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长河

长河,又名太湖河,长江支流皖河的支流(或源头)。发源于岳西县多枝尖,流径太湖县店前、牛镇、花凉亭、太湖县县城、黄泥镇、官坝头、陈家渡,至潜山县与怀宁县交界的石牌镇汇合皖水、潜水形成皖河干流,长145 公里(一说全长137.5公里 ),流域面积2506 平方公里。 太湖县境内干流上建有花凉亭水库,为流域内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水源,下游是安庆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历史上,长河也岳西县-潜山县入长江的重要航道。流域地处大别山南麓,是皖文化的中心地带,徽剧、黄梅戏流传盛行,有司空山等知名景点。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长河源头岳西县店前河

在岳西县,干流称店前河,以东源的银河为主流,次 为西源徐良河,为长河上游干流。银河自黄茅尖西出源后,流向西南,经凉亭转向南流,至河图急转向东,复转东南,又转向西,再转东南形成河套。主河道平均坡降10.3‰,河床稳定,基岩裸露处多。徐良河分别发源于上古坊和乌米岩,流向东南,平均坡降9.42‰,属低山丘陵性河流,河床多积卵石夹砂,源头基岩外露。二流在三合滩汇合后,至杏花村入太湖县境。 [6]

长河太湖县龙山宫段(长河二桥)

在太湖县,长河原名太湖河,经杏花村入境,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牛镇镇至县城以上为花凉亭水库库区,主河道流经境内全长81公里,河宽200-800米,本县流域面积1769.6平方公里。境内长河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山洪暴发,汹涌澎湃;枯水季节,赤足可渡。长河古道出龙山宫后,原从城西马路河下泄,明万历年间洪水 改道东门,清乾隆十九年(1754)筑堤浚河,使之仍归故道。二十四年,东堤又决,此后县城东西两面行洪。 [8]

在潜山县与怀宁县,长河,源于岳西县境内的黄茅尖西,环经潜山县境西南隅,由西向南流。是为潜山、怀宁两县界河,由西向东经至黑河口入境,再经黄泥港、母猪山、彭潭渡至乌子岗(怀宁县石牌镇老鱼潭)与潜水汇合,东行约2公里至浏河口(刘河口),再与皖水汇合构成皖河干流 [9],至长江。境内长18.75公里,河宽为300-600米。河道弯曲度为1.25。纵波为0.35‰。河床由中细粒砂石构成。河底大量淤积中细粒泥沙,普遍低于圩内田面,属圩畈平原区河流。黑河口、斗宕河口以下,人工筑有沙堰,可引花凉亭水库尾水,灌溉黄泥、王河、河镇等乡(镇)部分田地。 [1]

河道特征

长河潜山县黄泥镇段

花凉亭以上为山区河道,主要有店前河、野鸡河、安乐河等支流,河 道曲折深切,比降5‰-1‰,花凉亭以下流经多为丘陵圩畈地区,河道曲折河床中沙洲发育,河宽350~800 米,平均比降0.4‰。 [2]

水文特征

据水文资料测算,长河年平均径流量13.94亿立方米。在建花凉亭水库以前,年平均水位42.43米,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根据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历年最高水位51.23米(1982年)推算,得出洪峰流量9870立方米/秒。 [8]

主要支流

岳西县

冶溪河,为长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岳西县西坪,流经冶溪、桃阳两乡后,在桃阳乡的梅子林入太湖县境。自源头至狮子岩6公里的上游段,坡降达45‰,狮子岩以下,坡降为8.4‰。下游河砂淤积,部分河床,高于农田,形成冷浸田的集中区。 [6]

太湖县

长河在太湖县境内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4条,呈不对称的羽毛状分布,以长河为中心从上游而下,东部纳入长河的有羊角河、同义河、薛义河、青石河、寺前河、罗溪河、高冲河、凤凰山水、黑河;西部纳入长河的有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大湖河、小湖河、棠梨河、夏家河、泗水河、新仓河、鲊陂河。

羊角河:源于岳西沙帽尖,向西南流入县境,流经本县4.6公里,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

同义河:源于岳西四望山,向南流经沙帽尖东麓转西南入县境,经程家河至桥埠滩北入长河,流经本县12.7公里,流域面积54.5平方公里。

前部白沙河:源于英山、岳西县交界的犁头尖,流经桃阳入境,至百里墩西纳叶家河(源于团岭,长5.3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至耿家岭西纳程家河(源于黑松口,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王家河(源于三尖寨,长4.8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经黄茂山、西溪湾至薛义河,与后部河汇合入花凉亭水库,流经本县15.9公里,流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

安乐河:源于英太交界的古皮尖、黄柏山、天花坪,三处之水汇于马嘶铺,东南流经陈辉、沙河至陈园畈,西纳赤水河(源出天花坪,东南流经张家河、花园河、黄溪河、石堰河至陈园畈,长26.8公里,流域面积75.3平方公里),再经阎王河、朱家河、安乐河,西纳黄泥河(源出桐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再经袁家湾至弥陀寺,西纳弥陀河转东流至田家滩,南纳方田河,迂回以达龙湾入长河。袁家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袁家湾以上主河道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

弥陀河:源于湖北蕲春,由北流至柳树,合杨河,再由东流出弥陀圩入长河,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方田河:源于蕲春大王山、云长岭,由东北流经陈半街、河口,南纳徐家冲水(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经方田至真君庙,南纳金竹冲水,转北流入长河。方田以下是花库淹没区,方田以上河长15.8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

南阳河:源于太宿交界的风帽岭,东北流经白门楼、凉亭、枫树沟,东纳双河(源出酸枣岭、百罗尖,主河道长7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到刘家畈,西合石井河(源出太蕲交界的云长岭,东北流出长岭冲,经九丘田、栗树坪、石井至刘家畈,长23公里,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过柏子湾直达龙湾入长河。柏子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主河道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

黑岩河:源于天华尖,北流经王家屋至合水涧入长河。王家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

青石河(古名琴河、猫石河):源于太潜交界的上程岭,西南流至朱家湾,北纳吊桥河(长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黄岗、猫石河,东纳转桥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芹河至赵家河,北纳王家河,向南经汤水湾、侯陆畈至青石河入长河。赵家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9.5公里,流域面积69.9平方公里。

王家河:源于太潜交界的长颈鹅,南流至八士畈,西纳陆家冲水(长4.4公里,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至赵家河,长14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

大湖河(黄界河):源于太宿交界的界岭,东北至皂角湾、黄猫山、桑树堰,南纳茯苓河(源出太宿庵,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西冲河(源出芙蓉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至马王庙,南纳东冲河(源出缺月岭,长6.2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经花岩、黄镇、黄界河,西纳柳家河,南纳斑马冲水,转北至大湖河入长河。花岩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6.1平方公里。

小湖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虎石,东北流经锦鸡然后入长河。锦鸡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寺前河:源于太潜交界的清风岭,西南流经许家河、蔡家河、上马石、王畈、寺前河,西纳徐家冲水,东纳洪岭水,至九村畈入长河。上马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9.3公里,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

罗溪河:源于太潜交界的玉皇庙,西南流经柳树脚下、詹家大屋、罗溪,北纳李明冲水(源出姜家寨,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至西风洞下入长河。詹家大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5.2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

九龙河(古名洪渚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鸦岭,北出九龙山,经祥冲大屋、李杜店转东南流入长河。祥冲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高冲河:源于四面山,东南流经四面畈入长河,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

棠梨河,源于潘家冲,南流出祝家冲,转东北经张家河、刘家河、龙门寺,转东南经方家洲、石矶头穿棠梨畈至古路河,西纳界址河(源出太宿交界的鹧鸪寨,经枫香驿入境),转东北穿虎形潭渡槽,折转东南至花香畈,北纳银子河,出城江桥入长河。主河道25.8公里,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

龙潭河:源于芭蕉坳,经白石山之西、北、东,经九龙庙、螺丝墩至龙潭湖,在准堤庵下注入马路河,东南直下棋盘石入长河,长14.5公里(河在龙潭湖被花灌总干渠截断,设泄洪闸排水,马路河不再分洪)。城关之水也归本河。

夏家河:源于祈雨山,北流经转桥头、蛇形,转东北经苦树嘴、夏家湖,至棋盘石入长河。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泗水港河:主要河道有四条,呈折扇形汇于来兴寨下,在驮龙山麓入长河。主河道源于香茗山莲花尖,西北流经初阳门,在蔡家畈东汇何英畈水(源出鹿磨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折转西南,东纳长冲水,南汇响岩湖水(源出官桥铺,长4.7公里,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转东北流,西汇大湖田水(源出梅子岭、何家墩,长5.5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经章家团湖至驮龙山。长18.5公里,流域面积79.3平方公里。

新仓河:源于驮龙山,循东南麓出龙堰,在新仓畈下首陶家嘴入长河,长7公里,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

黑河:属长河中下游的主要支流。它是1960—1965年冬为缓解王家河洪水的压力,人工挖掘的一条河道,始于方家山嘴,全长3.4公里,宽150米。集太湖县境内诸水注入长河,纵波为0.33‰。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 [2]1958年夏,塞长河分支斗宕河进口,以免长河分洪入王家河注潜水为害。1959年冬—1965年冬,黑河改道,开通新黑河,废老黑河、金桥河、后河及黄泥圩内分支,集太湖县诸水入长河,洪灾大减。 [11]源出高界公路以北山区,流域分东西两大片,东片有白沙河和小池河,西片有枫铺河、石子河、罗家河、汪洋河、观音寺河,以罗家河为主道。罗家河发源于天台、罗溪交界的天头山,南行出章河冲,经祠堂边、罗家河,在五羊畈东合汪洋河、北合石子河(源出天头山南,途经刘山铺,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至横山桥,西纳观音寺河,东行经汪家山进入花园圩,在李家坝北合枫铺河(源出海会寺,流经枫香铺、方家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在罗陂畈北纳高桥河,在余龙桥北合小池河(源出天台山,东南流经刘家山、小池驿、孔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白沙河(古称焦羊河,源出玉皇庙,东南流经石霞,至东堰口,穿白沙畈,在方龙北纳杨埠河,经上格城沿山而下,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杨埠河又名落马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直至姚家祠堂入长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12.6平方公里。

鲊陂河:古称东门河,源出鹿磨山,北流经鲊陂桥,转东北经怀宁境入长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8]

航道航运

长河岳西县航道,有店前河航道,为店前、白帽两区货物吞吐要线。县内店前至杏花村段10公里,长年可通1.5吨位大排。汛期,店前上游5公里处的三合滩,可通木排。50年代初,店前的粮食和白帽的木材,均经此道出口。后因下游修建花凉亭水库,航道阻断,加之公路修通,水运遂被陆运取代。 [12]

太湖县段,有太湖河-皖河航道。自店前河至石牌,长145公里,为流沙河,沿途深浅不一,只能通排,不能通船。枯水期,上游有险滩,下游多沙洲,行排也需人力背纤。此航道,自古就是长河流域山区人民以排筏输出竹、木、生漆、桐油、皮油、栗炭、茶叶、果晶、药材等土特产品,运进盐、米、布匹、日杂百货等生活用品的重要运输线。排筏装卸点有:店前河、百里墩、羊角河、桥埠滩、薛义河、牛镇、龙湾、辛冲、大湖河、塔镇、花凉亭、太湖老城、驮龙山、新仓、黄泥港、官坝头、陈家渡、石牌。店前河以上为狭谷,素不通航;牛镇上溯店前河,一般通载重2至3吨排筏;牛镇以下直抵石牌,一般航行载重5吨排筏。1959年,花凉亭水库大坝截断河道,大坝抵石牌61公里航道停航,大坝上游用木帆船和小型机动船运输。水库蓄水期,10吨以上机动船可从檀树坳(或大坝)至牛镇,航程30公里,枯水期只能到辛冲,航程16公里。水库内常年开辟檀树坳(或大坝)至辛冲、马龙、寺前、罗溪的4条短航线,有12马力、5至10吨的小机动船经营客、货运输。 [4]

长河在潜山县内长18.5公里。建国初期以前,竹排上行抵达牛镇镇附近,汛期抵店前,花凉亭水库以下通行帆船。花凉亭水库建成后,黄泥港以下仅通行木船。70年代以后,黄泥港以下仅通行竹排,汛期通行木船。 [13]

水利工程

1958 年,在花凉亭建花凉亭水库,1976 年竣工,总库容23.9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4×10000 千瓦,最大泄洪量10100 秒立方米,在其下游的花凉亭灌区,设计引水流量70 秒立方米,有总干渠1 条,长36.7 公里,干渠4 条,长158 公里;到渠以上建筑物1083 座,可使太湖、怀宁、望江、宿松4 县的103 万亩受益。 [2]

水库

花凉亭水库

花凉亭水库,位于皖河支流(或河源)长河的上游,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坝址坐落于太湖县城西北约5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库流量46.3m3/s,多年平均来水量14.6m3,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1970年修正设计时设计洪水位为95.58m,校核洪水位97.61m,总库容23.66亿m3。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洪水位为95.21m(0.1%),校核洪水位97.30(0.01%),总库容23.66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 [14]

水电站

花凉亭水电站,1958年8月15日开工兴建。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泄洪洞、溢洪道、发电洞、发电厂五项主体工程组成。1976年主体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基本完工,其中引水发电洞(兼导流隧洞)直径7.5米,长469米,进口装有3×6.5米事故闸门两扇,出口设有4.5×4.5米高压弧形闸门,最大泄量473立方米/秒。距出口约100米处设有4条支洞平行通向发电厂房,洞径由4米变到2.8米。发电厂房长52.1米,宽14.4米,内装水轮发电机组4台,每台1万千瓦。厂房附近有升压站、开关站等配套设施。1980年9月,为发挥水库效益,实现防洪、灌溉、发电、养殖、航运综合利用,实行维护性装机发电,省计委决定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位,实行低水头运行发电。同年冬,省电力局修造厂派人来太湖进行水轮发电机安装,1981年10月9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11月26日2号机组投产并网。1985年安装3号、4号机组,安装工程由电站自行承担。1981至1985年累计发电1.55亿千瓦时。

电站1、2号水轮机型号为HL263-LJ-200;发电机型号为TS-425-94-28,10000千瓦;主变型号为SFSL-25000/110;发电机终端电压为10.5千伏,通过25000千伏安三圈主变升压为38.5千伏及121千伏。121千伏侧至潜山110千伏变电所与华东电网相接。38.5千伏侧向太湖及宿松县供电。潜山与花凉亭电站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由安庆地区输变电工程指挥部施工。1975年动工,1977年完工,开始以35千伏降压运行(二线一地制),太湖县1977年10月1日通电即由此线路输送。1981年7月,花潜线开始以110千伏运行。花凉亭电站至太湖县的35千伏线路,由二线一地改按原设计的三相运行。电站351开关为太湖县与华东电网相接的唯一开关,是太湖县的供电咽喉。 [15]

灌溉工程

花凉亭灌区,1958年10月在花凉亭水库下游龙山宫动工修建。1964年即引水8立方米每秒,使太湖、望江两县10万亩农田受益。1973年引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达到22.8万亩。至1985年,建成总干渠长36.7公里,分干渠4条长156.11公里,万亩以上支渠26条长243.65公里。建引水拦河坝、各类水闸、渡槽、渠道水电站、桥涵等主要建筑物29座,引水能力已达60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引水总量5.3亿立方米。太湖、怀宁、望江、宿松四县65万亩农田受益,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到90%。 [16]

花园圩灌区,是建国前唯一的万亩灌区。上起金鸡岭,下至黄泥港,圩内河道纵横交错,塘堰星罗棋布。若逢旱年,沟塘干涸,即在长河拦河打坝,引水补给。1951年冬,皖河工程处派员查勘设计,在徐胜埠堤上建翟惠闸,最大引流量2立方米/秒,可灌面积2万亩。黑河改道后,花园圩经治理呈长形,圩内面积19.5平方公里,有耕地1.75万亩,由1条总干渠、3条分干渠、24条支渠控制。水源除圩内径流外,还有黑河与长河。黑河堤上有梓树坝、刘家岭、周家老屋、徐家小屋4座进水闸,分段引水入圩。一旦发生旱情,就在长河里打坝,从翟惠闸引水入圩。长河拦水筑坝处宽约0.8公里,底高程26.5米,临时沙坝需3米高,筑坝一次需木桩千余根,稻草万余公斤,劳力2000余人。花凉亭水库建成后,河床不断降低,打临时沙坝难度增大。灌区输灌一次,时间需5-6天。 [17]

店前大堰,本县第一座永久性拦河自流灌溉工程。拦河坝于1959年11月动工修筑,先后三移坝址,最后定址于店前公社店前大队狮子口。1961年11月,用水泥砂浆、条块石砌成重力式滚水坝。坝长78.6米,河谷处最高坝高5.5米,拦长河水系的店前河水入渠,上游集水面积414平方公里。下游消能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框架结构,框架方格空间,用浆砌块石填实,与框架连成整体。1962年6月,完成渠道等配套工程。初建时渠长2840米,灌田1500亩。1970年后,延伸渠道,引水量达每秒1立方米。规划灌区增至3500亩。后因延伸渠道末端退水及搞多种经营等原因,今实际灌区为7个村的2000余亩农田,灌区人口近8000人。 [18]

防洪排涝工程

圩堤

筑堤拦水,是太湖县内历代的主要防洪措施。民国24年(1935)《安徽通志稿》列入太湖堤圩名目27处。建国初期,全县有圩堤30处(其中保护面积1000亩以上的6处,1000亩以下的24处),堤长计70.7公里,保护农田4.65万亩。旧时圩堤,大多低矮单薄,隐患很多,汛期多雨,长河一带年年都有洪涝发生。为治理洪涝,1950至1958年,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重点对翟惠堤、护城堤、新仓堤、无忧堤、长河园堤进行扩宽加高加固。堤坝高程一般均超过1955年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累计修整河堤200多公里,护岸10公里,完成土石方189.6万立方米。其中1954至1955年春,培修复堤即达59.6公里,完成土石方60.6万立方米。随着花凉亭水库、方洲水库的兴建蓄水,60年代主要河流洪水基本得到控制。1960年,为解决花园圩的洪涝灾害,结合联圩修建黑河新堤10公里。70年代初,开始对花凉亭水库以下长河河道进行整治,新建堤防16.5公里。

县内圩区,大部分分布在长河两岸。1985年止,全县有圩堤25处,堤防107.9公里,保护农田面积5.02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堤1处,堤长23公里,保护农田1.75万亩;万亩以下、千亩以上的圩堤9处,堤防总长56.5公里,保护农田2.64万亩;千亩以下圩堤15处,堤防总长28.4公里,保护农田0.63万亩。

翟惠堤:又名翟公堤,建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县内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河中游左岸,上起猫山,下至潜山黄泥港,全长13公里(其中王家坝至黄泥港约4公里,1956年划归潜山),为均质沙坝。素有“太湖粮仓”之称的花园圩就在该堤保护范围之内,圩内农田面积1.75万亩,人口2.4万余。太、潜、怀三县受益,自古至今,地方官府都很重视,岁岁年年,培修加固。原坝顶宽1.4-1.6米之间,内外坡1:1-1:1.5。解放后进行培宽加固,坝顶宽达5米,内外坡1:2。70年代初,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龙山宫以下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全面根治,从徐胜埠至赵家坝裁弯取直,老堤以外另立新堤3.7公里,堤顶高程28-31米,顶宽6米,内外坡1:2.5-3,堤脚全用块石护砌。

无忧堤:位于城西乡无忧村,沙土坝。上起花凉亭干渠龙潭闸,下迄凤形桥,原全长7公里。1970年对马路河口以下老河堤裁弯取直,建新堤4.2公里,现堤全长5.5公里,堤顶宽3-4米,内外坡1:3,堤内受益面积5000亩。

新仓堤:位于新仓乡,上起长河中游的驮龙山北麓,下至新仓街下陶家嘴,全长6公里,受益农田3500亩。解放后扩宽加高加固,顶宽大部分3米,内外坡1:2。70年代治理长河时,下段河堤裁弯取直,重立新堤2.4公里,新堤顶宽6米,内外坡1:3,堤脚干砌护坡。

长河园堤:位于罗湾乡境内,长河中游左岸,上起花顶山,下迄沙坝村,堤长3公里,受益农田1500亩,通过历年加固培修,现顶宽2.5-3米,内外坡1:2,干砌护岸300米,已达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护城堤:即县治环城堤。长河绕县城北、东、南三门,旧有土堤,岁多水患。清嘉庆元年(1796),自北门至南门杨树沟修筑堤坝一道。道光七年(1827)大水,西门河堤溃决。道光十年,筑西门外新堤,名孙公堤,并在堤上筑4座“宣御闸”,拦洪排水。同治五年(1866),将各堤修筑完固。光绪年间,除修复南堤上闸外,又在南堤上加筑水闸两座。民国5年(1916),增修东门河堤和焦家园内坝。8年,省长吕调元在工赈项下拨款加修护城堤。22年,在丁漕(人口税)项下附加护城堤经费一成五分,拨款修筑。建国后,1950——1958年,发动在城机关、企事业职工和居民年年加高培厚扩宽,使东南西北护城堤连成一体。对焦家园、东门及牛角杪等堤坝险段进行块石护岸、筑丁字坝拦水护坝。护城堤全长6.2公里,加修后,堤高平均6米,顶宽4——5米,内外坡1:2——1:3,堤防断面比建国前扩大2倍,累计完成土石方40多万立方米。1960年,由于长河上游花凉亭水库拦洪蓄沙,下游河床逐年降低,该堤洪水威胁减轻,每年都安全度汛。因而60年代平堤兴种和挖堤建房较为普遍。70年代初,护城堤外的长河、龙潭河开始治理。治理后,东门大堤加宽加长与滚水坝西端相连,长河洪水沿东门河直泄。龙潭河上游已建闸截断,不再分洪。城北、城南、城西的大片沙滩已改成农田和果园,护城圩内种植面积由原来的800亩扩大到3200亩。现在的护城堤东起长河大堤,西至龙潭河新堤,北界花凉亭水库总干渠,南迄棠梨河新堤,堤总长17公里,该堤可防十年一遇洪水。 [19]

1970年12月,长河沿岸受益的新仓、江亭和城关的民工开始动工,左岸从东门桥至新河口堤长7.7公里,右岸从护城圩到灯明山堤长5.6公里,疏通河道,重建新堤。1971牛冬至1972年春,参加民工达1万余人,完成土沙方134.7万立方米,石方5471立方米。1972年冬后,治理规模缩小,1975年底停工,共完成新堤16,5公里,护砌9公里,土沙方350.7万立方米。砌石3.6万立方米,小型水利建筑物11处,浆砌1170立方米,改滩造田5000亩。共投资1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6万元,地方投资14万元。上段河堤已达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段河堤未达设计要求。治理任务仅完成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19]

流域地理

地形地貌

长河发源地多枝尖,属大别山山脉的岳霍交界的多丛山脉,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60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 [20]大别山东南部山峰,在岳西县境内西部,东为和平、横河、茅山、田头、柳畈5乡;西为凉亭、河图、南山、前河、岩上5乡。为中山山地,坡度在40度至60度之间,少量切割深度达千米以上。区内山峰林立,山势陡峻,岩石外露,沟谷呈“V”字形。风化壳厚约三四米。本区气候温凉,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天然林蓊翳蔽日。区内还有一部分草地和名茶产地,近万亩农田零星分布,一年一季中稻常遇“青封”灾害。 [21]

该区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多为海拔800米以上的的江淮分水岭以北高地,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大于或等于10℃积温在3900℃以下,年极端最低温度-19.8℃,气候偏寒,为宜林之地。为大别山集雨中心,年平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低山区域年平均降水在1400-1600毫米之间;低丘盆地年平均降水1400毫米。 [22]

为太湖县、潜山县的大别山侵蚀构造低山区: [8]该区位于大别山南麓,属大别山余脉。区内沟壑密布,河川纵横,山脉蜿蜒。断块山、断陷盆地、山地、丘陵、盆地相间排列。海拔为400—800米。相对高差为100—400米。山顶多呈尖园型。山脊线曲折绵延。坡度一般为20°—30°,局部陡坡达40°—50°。冲沟发育明显,呈“V”型或“U”型。出露的岩层为晚太古界及混合花岗岩。土壤母质为酸性结晶岩类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区内气候温凉,雨量充沛,适宜于发展林业。 [23]

长河下游,为大别山前丘陵区,位于潜山县境中部,依山呈条状分布。包括双峰、源潭、岭头、余井、潘铺、野寨、痘姆、牌楼等乡的局部地域,及太湖县东南部的转桥、新仓、茗北、江塘、太平一线。海拔为100—400米。相对高差为50—300米。山势平缓,丘陵起伏,河谷迂回其间,山顶多为浑园型。坡度一般为10°—30°。山丘脊线平滑,顶面舒坦。冲沟发育显著,沟谷呈“U”型。出露的岩层为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少量的中性岩。土壤母质为酸性、中性结晶岩类及少量的碳酸盐岩坡积物。该区剥蚀和堆积作用并行,相对湿度大。宜植松、杉树和经济作物。 [23]丘陵区边缘分布有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山河出口处和长河两侧,包括城西、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白银、花园等地。地面倾斜度较大,平均坡度5度左右,边缘坡度2-3度。每个扇形倾斜平原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花园圩冲积平原面积大于山前洪积平原。 [8]

长河河口地区属堆积平原区(圩畈平原区),分布于怀宁县西南和潜山县境东南部交界处,包括潜山县王河、油坝、梅城等乡和梅城镇的全部及余井、潘铺、罗汉、黄泥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域。地势平坦低洼。海拔在50米以下。该区以下降运动为主。进入中生界后,山区的大量泥砂在这里堆积,形成河流迂回曲折、沟渠纵横交错的现代地貌形态。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纪时期湖相砂砾岩沉积物和第四系砂层。土壤母质为湖相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该区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23]

沿岸集镇

岳西县冶溪镇,位处皖鄂两省,太湖、岳西、英山三县的结合部,为岳西县西南边陲的农业大镇,距县城86km,S211省道穿境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共5832户,24968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85亩,山场面积10万亩,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大片山地阡陌相连,气候温和,人口集中,景色迷人,有“大别山中小江南”之称。著名的中国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三分之二坐落其境。秀美的冶溪长河纵贯全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冶溪盆地。冶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2.1℃,7月份平均气温26.0℃,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年日照率总时数2100小时左右。境内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人文胜迹源远流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佛教名山司空山巍然耸立、孤峰斜插、直刺云霄,象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从西部上山,著名的五大景点“乌牛古石”、“赤壁丹砂”、“万年古松”、“南崖瀑布”、“北岭松风”可一览无余。罗汉洞、蛇头洞、白莲洞、普陀洞、乌龟石、松波寺、响水岩、仙鹤衔桃、仙人桥等幽谷古洞、奇松怪石让人超尘绝口,留连忘返。境内的九老亭、风波亭、松波寺、联庆堂、老虎石、琥珀嘴、转背桥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址错落有致,风景如画。境内名木古树种类繁多,随处可见。全镇百年以上的古树2158棵,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千年银杏、千年古槠、二级保护树种百年香樟、枫树、紫柳、桂花等。境内的全县最大的小(一)型水库—东方红水库,集水面积20.8平方公里 ,总库容328.5万立方米。 [24]

太湖县百里镇,位于太湖县西北边陲,古时是太湖县城通往湖北英山县的主要驿站,沿长河而下,到太湖县城100华里而得名"百里"。地处岳西、太湖、英山三县交界,东临牛镇镇,西与北中镇相接,南与弥陀镇相靠,北与岳西县冶溪镇、店前镇毗连,素有太湖西北大门之称。1992年3月由原百里乡、共和乡、耿家乡合并成百里乡。2001年8月经省政府根椐完全建制镇的标准要求批准撤销百里乡、设立百里镇。2005年6月乡镇区划调整中保留原建制。境内交通便捷,县道赤北公路跨越南北,省道211太北公路贯穿东西,在百里交汇。境内陆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盆地为主,低山盆地相间,河谷交错。气候适宜,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山芋、大豆、蚕豌豆、高梁、荞麦、玉米。

太湖县北中镇,北中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鄂两省四县交界,211省道穿境而过,县道通达岳西、英山、蕲春三县,交通便捷,是皖鄂省际边贸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聚散地,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4万人。北中镇是太湖县茶叶、蚕桑、板栗、马铃薯、油茶生产大镇。北中镇旅游景点主要有:黄花岭明代古凉亭、金龙山正觉寺、华佗庙。

太湖县弥陀镇,地处皖西南大别山区,皖、鄂两省交界处。距太湖、岳西、英山、蕲春等县城均约70公里,政府西北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境内交通便利,S211省道纵贯东西,S628省道(弥檀路)连通南北,直通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和长江黄金水道,是皖鄂两省四县(太、岳、英、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地。弥陀因弥陀寺得名。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民国31年(1942),日军入侵弥陀时被烧毁。1949年2月中国共产党接管国民党政权后,弥陀先后被命名为弥陀区、白洋乡、弥陀管理区、弥陀大队、弥陀镇等行政单位。弥陀是一方红色的沃土,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都在弥陀留下光辉的战绩。弥陀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清代正一品右常侍卿王恩培、清廉勤政的长江盐运使朱延熙、原国家工业部副部长张剑飞、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朱湘均出生于此。弥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境内盛产木材、毛竹、茶叶、板栗、油茶、黄花、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由民间工艺制作的生条、豆粑、茶油、山野菜风味独特。 [25]

太湖县牛镇镇,地处大别山南麓,花亭湖上游,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太湖县山区一座古老而又新兴的集镇。全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10个村,2.6万人。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有禅宗母土、状元故里、文化之乡、风情小镇之称。水陆交通发达,随着牛镇大桥、天桥大桥、南阳大桥和苏冲大桥的相继建成,赤百公路、天杏公路、牛刘公路和环库公路的贯通升级,东连汤泉,西接弥陀、刘畈,南通天华、县城(水路),北达岳西,是太湖县山库区交通枢纽重镇。牛镇依山傍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层峦叠翠、景色迷人,狮子山雄居薛义河。长河、弥陀河、南阳河、薛义河交汇于牛凸岭,是花亭湖的主要水源。牛镇山川秀美,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众多:狮子山被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誉为“中国禅宗第一道场”,并亲书“二祖禅堂”;唐朝时明相狄仁杰,为表达对慧可大师的敬仰,曾捐修二祖禅堂,并题颂联。 1995 年元月,日本国东洋大学三位教授、博士专程赴二祖禅堂(考察)朝圣拜祖,并题下“祖师西来意”、“光寿无量”条幅。 2000 年 10 月,法国、德国、美国、挪威、丹麦、荷兰、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欧洲 9 国近百名禅宗信徒组团,不远万里,来狮子山寻根朝圣,拜祭二祖。禅源村朱家岭诞生了建国以来中国第一尊肉身不朽高僧,由著名作家黄复彩先生创作的电视剧《大兴和尚》即将面世;羊河村打鼓岭有元代殿试状元、吏部尚书黄信一墓地、乌云寨是太平天国起义军的重要城堡;境内天光山、洗脚涧、白乐山、异香洞因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游历并赋诗而得名;龙潭谷中十八连环潭、西天湾奇山异石、天光湖、南阳河度假村、东山岭古民居令人赏心悦目;大别山第一漂-周家河漂流,骑龙庵全县抗日“动委会”旧址,西溪胜境和农家乐,令人流连忘返;龙湾千亩沙滩是沙滩越野、露营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曾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金秋旅游文化节暨第八届皖西南山货节的户外活动。还有秀美的苏冲千年古樟、白乐庵、羊角尖、龙湾、金钟山、严姜莲花岛等自然景观。 [26]

太湖县城-城关镇,位于北纬30°4′,东经115°2′,是山区与丘陵区的接壤地带。东濒长河,北倚龙山,南接棋盘,西临马路,四面河水回环,群山环抱,总面积8.01平方公里。自南朝宋元嘉末(454)后,此镇素为县治所在地。城关镇,解放前后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7]老县城处于郯城一庐江深断带南端、花凉亭水库下游5公里的长河河槽上,存在着地震隐患;城内陆势比水库坝基低6米,比四周环城河河道低3至5米,如遇大水,水库溢洪量大,有被淹的危险;老城人稠地隘,1.8万多人挤在1.4平方公里的城区,不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鉴于此,1978年县报请省革委会批准,决定县城另迁新址。新县城座落在老城东6公里的岔路乡、刘羊乡境内,北纬30°26′,东经116°18′,地势较高,排水流畅,荒山多,农田少,地下无矿藏,无卡斯特溶洞。 [28]

长河太湖县新仓镇段

太湖县新仓镇,位于县之东南,由原花园乡、新仓镇 合并而成。西临县城,东与怀宁,南与望江三县交界。属太、望、怀、潜四县交通枢纽,是皖西南商贸、客流聚散地之一。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16个行政村,属太湖县东南重镇。 境内河川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全镇耕地面积4688公顷,盛产优质水稻、棉花、油菜,年产优质水稻3000万公斤以上,是太湖县著名的“粮仓”,水资源丰富,内湖、水库、低清田、荒水荒滩,可利用水面积近万亩,水质纯净,可开发养殖优质鱼、虾水产品,渔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山林山地纵横,总面积5万公顷,其中松杉竹木林4公顷。

潜山县黄泥镇,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南,距潜山县城27公里。全镇面积32平方公里,辖六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全镇总户数5011户,人口21554人,劳动力10198人,其中男劳动力5039人,农林牧渔业劳动力8878人,耕地面积904公顷,其中水田810公顷。黄泥镇是边界重镇,地处潜山、太湖、怀宁三县接壤处,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2012年,黄泥集镇区至黑河大桥(经前进村部)3公里长5米宽交通连接线建成通车,“一脚踏三县”成为黄泥镇现实写照。 [29]黄泥镇是文化古镇,始建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清之时,建镇史已近千年。古镇临水兴镇成市,古商贸繁盛数百年,俗称“小上海、二苏州”;民间舞蹈十二月花神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米粉蒸肉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黄泥,老街保护,三街六巷风貌如故,新区开发,科学规划谱写新篇,商贸传统今犹存,古韵新风相辉映。 [30]黄泥镇是鱼米之乡,镇区三面环水,属典型圩畈区,圩内以冲击平原为主,辅以丘陵地貌,田畴阡陌,小桥流水,沟渠相连。街区南傍长河而建,与怀宁腊树镇境内的狮山隔河相望,水映山奇,山衬水秀,农耕文化积淀深厚,体现着沿江水乡风情,古韵悠长,温润婉约。圩内土地极其肥沃,2.5万亩良田相连成片,4000亩水面镶嵌其中,传统农耕技术在全县始终首屈一指,上世纪七十年代改种双季稻,成为县内名副其实的粮仓。河湖水产尤为丰富,鱼虾养殖颇具规模,绿色蔬菜与畜牧业富有地方优势。在始于本世纪的结构调整进程中,黄蜀葵、瓜蒌、珍稀苗木等农林新业态发展强劲。 [31]

怀宁县石牌镇,在长江的西南岸、皖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集镇,名为石牌镇。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贿泉流,乃怀宁诸镇之首。建国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石牌作为怀宁县城所在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千年古镇,遐迩闻名。1999年,该镇被列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2000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6部委授予“全国重点镇”。石牌民间文化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素称“戏曲之乡”。不仅有“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出了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梨园佳子弟、无石(石牌)不成班”。这里曾诞生了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发起人、“国剧大师”杨月楼,也孕育出了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戏曲之乡”丝竹不断,黄梅故里黄梅飘香。如今,这里的民间戏剧班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45年成立的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近年来多次进京参加展演活动;2005年,该剧团还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5部委的表彰奖励。石牌濒长江、枕皖水,与望江、太湖、潜山、皖河农场毗连,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境内麻塘湖碧波荡漾,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距合九铁路安庆站、安庆民航机场和长江“黄金水道”安庆港仅30公里,与正在规划建设的东(营)香(港)和广(洲)济(南)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正在建设中的望江长江大桥与这里的212省道相连,为石牌构建起了新的交通枢纽。石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属安庆市次中心经济区。这里生产的“顶雪贡糕”、“华帆乳猪”等名优产品驰名全国。 [3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