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伤寒丨仲景认识生命机制的思维模型

作者简介

谢国仲,法名嗣仲,海南人。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周高仙道长门下,修习武当中和派性命双修丹法,悟得甚深妙义。后隐居山林数载,并辗转各地禅、道、密参学专修。在院校任教十年;志于修行,兼通歧黄之道、医药之理,救治疑难,广布道心,近年常居江南掩门讲学著书。著有《黄帝的人生观》、《老子禅解》、《庄子玄解》与《医圣心印》等书。

引言:本文谢国仲老师继续逐条解读《伤寒论》“太阳病篇”条文,讲解中风、伤寒、伤寒一二三日不同病症以及温病变证背后演变的机理。强调《伤寒论》虽然冠名伤寒,但其实仲景只是用它来做一个视角,教我们如何辨证与应对,事实上后面讲到伤风、伤温、伤湿、伤燥都有。阐明了我们要理解好仲景的思维模型,从道的角度、天人合一的角度、六经的角度读懂生命机制。

太阳病篇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人体在受风邪和受寒邪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先来看看受风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为中风”。首先它一定也会表现出总纲的症状,一定要注意总纲这个大前提,这个病一样会发热、脉浮。由于受风邪所伤的原因,所以是浮缓,也还会有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这个风邪是怎么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呢?从《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来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么中风肯定伤到肝,而肝主藏血,也就会伤到血,也就是阴液的系统,风性开泄,导致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打破,阴液失常的表现是出汗,皮肤腠理和血脉都是松散的,脉象浮缓,就好像泄漏一样。汗为心液,其实就是血液的损失,肝脏藏血功能弱了,这时就怕风,虽然是太阳病,但机理是伤到营血了。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我们再来看伤寒,它一样也会有总纲里脉浮的证状,因为它受的是寒邪,寒邪是如何作用于身体的呢?《黄帝内经》十九病机上讲,“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与膀胱相表里,寒邪进来伤到肾,肾中元阳温熙膀胱寒水的功能被阻滞,阳气打不开,气化不了寒水,脉就紧了,为什么体痛,气行则血行,血脉被寒气所收凝,则会出现不通之痛。卫气被封住,会感觉怕冷,气化失常,毛孔闭塞,如果身体启动与寒邪抗争的机制,就会发热,如果病人本身肾气虚,受寒直接变少阴病不一定能发热了,当然一般在太阳病还没到那个程度。毛窍闭郁,肺气阻遏,就可能出现气逆作呕的情况,我们这是从《黄帝内经》十九病机的角度去解读。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这一条脉若静者为不传,我们先来看脉不静而传是怎么回事。伤寒一日,人体被寒邪所伤的第一天,我们身体的卫气被封住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卫气肯定不能充盈饱满,身体气化不了,这里要谈谈人体能量运转中开、阖、枢的问题,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太阳一开,阳明就降,太阳不开阳明自然就不降,闷在那里。大家喜欢泡茶,有没有注意到茶壶上有个小气孔,用手压住气孔水就倒不出来了,阳明不降,正邪抗争的能量又很强,气机就开始逆走,很想要呕吐。因为伤寒束表导致毛孔闭塞,抗争的热能没有出口,郁在胸中,久了就会躁烦,血脉加速鼓动,脉象数急,发展下去,阳明实热就出来了,这个叫做传。

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开、阖、枢是紧密关联的,太阳不开阳明就不降。这是开阖,接着就是枢机不利了。少阳为枢,少阳的功能是什么?少阳主精气神中的气,也就是能量的流转,太阳阳明开阖失灵了,这个能量的流转还能和谐吗?太阳病二三日,传到少阳,气血能量会开始混乱,能量阻滞在哪里,哪里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证状。懂了这三阳的关窍,才能有助于你了解身体运转的模型。知道了传是怎么回事,自然会明白不传是为什么,那就是虽受寒邪,但正气运行顺畅,脉象平稳,没有激烈的斗争,邪气没有机会深入体内就被有效控制住了。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为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汘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者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个条文提到了温病,它是太阳病发展过来的一种证状,这里说又发烧又口渴,已经不恶寒了,这意味着伤到了心包,也叫做中温。如果发了汗还不能退烧,仍然自汗、脉浮,这意味着伤风了。在这种风温的状态下,病人多汗、嗜睡、高热神昏、讲不出话,身体内外一片热气薰蒸之象。

太阳病发展到阳明病的阶段,有的人也会这样,大便出不来小便也失禁,热入心包的时候,整个人也开始讲胡话了,按照仲景的思维,肯定要用清阳明实热的药了。按后世叶天士“温病论”的思维来看,他这个不应该是太阳病,他是从心包开始的,而不是从太阳开始的。而根据仲景的描述太阳病还没有消失,他用的名字是风温,风温一样可以入太阳,首先风致开泄太过,风入肝,温入心,风一入肝,汗就出了,温一入心,血液、语言、睡眠等都受影响,肯定是恶热,不可能恶寒。

所以我们身体的这团卫气,防卫太阳的气,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邪气侵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都可以进来,它还是太阳病,《伤寒论》虽然冠名伤寒,其实仲景只是用它来做一个视角,教我们学会身体受某种邪气所伤,如何辨证与应对。事实上后面讲到伤风、伤温、伤湿、伤燥都有,还有一些在《金匮篇》中。

某甲:老师,有种说法是结合人体的情况,被同样温度的风吹病的话,阳气不足的人可能表现为受寒气,阴气不足的人可能表现受了温邪,疾病是外邪和正气共同决定的,可能表现出温病或者受寒,取决于个体差异。

谢老师:既然讲风温,那肯定是风温的邪气所伤,不可能还是伤寒,不然不会罗列出伤寒、伤风、伤温等,要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风伤肝,温入心或心包,都会有哪些证状?仲景都是一气呵成。太阳主表,主掌抵御外邪的重责大任,当这团太阳卫气挡不住外邪的时候,不管是寒还是温,就会出现相应的病证。

这个条文是讲太阳病进入温证之后的误治,发汗、下法、火攻都是误治,发热而渴又不恶寒,说明已经是温病了,还去发汗,还一把火来,肯定出问题。这个时候坚决不要把温病当成伤寒来治,绝不能发汗。叶天士后来用寒的方式来解表,清凉解表,他是真正读懂《伤寒论》的人,从《伤寒论》读懂了生命机制,按照伤寒的模型而补充出伤温的系统,在这个基础上知道了温病怎么治法,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没有给出方子,是不是丢失了,我们也不知道,像《厥阴篇》里,也提出很多病证没有方子,我们读到的是不是古本,几千年下来,很难讲,这里只说了不能这样治,没讲怎么治。

一般来说生病不外乎外伤、饮食、内伤、七情,仲景在《伤寒论》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只是给你一个模型来了解生命,你自己遇到相应的情况,就会有所体会,而不讲情绪致病怎么样,年纪大了怎么样,所以这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论述,他是从道的角度、天人合一的角度、六经的角度讲清楚了这个生命的机能。

(0)

相关推荐

  • 读《伤寒论》第6条太阳温病有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

  • 仲景伤寒方论

    或问曰:仲景,立法之祖也.今观桂枝.麻黄二汤,服之而愈者才一二,不愈而变重者常八九,何如?答曰:善哉问.经云:冬气严寒,万类潜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体虚之人,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

  • 妙解伤寒丨把握天地运行,读懂生命状态

    作者简介 谢国仲,法名嗣仲,海南人.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周高仙道长门下,修习武当中和派性命双修丹法,悟得甚深妙义.后隐居山林数载,并辗转各地禅.道.密参学专修.在院校任教十年:志于修行,兼 ...

  • 董德懋丨仲景的“治水之道”

    导读:今天学习仲景的治水之道. 治水之法,笔者一直遵循张仲景的治水之道:一为发表散水,二为温脏利水,三为开道泄水.用于临床,每有良好效果. 01 发表散水 仲景治水,腰以上肿的宜发汗. 凡水气潴留,溢 ...

  • 六经病欲解时: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

    295条:少阴病,恶热,身踡而利,脚足顺热者,不治.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顺者,死.297条:少阴病,下利行而头眩,不时自冒者,死.298条:少阴病,四顺,恶热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

  • 读书人丨仲景传人李赛美:从无字句处读书,书不在多精读则悟

    "好像天外来人写的天书,对一些很疑难杂症患者,往往原方原量原法即见奇效,所以我读它读得很感慨."这是李赛美教授在和我们分享临床上根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给病人治病开方 ...

  • 仲景六经与现代疾病妙解!

    太阳病与现代疾病 太阳病方剂 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五苓散. 太阳病与现代疾病 各种感冒.发烧.气喘.咳嗽.消化不良.脾胃障碍.肩周炎. ...

  • 道德经妙解丨43 了悟生命源头安心自在

    43 了悟生命源头安心自在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 ...

  • 道德经妙解丨64 分享越多 生命越富有02(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 ...

  • 忆忘老师丨说说伤寒与温病,仲景的不传要方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由答摩课堂出品的<硬核伤寒论之读懂<伤寒论>温病>,我是授课老师忆忘,这是我们硬核伤寒论系列课程的第五期培训课. 这次给大家讲解一下<伤寒论&g ...

  • 道德经妙解丨28 冷静稳重 做生命主人 为人处世成功诀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