概率对大概率,这个帐谁都会算,一个月多500,这个投入就填平了。
所以,还有人再说“读书无用论”,你就让他给你补补差价。或者给他自己补补差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说了这么多,钱到底能不能当做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
我的回答是:不能
最后,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公务员才是银行认可的优质客户,个体户老板要贷款可能没那么容易。这个事儿还真的是真人真事,就在我身边发生的。略有所感,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结语:
不一样的地产和资本故事,我说给你听。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