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性能右手成本,看南京智算如何打出算力普惠的组合拳
作者|康翔
编辑|阿冒 设计|沐由
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世界的发展历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算力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发挥着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
当算力不足时,人工智能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低谷期,更多时候人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当算力充沛时,人工智能会径直驶入到“快车道”,千行百业乃至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会因此大大受益。
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全球产业界也纷纷转型发展,抢滩布局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一派繁荣的景象之下,人工智能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当前人工智能的全行业整体渗透率只有4%,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存活率甚至不到10%。
究其原因,就是稀缺且昂贵的算力,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最大门槛。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间,AI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摩尔定律:每100天翻一倍,七年增长了30多万倍。
显然,人工智能正在榨取现有芯片的算力极限,继续以传统的方式提升算力,最终的成本人类无法承受,原有的以传统数据中心提升算力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将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其中,这就为智能时代的算力统筹、部署与运用,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顾名思义,智能计算中心是为人工智能提供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基础设施。在需求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之下,部分领先区域和城市开始着力推进智能计算中心的布局与建设。
7月16日,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在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落成并投入运营,中心采用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和算力机组构建,已运营系统的AI计算能力达每秒80亿亿次 (800P OpS),当仁不让地成为长三角地区当前投运的最高算力的智能计算中心。
产业布局抢得先机
普通人恐怕很难对每秒80亿亿次产生直观的印象,毕竟带这么一大串0的数字,我们平时根本用不上。
这么说吧!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目前已投入运营的AI算力规模,可以在一个小时里完成100亿张的图片识别、300万小时的语音翻译,或是1万公里的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任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演讲中指出,作为构建未来智慧社会和智能经济的关键性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的落成,无疑将有效地推动南京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智能产业创新集聚与经济能级提升。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版图中,长三角始终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被外界广泛认为是未来智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桥头堡”之说绝对不是妄语。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在我国2020年AI算力城市TOP 10中,长三角就有5座城市上榜,分别是杭州、上海、合肥、苏州,以及南京——足足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
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长三角地区苦智能算力久矣。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的落成,对当地的人工智能产业而言,不啻为“久旱逢甘雨”,必将为数字经济乃至智慧经济的发展,提供直接而充沛的动力。
不止于此,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还将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发挥核心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推手,并加速人工智能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指枰如料敌,落子欲争先。”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的运营,为本地区在全国智慧产业的布局中,抢得了先机。
算力四大作业环节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由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携手浪潮、寒武纪共同打造,采用获得全球AI基准测试冠军的浪潮AI服务器算力机组,搭载领先的寒武纪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
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等四大关键作业环节,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强大算力服务:
在生产算力层面,智能计算中心在算力集群设计上兼顾多种需求,通过NF5468AI服务器搭载寒武纪MLU270智能加速卡满足AI训练和推理的弹性扩展需求;同时采用寒武纪MLU290智能加速卡及其MLU-Link高速互联技术,提供高达512TOPs INT8超强算力。构建生产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力。
在聚合算力层面,基于智能网络和智能存储技术,智能计算中心采用200G IB芯片间高速互联网络,搭配全闪超高速存储系统。针对多任务、大规模、高并发、高吞吐的AI应用, 为算力机组集群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和数据平台,提供弹性、可伸缩扩展的算力聚合能力。
在调度算力层面,通过AI算力调度平台,结合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智能计算中心将算力资源池化为标准算力单元,通过适应性策略及敏捷框架对算力进行精准调度配给,保障AI开发和AI业务的高效运行。
在释放算力层面,基于主流人工智能理论算法,智能计算中心采用全流程软件工具,针对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的先进方法,产出高质量的AI模型或AI服务,提升AI应用生产效率,促进算力高效释放转化为生产力。
生态聚合初见成效
截至2020年底,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集聚人工智能企业接近3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
与此同时,南京也在不断积聚人工智能研发优势,相继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同建设了多家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
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无疑为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智能计算中心的落成与运营,必将进一步加速新应用和新技术的落地,加快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对此,浪潮信息CEO彭震明确表示,未来,浪潮“元脑生态”中的4000多家人工智能合作伙伴,也将依托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形成有效的生态汇聚,共同孵化落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行业应用。
目前,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当地的一批优秀企业,已经依托智能计算中心,围绕着智慧医疗、智能车联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先课题,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据悉,在运营模式上,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将采用“一中心、一底座、N平台”的模式运营,即一个算力支撑中心、一个PAAS生态拓展底座;N个应用平台,重点支撑科技金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创新。
作为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智算中心具有开放、融合、创新的特征和一定的公益属性,能够提供AI算力、AI模型等共性技术服务,并有利于企业孵化和社会精细化治理。
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人们的愿望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人工智能时代,以服务的形式高效、惠普地享受到智慧计算服务,想必将会是每个人的由衷期待。
欲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