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探讨】农村建房讲究“三要六事定兴衰”,“三要六事”指啥,有道理吗?
立农村建房讲究
“三要六事定兴衰”,“三要六事”指啥
有道理吗?
关山听风
农村家庭建房,不仅注重房屋的居住舒适,功能好用,往往也将房屋与自己家庭兴衰紧密相联。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能够兴旺发达。为了达到这一美好的愿望,人们总结出了建房时尽量符合“三要六事”。
1、何谓建房的“三要六事”?
农村建房的“三要六事”是随时代发展,人们的观念有所变化,说法也就有所不相同。可分为现在建房“三要素”和旧时建房的“三要六事”。
旧时,农村建房的三要六事。此语分别出自清代堪舆家赵九峰著的《阳宅三要》以及清代民间堪舆人士所著的《阳宅十书》、《阳宅经纂》、《阳宅会心集》、《阳宅觉》等书籍。三要六事分别指:
三要:门、主、灶。
六事,分为内六事和外六事:内六事,即门、灶、井、厕、碓磨(包括仓库)、畜栏;外六事,即道路、池塘、桥梁、庙宇、佛塔。
民间在“三要”的说法上没有差别,但在“六事”上说法稍有差别。比如有的说内六事是:门、路、灶、井、坑、厕;外六事为:山水,马路(街道),池塘,庙宇,桥梁,树木。
现在农村建房的新“三要”:坚固、实用、美观。而“六事”,有的依然采用部分原来“内六事”和“外六事”的说法,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外六事”,即周围的环境。至于“内六事”,因现代建筑的样式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样式,室内的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使用方便为原则,很少考虑传统的“内六事”,要有也只能指室内的设计要素了。比如,井水,现改成了自来水,灶改成了液化气,厕所都进了套间,称卫生间。
2、传统“阳宅三要”有什么讲究?
第一是门。
按古人对门的理解,一座庭院、房屋之中,屋门的地位最为重要,门是住宅(庭院、房屋)的连接外界第一道进出的关口,民间传统说法认为是“纳气之口”。房屋或者庭院,立门的朝向最为关键,家里的门立得好,所住的房屋就可以趋吉避凶。比如《阳宅经纂》卷二中说:
“地理作法,全藉门风路气,以上接天气,下收地气,层层引进以定吉凶。”
因此,民间立门的朝向有“三吉方”之说,即南方、东南方和东方,其中又以东南方为最佳方位,民间俗称为青龙门。
地方不同,对门的理解不太一样。如北方的农村,大多形成独立院落,因此在北方农村,门作为家的第一道关口就是庭院的大门,也称总门。而南方就比较复杂一些,旧时有钱人家才建庭院砌院墙,有庭院的大门,是庭院的总门;一般人家虽有庭院,一般不立大门,这些人家的门指的是正层堂屋门,是正层的总门,但并非所有房屋的总门,按民间说法,堂屋门的重要性与大门的重要性一样。民间认为,除了大门或堂屋门很重要外,住房的门也不可忽视,与居住者的关系最为直接。
既然一家之门这样重要,是不是大门或堂屋门越有气势,越气派越好呢?
旧时民间认为,大门不能高出房屋。过去的房屋有的只有一层,有的是两屋,过去的宅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气势。且大门的装饰也有讲法。旧时代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
“宜朴素,忌彩画、雕刻过盛(俗称:‘庙宇派’)”《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贵州惠水县)
旧时,大门还有诸多的禁忌,比如,大门两旁的围墙必须是一致,忌一边大一边小,或者一边高一边矮。还有造大门时应低于墙、大门口不能有水坑、门口不能正对树、门的下面不能有水流出、门不能与路、水相对、不能与别人家的门相对,房间的窗户忌做得比门大,如此等等。
第二是灶。
旧时农村对家里的建灶非常重视。总的来说是一个灶的火门(又称灶门、锅门等)朝向问题。比如,旧时,我国中原地区忌讳火门朝东、西、南三个方向。民间认为,火门朝东西方向,俗称“烧东西”,为家庭之忌讳。朝南也不行,只能是朝北方才好。中原地方农村俗语说:“向南烧,燎太阳;向北烧,无锅残。”这里的农村还有说法:“扭南烧北,金银大堆。”
其实,灶的火门朝向,主要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和气候而言的,中原地区的火门朝北面方向立灶,大多建有高高的烟囱。北方风大,按照当地风势,便于灶火燃烧的特点来确定,这是当时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南方地区的农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柴火不多的地方,同北方一样非重视家中建灶,与北方农村相反,南方灶的火门要避开南北风向,顺房屋的而建,方面视布局而定,主要避开厨房的门风,不忌东西向。另一种是木火丰富的地方,重火塘(火炉),轻建灶,火塘(火炉)用来煮饭,冬天用来烤火。灶用来煮猪食,或者蒸食物等。这些地方的火塘(火炉)主要是根据房屋的坐向顺势而建。就连平时所说的灶王爷也被一分为二,称火塘(火炉)神和灶神,这里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过小年送灶神,也是以送火塘(火炉)神为主。
旧时,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耕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张“安居乐业”,农村人认为,迁徙是家业衰败的表现,除非万不得已,一个家庭是不会随意迁徙。农村流传的俗语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人搬穷,火搬熄”、“人搬三道穷,火搬三道熄”。因此,因此,旧时农村人搬家,有“搬家先搬灶”的风俗,要先把灶王爷和家谱搬迁到新居,然后才能搬其他的东西。这种风俗,直到现在,在一些农村依然流行。
第三是主。
现在人们对“主”的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主”是指主卧,也就一家之主居住的房间,主卧是房屋中是重要之地。另一种说法是厅堂(有的地方称堂屋),是一家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又是家里接待客人的地方,聚一家之气的地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主”是指正屋。旧时,农村庭院建房,不仅只建独栋,一般要建多栋。坐北朝南,或者占主要地位的一栋房屋为正屋,正屋包括了主卧、厅堂(堂屋)。其他的房屋为厢房,也有的地方称偏廈、仓楼等附属用房。
正房是院落之主,在其他房屋中具有统率地位,一座庭院的好不好,主要看正房坐的位置正不正,或者说风水好不好。其他的附属用房的屋顶不可高于正屋的屋顶,至多也只能与正屋的顶在一个水平上,最好要稍低一点。这种庭院的格局,明显受我国封建社会时代尊卑有别礼教思想的影响。
从我国古代堪舆学的角度来看,“三要”中的“主”,指的是庭院中的正屋。但是,另两种说法其实也没有错,所指的房屋对象不同。“主”指主卧和厅堂的说法,一般指独栋的房屋,而不是有厢房的庭院人家。现在一些人已经应用到了楼房中的套间。
3、传统“阳宅六事”有什么讲究?
一、内六事
内六事中的门、灶、井、厕、碓磨(包括仓库)、畜栏,讲的就是农家院落生活设施的布局问题。民间堪舆学认为是院内的风水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院落之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设施,该如何布局,才算合理的问题。其中门和灶已在“三要”中讲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院内的水井、畜栏、厕放在什么位置合适,各地的气侯、地势、生活习惯不同,但有一个原则,畜栏、厕的污水不能污染水井,也不能让其发出的臭气熏染居住的房屋。
比如南方农村一般认为“前不宜井,后不宜塘”,井应置于房后,流出的财富就到家里,而前面宜有塘,生活产生的污水流出后,在水塘内聚集,免得外流,叫“装财喜”。南方农村的畜栏、厕一般置于正房的两边偏廈内,污水要往前面流出(不能往后流,称“檐水不倒流”)。因此,井在屋后,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水井不受到污染。而水塘放在前面,成为农家蓄积的“肥水”,用来浇庄稼和蔬菜。
而北方农村,一般来说,房前宜不挖水塘,也可能是雨水少,挖了塘也常年是一个干旱的坑,没有实用价值,既土地闲置,也不美观。水井可放在屋前,碓磨(仓库)也可放在屋前,但不能置于正屋或者厅堂前面。厕所和畜栏,大多远离居住的房屋。这也是为了家庭的卫生。
旧时,人们认为农家庭院以西方为上,不可随意向西方拓展住宅用地。最好不要把厕、碓磨(包括仓库)、畜栏,还包括坑,设置在西方,尤其在西方不能挖坑,民间俗称“泪眼”。
二、外六事
农村所说的外六事(道路、池塘、桥梁、庙宇、佛塔),实际上就是建房时,要选择外部环境的问题,也就是选址,俗称为“相地”。
农村建房选址,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环境的取舍,选择最佳环境。在农耕时代,我国农村人民,不管在生产还是生活之中,对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导致导致人的吉凶祸福。因此,在选择建房的地址上特别看重。
建房定方向要顺势,忌逆势,要根据地形、地貌、水的流向、路的走向、气侯特征等决定宅基地的选择和确定方向。比如,我国古代讲究坐北朝向为“负阴包阳”,忌地势南高北低,或者说前高后低。农村俗话有:
“前高后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类;后高前低,主多牛羊马。”
此话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强调了顺势建房的重要性。
在选择宅基地上,除了考虑道路、池塘、桥梁、庙宇、佛塔六事之外,还必须考虑山水、树木、水流等等诸多因素,也就是如此,也有人将这些要素纳入“外六事”。其实所谓的“外六事”,实际上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就是古代人所说的风水,选址宅基地也称看风水。关于风水之说,人称为迷信,其实也不全是这样。一个家庭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建房,居住舒适,心情畅快,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人们希望的。
比如说,农村建房时主要避讳两种地方,一是大路直冲着房子的地方,称为“路箭”,二是有河道直冲着房子的地方,称为“水箭”。表面上看是迷信,实际上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大路直冲着房子的地方,旧时有骑马和马车从大路经过,一旦马受惊,就会直往前冲,直接就冲到房屋,房屋内的人连躲避都来不及,会造成家里的人员伤亡。就拿现在来说,大路直冲着房子的地方,如果大路过的是汽车,刹车失灵,或者司机分神,汽车直冲屋内,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建房时,避开大路直冲着房子,有紧急情况,也能从容避险。
河道直冲着房子的地方也是一样,一旦河内涨洪水,就有可能扑房屋而来,连人和房屋都冲走。如果避开河道直冲,也可以避险。
事实上,这种忽视建房环境安全,在农村还是有一些发生悲剧的案例。
再说,在有庙宇、佛塔、坟墓等,让人惊悚的地方建房,因心理作用,每天抬头就见到这些东西,精神常常因此而紧张,心里能够舒畅吗?
总而言之,农村建房讲究“三要六事定兴衰”,有的是迷信而愚昧的,但是,有些说法,我们可通过神秘的外表看事物本质,能够看到某些关于人居环境方面说法,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在解读传统文化时,要认真鉴别,去其糟粕,吸收符合现代科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