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盖州观天下│《烽火连天怀古情》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烽火连天怀古情》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盖州古城历经了无数岁月的磨炼和洗礼,曾经是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的结合部,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古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事,留下了无数个城堡山城、名胜古迹,而烽火台古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盖州人,常常也会向外地的朋友介绍,地理位置独特的盖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素有“名闻八闽,声达三江”之称,但问其原因,还真是说不透彻。隆冬时节,跟随友人的脚步,去试图触摸古城烽火岁月的历史脉络。

——题记

昔日烽火连天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初,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可以最快速度传递讯息。烽火台在古代军事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明朝年代盖州卫,是海防要塞。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朱棣因“倭寇”(日本海盗)屡犯辽东海口,“命辽东都司筑沿边烟墩,务令高厚,积薪粮可足五月之用。置药弩于上,凿井于旁,以严守备”。

盖州卫辖属的梁房口墩、观象山墩、白狼山墩、半仙山墩、深井子墩、兔儿岛墩、归州墩、苇子套墩等数十处。当时明朝沿海各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民不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海防据点分卫、所、堡、寨、关等;当时南起广东、北至辽东,共设卫所180处,下辖堡、寨、关、墩等达1662个。明代中叶(公元1460至1552)年间,由于海盗入侵加剧,又增加了许多据点。如今,夯土筑的烽火台拔地而起,端端正正,屹立着幽渺的古意,不可轻视,不可征服,一种民族意志坚强的凝固。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仙人岛白沙湾黄金海岸北部海滨高岗处的至高点。

翻阅史料发现,仙人岛烽火台其实是明代墩台遗址,属明代军事设施,建造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营口境内现存明代烽火台保存完好的最大一座。此墩台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仙人岛烽火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实录》记载,明朝时,倭寇常从海上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成祖便于永乐13年(公元1416年)下令,北起梁房口(今营口),南至苇子套(今复渡河)修筑烟墩八座,守卫海疆。其中提到的兔儿岛墩,就是仙人岛烽火台。此墩台为为正方形,上窄下宽。用青砖砌成,青砖用白灰腻缝。底部边长约13。5米,顶部边长约11。2米,高约15米;上部原建有垛口,今已不在。四面各有对称水流两个,每个水流长约4。71米。无登台建筑,靠软扶梯上下。在高约12米处,各面都有多处弹洞,基部四角略有毁坏,其他依然如故。

关于“仙火烽堠”,相传八仙从蓬莱仙境渡海而来,发现兔儿岛渔民时常辨不清东西南北,不知哪里是岸;为此,八仙各自施展本领,筑起石台点燃篝火,为出海的渔民确保平安指引航向,为天下苍生造福,在此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仙人岛”、“仙火烽堠”因此而得名。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盖州卫指挥吴玉,出于边防需要,又在此处以砖石为料重修烽火台。每有敌情,夜则举火,昼则施烟,传递军事信息,捍卫海疆代代平安。由于传递军情的重要性,对烽火台的管理十分严格,戍卒不得擅离职守,贻误军情。明成化二年(公元1465——1487年)法令中也有规定:合设烟墩,并看守堠失,务必时加提调整点。须要广积秆草,昼夜轮流看望,遇有警急,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毋致损坏,有误军情声息。由于传报得宜克敌者,准奇功,违者处以军法。因此,烽火台是明清时期海防军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明清时期海防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在守卫沿海安全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研究守卫海防历史的重要物证。

烽火台是明清时代通报敌情的重要联络设施。一旦发现敌情,便把烽火台炉膛的柴草点燃,让柴草的浓烟冲天,站站相传,及时发出御敌的警报。

烽火,不仅见证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也给人类未来的通信以智慧的启迪。

走在仙人岛,时不时可见烽火台,古老的容颜,有一种厚重之美。

耸立的烽火台,浩瀚的海洋风光,神秘的古韵,浓郁的风情,纯净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大批旅游的,写生的,蜂拥而至,用手里的画笔,描摹烽火台的沧桑,刻画它的灵魂。大批全国各地的摄影师,用光影交汇,定格烽火台每个美妙的瞬间,让烽火台苍茫的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让画面永远存留。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昔日的烽火台经过岁月的冲刷,青砖的表面已经没有了棱角,有些已被风雨镂空,但露出的青色更加分明了。“文革”期间村民为了破“四旧”,纷纷来此拆除烽火台。西北两个角拆掉了,露出了墙里面的三合土,据村民讲这三合土比水泥还坚硬。后来解放军部队来此,据说烽火台是飞机飞行的参照物,属于军事设施,这才停止了拆除。由此,烽火台才躲过了一场浩劫,仙人岛烽火台是幸运的!它给人们留下了怀古的引子,留下了凭吊的处所,留下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有关于它的传说还会辈辈相传……

今朝怀古问道

出盖州市西行14多公里的北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境内北部,一座不高的小山出现在眼前。山上有一片残存的烽火台遗迹,属明代军事设施,建造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此墩台为长方形,基部为5层花岗岩条石铺砌,上部为40至42层青砖筑砌,白灰勾缝;南北长15约米,东西宽约11米,高约7米;东、西、南、北三面拔地而起,西面筑一弯形土坡,为登台处。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洗礼,北海烽火台保存基本完好。除北面西部底层部分砖遭破损,东面有3处裂缝外,其他完好无损。当地人说起烽火台,也是津津乐道。

站在北海烽火台最高点眺望,远近大小船只在海中随波逐浪,宛如片片树叶在水中轻飘,别有一番风光。

落寂的烽火台,无声地诉说历史,细节早已风化,那些粗犷的纹路,断断续续连不成章节,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悠悠:眼前的景物让我想起盖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峰老先生写过的一首《北海烽火台》:“飞浪惊涛渤海边,风嘶雷滚忆当年;烽台未泯抗倭志,烈士英魂仍握拳”。

我怀着幽幽怀古的情思,寻找兵戈铁马的陈年过往事,对着烽火台话说古情,滔滔不绝的海水浮现出往事。

“寒风吹霜凝白露,冷月清照烽火台”。拂开厚厚的历史,目睹这湮没千年的断壁残垣,人们似乎看到了昔日的烽火台上狼烟升起、箭镞如蝗、刀光剑影的撕杀场面,听到了烽火台前人喊马嘶、鼓角争鸣、杀声沸腾的喧嚣。

行走在烽火台下,泛起了往事越千年的回忆,这里曾经金戈铁马,狼烟四起,悲歌凄凉……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烽火台依然形体坚实,高踞山塬,仰望白云徜徉的蓝天,俯视北海的气势磅礴,翻滚的浪花好象当年千军万马一样冲向海岸,耳边回响着大海的呼啸声,就像战场上勇士们的呐喊声,威风凛然,正气浩荡。

巍然矗立的烽火台,像一尊威严的雕塑,成了一道风景,成了灿烂的历史。如今它的脚下林海茫茫,生机盎然、海浪滚滚,游人如织,欢歌笑语飘荡在这块秀美的热土上。

远眺夕阳西沉、火海燃烧的悲壮,遥想艰辛守城、鏖战戍边的峥嵘,心潮澎湃,遐想联翩!苍穹之下,烽火台傲然屹立,见证着峥嵘岁月的变迁。烽火台更像一位历史老人,耸立在北海岸边,注视着天南海北的过客。不息流淌的岁月长河中,我们应该珍重对待祖先留下的这份丰厚馈赠。

(0)

相关推荐

  • 【走进长街】旗山烽火台

    袁伟望 旗山烽火台 烽火台明代称烽堠,清代称烟墩,烽火台为俗称.烽火台多建在滨海或近海的山顶处,视野开阔,可观察海上往来船只动静,为海防的第二道长城.山头旗山烽火台,建筑在长街镇山头村北的旗山最高处, ...

  • 细说兴隆堡烽火台

    宽甸地处辽东边陲,自古为兵家重地.其中,兴隆堡墩台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古代烽火台,弥足珍贵. 兴隆堡位于红石镇腰岭子村大栗子沟,鸭绿江与小蒲石河江岔上端,墩台就坐落在兴隆堡西约200米的庙后山上. & ...

  • 朱元璋苦心经营数年,明朝武力征讨纳哈出的时机日渐成熟

    因为先前数次派人招降,纳哈出均未理会,朱元璋于是转而招降辽东地区的其他北元势力.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九月,朱元璋派元降将黄俦去辽阳等地招降. 次年二月,北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明朝,献上辽 ...

  • 掌阅盖州观天下│《石门秋湖》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石门秋湖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进盖州市石门水库湿地公园,记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湖边的芦苇花随风摇曳,尤显飘逸.沿湖行走,清凌凌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着粼 ...

  • 掌阅盖州观天下|弈丰天沐泉天下

    奕丰天沐泉天下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忙碌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拥有休闲时光也是不可缺少的,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离开盖州市区只需半个小时,这里既有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 ...

  • 掌阅盖州观天下|灵山掠影

    灵山掠影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乡村公路在大山里蜿蜒,拐过盖州市杨运镇杨运村,我们舍车漫步,在满目绿茵中穿行,沿途但见泉水淙淙,声脆悦耳.青山之间云雾缭绕,山水动静相宜,别有一番意境,我们便来到来到 ...

  • 掌阅盖州观天下|《芙蓉山色美》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芙蓉山色美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春风拂柳,细雨润芳.雨后的清晨,我们出市郊,南行上双台温泉小镇的复兴村,走进回归田园,洗去风尘的地方,便有了这次周末探幽之旅. 万亩花卉俏迎春,郁香四溢醉游 ...

  • 掌阅盖州观天下|异地同名“盖州”渊源深厚

    异地同名渊源深厚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古诗文中"同名异地"之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在古典文学中,我们会常常见到通名或专名甚至整个地名均一样的类似的地名群.以"东" ...

  • 掌阅盖州观天下|贾化真:热爱生活的光影瞬间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他,追逐光和影,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用一张张照片记录美好瞬间. 贾化真脸上总是挂着纯净的笑容.作为一名成功的摄影家,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霜雨雪,怎样的功成名就,他的内心都像平静的湖面 ...

  • 掌阅盖州观天下|千载诗书城

    千载诗书城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人以文名,城以人兴.盖州,自古以来儒学昌盛,蔚然成风:自金.明时始,盖州进士.举人.生员.贡士等层出不穷.明清以来,许多名家大儒纷纷在此聚徒讲学,书院.学堂盛行一时 ...

  • 掌阅盖州观天下|《拜谒盖州古城墙》

    拜谒盖州古城墙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倾听一座城深沉的历史呼吸,探寻一座城曾经的烽火往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近那些留存至今的历史陈迹. 一座城池的故事,自然要从城墙讲起.盖州古城城墙距今已有600多 ...

  • 掌阅盖州观天下|蒋荫棠故居寻访记

    蒋荫棠故居寻访记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从小我们就在教课书上读到过苏武牧羊的故事,课文中提到苏武在北方极寒之地牧羊,为大汉守节长达十九年,其精神可歌可泣,世人传诵至今. <苏武牧羊>是清 ...

  • 掌阅盖州观天下|《往事如云烟》

    往事如云烟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盖州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化古城,许多年来我始终关注和研究它. 这里依山傍海,以青山为面纱,以流水为裙摆,说来即能想到,在天辽地宁之域,安静地停留了千年的盖州古城. 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