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旅——18.尋找眼淚谷
三人份的早餐,四人吃都覺得綽綽有餘,可謂是在聖地最豐盛的早餐!畢竟是基布茲(集體農場),所有的食品都是自產自銷,就是不一樣。結賬時,實話告訴基布茲前台姑娘,預定的三人間實際入住四人。不想對方毫不介意,落得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同時尋求幫助時,得知可以去附近一處基布茲附屬郵局繳納罰金。
基布茲下榻的小屋

三人份早餐!

流浪貓聞香蜂擁而至

昨晚前台貼在外面的留言條及地圖

萍水相逢的Poggy假期有限,決定現在返回拿撒勒工作。送她到最近的車站,大家從此各奔東西。在郵局順利的繳納了罰單,了卻一件心事,心情愉悅的駛向戈蘭高地北部繼續尋找眼淚谷。
昨天收到的紅包——停車罰單


基布茲附帶的郵局

依據昨晚找到的新線索,順利的找到有著“眼淚谷”字樣的地區。大家越發激動,果然很快出現了坦克殘骸!在一處明顯是戰場遺址的紀念地,找到了三輛廢棄的坦克和一個炮塔,還有殘存的戰壕和地雷陣!
坦克路!

眼淚谷的指示牌

以軍“肖特”坦克殘骸孤零零的在曠野中任憑風吹雨打,給人一種淒涼之感


戰壕依舊


眼前的地雷警告牌依舊觸目驚心

旁邊更有殉爆的蘇制坦克炮塔,可以想象當年的坦克成員在第一時間就已灰飛煙滅



附近兩輛當年敵對雙方的坦克,如今再也無法分離


“肖特”坦克上的大衛星

用坦克殘件書寫的希伯來語紀念牌,上面有1973等字樣

用坦克砲管製作的紀念碑,悼念當年犧牲的將士

據史料記載。1973年10月06日—09日爆發的戰鬥中,敘軍利用以軍贖罪日禱告之際發動突然進攻。戰爭初期,以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敘軍利用先進的夜視設備,無論白天黑夜輪番進攻。好在以軍之前進行了精密的部署,最終站穩了陣腳。以軍不但收復了失地,還額外佔領了六百平方公里新土地。十月末雙方簽訂了停火協議,至此敘軍在此損失超過500輛坦克,以軍損失了60—80輛坦克。
戰後以軍陣亡家屬來此參觀,個個莫不是哭成淚人,遂有了眼淚谷的稱呼。
這裡除了以軍的英制百夫長改進型“肖特”坦克,同樣留有敘軍的蘇制T54/55型坦克。雙方坦克上的累累彈痕,可以想象當時戰況之激烈。

嘗試著向工作人員模樣的年輕人打聽坦克墳場的事,結果又有了新的線索!就這樣,再次驅車來到了以軍原第七裝甲旅駐地改建的紀念館,找到了包括以色列國產梅卡瓦一型在內的六輛各型坦克!
多次偶遇聯合國車輛

蘇制坦克相對較為熟悉,基本略過。重點是西方坦克,特別是以色列本國的梅卡瓦系列。可惜最新的梅卡瓦4型坦克迄今為止還未見到。

梅卡瓦一型坦克


發動機前置,是梅卡瓦坦克的特色

簡單粗暴的坦克拖鉤

以軍第七裝甲旅紋章




一旁樹林里有輛早已失去履帶的T55型坦克

還沒離開,來了一輛涂有UN字樣的陸巡越野車。下來兩名聯合國軍官,好奇的上前打招呼。開車兼嚮導的肌肉男來自不常見的愛沙尼亞,而亞裔面孔的軍官更加令人驚掉下巴,居然來自我們的鄰國——不丹!臂章上的龍紋圖案類似大清國的國旗。

愛沙尼亞籍維和軍官

不丹籍維和軍官

不丹與清朝的龍旗

告別聯合國官員,繼續向地中海方向西行,今晚下榻的目的地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海法。抵達海法正逢下班高峰時段,加上有不少單行道,在離旅店不遠處來回開了大約一兩個小時的冤枉路。
海平面指示牌

日落時分抵達旅店,放好行李直接去巴哈伊花園欣賞夜景。這個新興的宗教誕生於伊朗,創始人名曰巴哈歐拉,融合了大部分宗教的教義。其中文譯名包括大同教在內,據悉在香港地區有傳教。早在五年前的印度德里,曾經參觀過全世界最美的十大建築之一的蓮花寺,便是巴哈伊教寺廟。而海法則是巴哈伊教的總部所在地,早已被列為了世界遺產!
傍晚的巴哈伊花園,從面向地中海的馬路一直延伸到卡梅爾山(海拔546米)


在巴哈伊花園門口剛好看到有中餐館,大家不由自主的進去看看。意外的是無論是餐廳的裝飾還是菜餚的口感,比想象的還要好!溫熱的海鮮蔬菜色拉,記憶中還是第一次品嘗到。可謂是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巴哈伊花園沿著山坡一路建設到山頂,作為餐後的消化,大家逆時針繞著花園開始爬山。無奈花園實在太大,剛好走到一半見有地下通道穿行花園,就這樣轉了半個圈子結束。

花園門口的世界遺產銘牌

半山腰的花園大門

寫有巴哈伊聖地字樣的銘牌

回到旅店,在迷你的小花園內又有了新的發現,可謂天涯處處是芳草


