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您跟孩子说过吗?

很多家长说,为人父母以后,很难再时刻保持当初的优雅。孩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小东西——即便忍耐力再强,也有抓狂的时候……

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想象自己当上父母后的感觉呢?应该多是美好的画面吧:亲子共读、在晨雾中一起跑步、开心进餐、嬉闹、鼓掌、拥抱、欢笑……一切都如电视广告般美好。

但实际上等我们真正当了父母,却发现情形早已变得不妙了。我们成了监工,时而愁苦、时而凶神恶煞,孩子成了麻烦制造者,我们当父母的似乎就是消防员,整天处于警戒状态,时刻准备着去救火。最糟糕的是,火灾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我们没有喘息之机……

如果把你和孩子的互动录像一段,您会看到怎样的自己?

粉丝朋友曾经录像,发现,自己一个小时跟孩子互动里,75%的语言是各种命令和禁止、说教、训斥,太可怕了!

语言对幼儿的心理暗示

比如我经常举这个例子:

情景一:孩子端一碗水走过来

“当心,别洒了!”——

“好好端,慢慢走,嗯,端的挺稳呀!”

情景二:孩子写作业慢

“快点写,再磨蹭十点之前又睡不成觉!”

“我们要抓紧喽,提高效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去……”

幼儿对语言的接受常是片段的,你说“小心别洒了”,他也能听懂“别”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洒了”。心理学上讲,我们所有人都对负面的事情印象更深,这叫“负面偏好”。当这种坏事情的景象在他脑子里蔓延开来,它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行为。所以,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负面语言会让孩子有抵触、有反感。

“正面语言”,为什么这么难做到?

很多家会说,道理都懂了,可是一到实际情境中,就忘了,怎么会这样?

1.因为我们的语言习惯是多年形成的。也可能自己父母就是这样对自己说的,造成我们的思维模式很难改变。

2.不接纳孩子,看不到他各种性格特质的积极之处;

3.自我价值感低,觉得孩子的问题都是在暴露和证明自己的失败,没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4.平时生活中就习惯了悲观者思维模式,不会建设性沟通,不能积极看待事物,总是抱怨挑剔,缺少正面诠释生活的能力。

如果成人自己的担忧、焦虑、自卑、自怜、自责、缺乏安全感……很严重,说给孩子的话,教养成分不多,而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的这些情绪,于是自己在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时,孩子无意中成了接收焦虑的纸篓。

你的语言正在塑造孩子的思维

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模式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你怎么是这么一个磨蹭的小孩,你怎么做什么都磨蹭,你以后永远这么磨蹭怎么办?……看,洒了吧!从脏,一直说到住院……

我们对孩子说的话,是否体现了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模式、或者只是自己情绪的倾倒?

(但这并非让家长不敢说个“不”字,有时我们的确需要跟孩子说不!)

语言塑造思维,你在用不同的语言给孩子勾画不同的心理图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以为的事实,只是不同版本的事实,我们都是有选择的关注、有自己的经过编辑加工的脚本,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同的事实。积极的现实会让人有更多资源做得更好。积极心理,不仅会带来积极情绪,更是构建资源。

家长用自己的正面语言和积极情绪,帮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现实。同样一个事,同一个要求和做法,家长有不同的情绪和思路,可以给孩子勾画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致。

情景三:孩子背乘法表不熟练

  • “你加减法运算就不熟练,如果乘法表再不背熟,以后数学就根本学不会,别说做题,课堂讲课你都听不懂!”

  • “乘法表不难,最后没有不会背的,你现在刚开始背,我们投入的时间还不够,我们白天做了很多其他事情,现在我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练习,练多了就熟了。这样,你现在就在纸板上写个大一点的乘法表,每天在校车上可以自己多复习……”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让孩子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现实。

再如,同样是给孩子布置更多的练习,一种做法是,把这搞成“惩罚性”练习,孩子带着屈辱在做;另一种是,把这变成“胜利型”练习,孩子像冲锋或比赛一样在做。

两种做法,孩子的状态不同,效果当然不一样。

妈妈的话都是有魔力的,因为我们的语言在塑造孩子的内部对话、思维模式。

家长的思路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时刻都在用自己的语言给孩子塑造思维模式。第一种说法,是在培养一种无助、悲观、绝望的思路。

我们此刻保持正面的思路,决定孩子以后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如何回应、有怎样的内部对话!你希望孩子以后如何对自己,此刻就如何对他。我们用语言,给孩子一个“是”的世界,一个“可以”的世界。

这样说话,你的管教更有效

要用正面语言来教育孩子这个道理,我相信家长都听说过。但大多数家长可能会觉得很难做到。为什么呢?

第一,家长很多时候分不清哪些是正面语言;第二,对孩子说正面语言的习惯需要持续地练习,没法一蹴而就,有时家长在给孩子说话时意识到了要使用正面语言,但没过几天又退回到旧的语言习惯里;第三,家长没看清说正面语言带给孩子的好处,所以觉得说不说没有多大关系。

哪些是正面语言?哪些是负面语言?孩子端一碗水走,你说:“当心,别洒了!”

这是负面语言;你说:“好好端,慢慢走,嗯,端得挺稳呀!”这是正面语言。

孩子写作业慢,你说:“快点写,再磨蹭,十点之前又睡不成觉!”这是负

面语言;你说:“我们要抓紧喽,提高效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去……”这是正面语言。

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狂热的负面语言爱好者,似乎提醒孩子即将发生的坏事就是我们唯一的天职。

语言,决定思维模式

为什么说正面语言这么重要?

首先,幼儿对语言的接受常是片段的。比如:你说“小心别洒了”,他也能听懂“别”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洒了”。心理学上讲,我们所有人都对负面的事情印象更深,这叫“负面偏好”,是人类多年进化所致,因为这可以让原始人保命。对于孩子,就更是如此。并且当这种坏事情的景象在他脑子里蔓延开来,它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行为。所以,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

我们常常会发现,你刚一提醒他别洒了,马上他就真的端洒了。这时家长还会接着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的?刚说完……”当然,也不能说孩子犯的错就是家长的提醒给搞的。但我猜想,有时,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少了信心,多了顾虑,自然容易发挥失常,所以这里的因果还真是难说清。

其次,正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负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后看,鼓励他瞻前顾后、担忧,甚至惧怕。所以,这也关系到孩子的情商发展。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有勇于挑战、坚韧不拔、面对失败和逆境能越挫越勇的性格,而不是总有以安全、保险为做事动机的防御型思维模式。

语言就是外化的思维。我们大人的语言就是给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做典范。甚至,家长的语言,常常会成为孩子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头脑中的内部对话模式。

在孩子幼年期,我们无意中的语言,塑造了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意识或潜意识里的各种信念。所以,我们改变语言习惯,多从正面讲,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少利用恐惧心理,少用坏事去威胁孩子,这是正面教养的第一步。

把“管”变成“给帮助和支持”

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对孩子不能说一个“不”字。我始终主张,和孩子要“以诚沟通”。我们要诚于己,诚于自己的内心。但问题是,我们的这个“己”,常常需要优化。

我们很多人,是在自己父母的负面语言里“泡”大的。从小到大,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可能就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模式。如果不去觉察、改进,那么我们实质是在用过去艰苦环境下家长的教养风格对待自己的孩子。

另外,家长需要有能力审视自己的情绪和语言,搞清楚—你究竟是在和孩子有效沟通,还是借沟通之机在宣泄自己的焦虑恐惧。

太多时候,孩子很无辜地成为家长负面情绪的垃圾桶。然后当家长把自己的情绪垃圾倒好了之后,便开始责怪孩子的闹。想想,存了那么多垃圾,闹,那是孩子本能的保护性反应;不闹,您倒该担心了—那些垃圾迟早会在其他地方呈现出来,那将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长要把关注点放在积极的事情上。这其实是教育中的一个大话题,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去理解教育。很多家长朋友问我,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该管还是不管?不管,他的问题会更严重;管,他就烦。我劝家长,彻底改变“管”这种想法,变成“给帮助和支持”。

我的建议里也常有这样的话:先放下这个行为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困难在哪,可以怎样帮他,可以给他哪些办法。

孩子出了点问题,不必惊慌,不必围着问题转,要着眼于基本建设,想想可以在哪方面多做点“扶正”的事情。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做什么都磨蹭,我们要想的不是怎样去催促,去威逼利诱,而是教给孩子时间管理方法、增强他的学习兴趣,想办法给他有趣的事情让他盼着。

孩子胆小不爱交往,我们平时要在给他树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时教给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机会。

孩子看电视控制不住时间,我们要给他提供比看电视更有趣的活动,同时自己少看电视来做表率。

孩子撒谎,我们要改善管教方式,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度,让孩子可以在我们眼里安全地犯错误,同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不太合理的需求,认同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孩子太黏人,我们要给他安全感,平时高质量陪伴,逐渐给他自己留一点空间,并多给他提供与其他家人和外人接触的机会。

孩子不讲理,我们要多关照他的情绪,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孩子总和小朋友打架,我们要反思在家是否太以他为中心,处处过于满足他;是否教给他社交技巧;是否培养过他的同理心;是否需要提高他的语言表第二章  养孩子千万不能养得内心软弱达能力。

……

总之,如果围着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转,只是表层的“教育”;如果方式不好,这就成了反向的力量。与此同时,家长还恰恰错过了进行真正的、深层教育的机会。这样,家长越来越焦虑,并且会无比沮丧地发现—自己已倾尽全力,但问题居然越来越多。

教养孩子,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总的来说,正面教育,并非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不敢说话,而是要家长从内心有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您说出来的自然就是正面语言,做的自然就是正面教育了。

文|转自罗玲的空间

(0)

相关推荐

  • 用更多正面的情绪驱散负面影响

    我们的大脑里有两套程序,一套混乱繁杂的潜意识的思绪,装满了零碎的想法和情绪.而另一套严谨有序的是有意识的思维,能帮助我们理性的去思考问题.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不要被一些不理智的 ...

  • 九转领域86:我为什么要研究潜意识

    你好,我是九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富有,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为什么大多都是不能如愿 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3岁看小,7岁看老 一个人的潜意识在7岁之前基本就成型了,而潜意识决定了我 ...

  • 哈佛最新研究:孩子一生只有一次变聪明的机会,父母一定不要错过

    哈佛最新研究:孩子一生只有一次变聪明的机会,父母一定不要错过

  • 智商超高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有十大特点!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很多孩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悟性特别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七岁前,他的智商.思维习惯及秉性特征就已经大致形成了.如果一个孩子有以下这 ...

  • 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

    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只管在家读书学习? 其实,生活所到之处皆教育,孩子需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作者 | 枫子 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为了让儿子能够进 ...

  • 读书之外这么做, 让孩子更优秀!

    现在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特别强,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有时候都会自叹不如.一个来自山东烟台的小女孩,每天下午都会在大广场练习跳绳,行云流水般的花式跳绳,令无数路人驻足观看.小女孩充满自信地说,"我 ...

  • 【中医育儿】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彭鑫博士中医育儿课堂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医古法 婴幼养生> 胎毒产生的原因有三种,都与妈妈有关系. 一.妈妈饮食不当.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经常吃辛辣.肥甘食品.肥甘是什么意思?就是特别油腻的,如大鱼大 ...

  • 沉迷垃圾快乐的孩子, 大脑严重受损: 请警惕孩子世界的上瘾性行为

    点击加载图片 用陪伴代替手机,用关心填满孩子的人生,给予孩子精神的富足和真实的快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 | 番茄妈 这几天放假,我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期间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饭,朋友喊他家9岁 ...

  • 溺爱不是“过度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父母的溺爱虽然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爱,可事实上这些都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带给了孩子毁灭性的结果.当发现这一切是溺爱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已经无法挽回了的.溺爱,就是家长的一种错爱. 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并不是一 ...

  • 父母都近视孩子该如何近视防控

    现今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是全民关注的问题,很多80后家长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没有关注自己的用眼健康,患了近视,他们的孩子们现状正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家长们就特别关心自己的近视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孩子会不会也早 ...

  • 不要打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再生气也别动手

    作者丨睿妈 来源 | 家长必读(ID:jiazhangbid) 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 ...

  • 教育孩子 有舍才有得

    剧中,不管是智商高达140的米桃,还是上了校外培训机构金牌班的子悠,以及落选了副班长.成绩越来越退步的欢欢,他们和他们的家长,"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